[战略谋划]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里的外军学员的趣闻轶事(转载)

大千世界 75 0

  中国国防报 2005年03月24日

    设在北京长城脚下的国防大学防务学院,作为我军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每年都有许多外军军官在这里学习。在这里,中外军官真诚相待,和谐相处,彼此间结下了深厚友谊,发生了诸多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珍贵的生日礼物

    2004年5月7日,防务学院偌大的院内烤肉飘香,欢歌笑语,原来是院里正在组织中外学员进行露天烧烤晚会。中外军官们一会儿品尝丰盛的佳肴,一会儿载歌载舞。晚会达到高潮时,《祝你生日快乐》悠扬的歌曲响起来,当中国军官把生日蛋糕捧到苏丹学员萨迪格上校手里时,他惊喜万分:“我连自己的生日都忘了。没想到中方想得这么周全,太让我感动了!”在国防大学防务学院学习过的外军军官,有很多人都曾经历过这种“开心时刻”。

    一次,一位外军军官刚从外地参观回来,一进宿舍,学员系、队领导就把生日礼物送到他手上,他这才意识到今天是自己的生日。面对这喜出望外的一切,这位军官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拉着中方军官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

    还有一次,某国军官马里德中校过生日。他刚在餐桌旁落座,中国军官就变魔术般把精美的生日蛋糕放在了他的面前,大厅里的军官齐唱着“祝你生日快乐”,一起走上前来与他碰杯并向他祝福。马里德中校被这突如其来的幸福感动得泪光盈盈。当晚,他通过电话向夫人诉说这里发生的一切,他的夫人当即从万里之外给中方发来传真表示感谢。

    在防务学院学习的外国军官许多人在西方国家留过学,面对在其他国度所不曾受到的礼遇,这些外军军官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中方的感激之情:有的向学院首长当面表达谢意,有的把生日卡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寄给国内亲人。

    生日贺卡虽小,但它却饱含着中国人民和军队对来自遥远异国朋友的深情厚谊,它早已超出本身的价值,成为中国人民和军队与世界其他国家人民和军队友谊的纽带。

    司令上台只讲“半句话”

    一次,防务学院举办消夏晚会,中方军官排练了一个“三句半”节目。为了突出喜剧效果,中方决定请一位外军军官联袂演出。于是,施密斯上校便成为无可挑剔的理想人选。施密斯是某国陆军司令,30多岁,性格开朗,举止幽默,生得身高体阔,肚大腰圆。考虑到他一点中文基础也没有,中国军官决定让他说半句。但是,让这样一位高级军官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对方能否应允,中方一直没有太大把握。当中方军官向他说明情况,没想到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风趣地说:“没问题,只讲半句,多一句也不讲!”

    在很短时间内,施密斯把十几句汉语台词都记住了。演出那天晚上,施密斯跟在3位中方军官后面一出场,便赢得各国军官雷鸣般的掌声。只见他宽大的左手拎着铜锣就像拿个烧饼似的,右手捏着锣槌就像捏根筷子。他跟在3位中方军官后面,大摇大摆地走台步,有板有眼地敲铜锣,不仅鼓点节奏与中方军官说词配合默契,而且台词接得也是那么合辙押韵,还不时做个鬼脸儿,举手投足间把在场的中外军官和男女老少逗得前仰后合,捧腹大笑,使整个晚会达到高潮。

    那天晚上,施密斯成为晚会最大的亮点。当人们问他为何演的如此默契时,他一本正经地说:“我的心与中国军人的心,心心相印,目标一致啊!”

    摄影师的“秘密武器”

    在防务学院学习的军官有很多合影的机会。拍摄合影,从技术上说没有什么困难,难就难在拍摄合影时,与对象沟通配合上。因为这些军官分别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所讲语言也不同。参加合影的人员除外军军官之外,还有一些外交官等“重量级”人物,中方参加合影的也都是一些首长。沟通配合不好,很容易“砸”锅。怎么办?经过反复摸索,摄影师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把拍摄时所需的外文语译成中文,制成名片大小的卡片,装在口袋里,以备用时之需,摄影师戏称之为“秘密武器”。每次照合影时,摄影师则拿出卡片看两眼,熟悉一下内容,就从容上阵了。

    自从有了这“秘密武器”,摄影师每次拍照都应付自如,从没失手过。有时遇有特殊情况还可以灵活使用。一年,某国总统来学院访问,安排合影留念。事先得知总统先生英文比其官方语言法语好,但出于尊重,拍合影时,摄影师先说法语:“乌蛙耶伊C”(请往这里看),然后说英语:“onetwothree”,最后,又一句法语:“昂郜赫”(再来一张),引得大家一阵掌声。“秘密武器”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校园里的“国际联赛”

    防务学院里的文体活动比较丰富。中外军官经常进行“友谊杯”篮球联赛等体育比赛。这是名副其实的“国际联赛”,它的无穷魅力不但增进了中外军官间的了解,而且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外军军官队是地地道道的“联合国”军。队员来自不同国家,肤色不同,语言也不同。中方军官队员主要由机关干部、教员和医生等组成。

    每次比赛,只要裁判哨声一响,球场上便沸腾起来。双方争先恐后,各不相让。你来个妙传,我就进行抢断。你内线突破搞穿插,我就外线发威反击。你快速突击如风驰电掣,我就全场紧逼似铜墙铁壁。篮球飞来飞去,不同肤色的球员往返穿梭。球场外,观战的中外军官和外军军官的夫人、孩子们更是热情似火。他们不停地为双方加油、叫好。但听不清说什么、喊什么。因为这些夫人和孩子中,说什么语言的都有,有时看见一个扣篮或“盖帽”,甚至说出本国的土语,但那份热情是实实在在的。这里的“国际联赛”,一点不比NBA逊色。

    到目前为止,中外军官篮球联赛已经进行了6届,双方都曾捧杯,各有胜负。

    其实,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各国军人找到了更多的共同语言。正如有的外军军官所言:“通过这些赛事使我们彼此有了更深了解,同时给我们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这段难忘的日子。”

    T型台上的“国际服装秀”

    2004年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95周年纪念日。为让各国军官夫人在华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学院组织了一次“中外妇女服装展示”活动。

    国防大学防务学院的军官夫人及中央民族大学女大学生和外军军官夫人们一起,联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国际服装秀。

    红地毯铺就的T形台上,伴着轻松的乐曲,在霓光灯影间,各国女士身着各式艳丽服装,风姿绰约,体态婀娜,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她们或雍容华贵,或落落大方,或青春靓丽,或热情奔放。时而款款而行,如玉树临风;时而长袖飘舞,似芙蓉摇曳。举手投足之间,让观众饱览各国女士之高雅;娥眉笑靥之际,令全场领略异域风情之俊秀。整个大厅里雷鸣般的掌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外国女士先后展示了具有伊斯兰民族特色的莎丽、乔丽衫等服装;中方女士展示了中国的旗袍及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等我国少民族传统服装。

    观看演出的各国军官及其夫人子女和中方军官都高兴地说道:没想到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还能够欣赏到这样一场别具风格的“国际服装”表演。不少外军军官和他们的夫人感言,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中方为各国妇女提供一个展示本国民族文化的舞台,不仅促进

标签: 军事趣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