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张玉环式悲剧不再重演,让宋小女们不被辜负

大千世界 250 0

  ▲张玉环称曾遭6天6夜刑讯逼供:放狼狗咬我 希望追究责任。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2020年8月4日,对于多数人来说,这只是普通的一天。但为了这一天,53岁的张玉环盼了将近27年。

  当天下午4点,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宣判张玉环故意杀人案,法院最终以“原审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告张玉环无罪。从1993年10月27日失去自由算起,张玉环已经被羁押了9778天。

  “少小离家老大回”并不总是淡淡的惆怅,竟也可以如此压抑而悲怆。张玉环离家时,大儿子只有4岁,如今孙子都已经12岁;记忆中的“好房子”,早已是一副衰败破烂的模样;就连深爱他的宋小女,也早已因生活压力成为了“前妻”。执手相看泪眼,他们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连日来,新京报我们视频一段宋小女接受采访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刷屏,面对镜头,宋小女说:“他还欠我一个拥抱,这个抱,我想了好多好多年……我非要让他抱着我转”。

  说这话的时候,宋小女脸颊绯红,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因为这段视频,人们发现了那份至真至诚的情感,因为这种情感,人们才猛然发现,有一种笑比哭更令人感到悲伤。

  尽管很多人都因为这段视频潸然泪下,但所有人都相信,宋小女脸上洋溢的笑容,源于发自内心的喜悦。的确,宋小女有资格感到骄傲和喜悦,因为她一直牵挂的人是清白的,她和家人多年的奔走相告,终于换回了一个令人宽慰的结果。

  同样是沉冤昭雪,张玉环被宣告无罪,既不同于“赵作海案”的受害人“亡者归来”,也不同于“呼格案”的“真凶现身”,而是张玉环的亲属和律师一次次申诉的结果。虽然是“迟到的正义”,也足以使宋小女喜极而泣。

  相比起“赵作海案”和“呼格案”的“被动平反”,“张玉环案”的平反难度和阻力显然更大——对于江西高院来说,还张玉环以清白,必然意味着推翻此前的裁决,全面启动反思问责机制。张玉环和家人的“自我救赎”感人至深,江西高院的“自我否定”同样是一种勇气和担当。

  现实中,冤假错案的发生涉及很多方面:既有“有罪推定”的惯性思维,也有控辩失衡的庭审结构,还有因“疑罪从无”原则虚置导致的“疑罪从轻”。

  所有这些因素,在“张玉环案”中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有罪推定”,张玉环在缺少关键证据的前提下被定罪;因为控辩失衡,在江西高院终审裁决时,竟然没有律师为张玉环辩护;因为“疑罪从轻”,张玉环虽然被认定杀死两个孩子,却未判死刑立即执行。

  与多数冤假错案相同的是,张玉环自证其罪的过程中,同样看到了刑讯逼供的影子。电击、蹲桩、拳打脚踢、警犬撕咬……张玉环谈论往事的时候,外人很难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噩梦。

  究其原因,执法者在有罪推定的思维主导下,很容易通过刑讯逼供“按图索骥”,而刑讯逼供“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又往往将被害人置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人身自由受限、缺乏证人证言的情况下,想要举证执法者谈何容易?

  每一次冤假错案的曝光,都是对公民权利的伤害,以及对法治信心的打击。相比起启动国家赔偿机制,全面梳理反思、启动责任追究势在必行。在追究具体当事人责任的同时,也有必要审视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对刑讯逼供的适用。因为刑讯逼供的存在,当庭翻供现象屡见不鲜。想要扭转这样的局面,不妨明确刑讯逼供的举证责任倒置,只要确认被害人在关押期间受到伤害,相关办案人员就必须自证清白。

  将近27年的时间已经过去,重获自由的张玉环感觉像是在“穿越”,第一次使用空调、第一次拥有手机……目之所及,生活中有太多令他意想不到的改变。其实,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改变同样在深远地影响生活,“疑罪从有”已经被“疑罪从无”所替代,口供不再是“证据之王”,取而代之的是证据确实、充分原则。

  这些改变,不仅是张玉环所乐于接受的,也是他能讨还清白的关键,还映射出了时代的进步。“遗留问题”留下的教训,自然需要汲取:只有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少一些张玉环式大悲大喜的人生体验,才能不辜负“为前夫奔走”的宋小女们的努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