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才女之死

大千世界 241 0

  1、被休的女诗人

  “像你这样的女人,瘦小得跟一只鸡似的,既没力气干活,又生不了孩子,有何脸面为人妻!”丈夫双眼瞪如铃铛,言语锋利似尖刀,朝陆小姑扑过来。她紧缩身子,双手捂住耳朵想躲避,可无论她藏到哪里,都被逮到,又是一阵拳打脚踢。

  “老天爷啊,救救我吧……”小姑张牙舞爪从噩梦中醒来,脸颊沾满泪水。

  谁说梦里的哭泣没有眼泪?那是说话的人未到伤心处罢了。

  小姑擦干泪水,发现自己置身娘家闺房里,长舒一口气。她坐到梳妆台前,抬望眼。窗外月光轻柔,菜园里芭蕉叶影影绰绰,虫鸣声起起伏伏。

  时隔多年,小姑终于回家,回到安全、温暖的香闺——噩梦虽长,终究醒过来了。

  那天白天,丈夫覃六以“不能干重活,岳母多病”为由,一纸休书将小姑遣送回家。

  可在这之前,她身处地狱,饱受丈夫虐待。想起这段孽缘,小姑至今仍对父亲恨意未消,尽管老人家已不在人世。

  陆小姑出生在一个读书人的家庭,自幼聪颖,擅长诗书。她的人生本该是另一番模样,可她到死也想不明白,也无法原谅,知书达理的父亲怎么忍心将金枝玉叶丢进深沟暗渠?

  小姑的夫婿,是一个叫覃六的男人。五大三粗,目不识丁,专事农耕,粗鲁暴躁,一言不合即喊打喊杀。

  后来,小姑才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在一次落难时得到覃六的资助。但世上报恩的途径千万般,父亲实不该拿女儿的一生幸福作报酬。

  父亲不知道,自己的一诺千金,让女儿10多岁时就出嫁了。父亲更不知道,在女儿还没长开的年纪,便迎来了人生的风霜雨雪。

  自从踏进覃六的家门,小姑的生活里便没有了笔墨纸砚,没有了诗词歌赋,没有了风花雪月,只有一天到晚的农活和无休止的打骂。

  小姑身材苗条,挑不了重担,丈夫就骂她不中用;小姑插秧手脚不够麻利,丈夫就骂她好吃懒做;小姑吟咏歌赋排遣愁苦,丈夫就骂她卖弄风情、败坏家风。

  小姑不敢顶撞,因为一顶撞覃六就会动手打她。关起门来打,她的身上始终青一块紫一块。

  小姑忍气吞声,因为丈夫动不动就威胁:“再不听话,老子就休了你!”

  别笑小姑太懦弱,当时可是清朝,女人被休意味着声败名裂,意味着祖宗十八代跟着被抹黑。她出身书香门第,吃苦受难也不能让家族的荣誉受污。

  每次回娘家,再热的天气小姑也要捂得严严实实,因为她害怕母亲看见自己的遍体鳞伤。母亲问她过得好不好,她强颜欢笑说好。母亲问她姑爷为什么不一起回来,小姑说他忙于农事,走不开。

  其实,这一切都是小姑在说谎。

  一次母亲病了,弟弟还小,小姑便回家照顾母亲半个月。

  当她离开娘家回到夫家门外时,听到屋里传来一阵浪笑声——覃六正跟同村的一名健妇在酒桌上打情骂俏。

  健妇说:“阿六,我们总这么偷偷摸摸也不是办法。”

  覃六说:“我早就想休掉那根芦柴棒了,可一直找不到正当的理由。”

  健妇说:“现在有理由了,她娘病了,她要回娘家照料…哈哈…”

  覃六说:“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借口。好,就这么办!”

  小姑义愤填膺,推门而入。那两个人看见了,面不改色,依然打情骂俏。

  “你还知道回来?不过,这里已经不是你家了!”覃六冷冷道。

  健妇说:“陆小姑,知道什么叫鸠占鹊巢吗?你眼前的情景就是!”

  当时也不知道小姑哪里来的胆量和力气,发了疯似地冲上去要跟健妇拼命。健妇吓得哇哇尖叫。

  谁知丈夫把小姑扯开,又是一顿毒打,然后丢给她一纸休书。

  小姑就这样含恨而归。

  闺房还在,床榻还在,笔墨纸砚还在,小姑却不再是当年的小姑了。

  过去十几年的遭遇,千言万语说不完,只好诉诸笔端。

  坐到书桌前,重重心事将小姑压得肠胃痉挛。她长叹一口气,拨了拨灯芯,奋笔疾书,一首《望月》一挥而就:

  仰看月魄恨偏多,圆缺光阴一梦过。

  人寿几何伴孤舟,年华廿七竟蹉跎。

  亭亭倩影空相对,皎皎冰心永不磨。

  料想蟾宫无匹侣,乘风欲去伴嫦娥。

  父亲走了,家道中落。母亲多病,弟弟年幼无知。一家人的活计落到小姑孱弱的肩上。

  她无力事农耕,幸亏肚里有墨水,便打算开一间学堂,以微薄的酬金过活。

  可乡亲们会认可小姑的文才吗?会不会嫌弃小姑的诗歌是苦难生活的记录,登不了大雅之堂,教不出一心想当圣贤的孩子?

  恰巧,主持宾州学正的滕问海以“紫蝴蝶花”为题考州里生员。小姑虽不是生员,听说后也想证明自己,便呈上一首:

  凤子何来栩栩然,

  低依绿叶我犹怜。

  隋家禁院多姝丽,

  丰韵端凝独紫烟。

  全诗既描绘栩栩然的紫蝴蝶花,也流露出自己的不幸身世。滕问海读罢,啧啧称赞,过后亲自到小姑家中探访,并收她为徒。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滕问海说,小姑,你写诗时别隐瞒自己的心情。

  小姑牢记师父的话。在学堂里教书时,每当心情苦闷,便吟诗作赋排遣。

  《与姑氏夜话》是这样写的:

  二十年来倩女魂,愁怀凄切向谁论。

  一家偏我为休妇,百岁输君作淑媛。

  秋月春花如梦过,哀蝉凄雁半声吞。

  还余到死难明意,垂泪伤心不忍言。

  《病中排闷》是这样作的:

  重寻笔砚强吟诗,病骨棱棱瘦尚支。

  闻弟书声堪小愈,劳亲慰语胜中医。

  药铛茗碗闲消遣,经卷香炉好受持。

  更喜小鬟能解事,胆瓶供养碧桃枝。

  恨苍天无眼。小姑原本身体孱弱,精神上再受沦弃之苦,没多久便顽疾缠身。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写诗,因为这是她跟这个世界和解的唯一途径。

  “但吟诗句留青简,不与人间看白头。”一天清晨起床后,小姑感到浑身疼痛,脱口而出一句诗后便卧床不起。

  当天中午,小姑离世,终年28岁,枕畔留下数百首诗歌,供后人凭吊那个时代里一个女人的不幸。

  后人同情小姑的遭遇,更佩服她的诗才,便将她葬在宾州城门西郊,破例给她垒高坟。

  坟茔今犹存,孤影在何方。

  


  2、孤凄的女诗人

  李世妍,清朝光绪年间人,广西天峨某村保正之女。

  李世妍自幼聪颖过人,随哥哥进私塾读书时,博闻强记。每当先生考诗文背诵,哥哥稀稀拉拉,上句不接下句;世妍一气背完,落地有声。

  先生目睹此状,抚须感叹:“大才啊!可惜了是个女子。”

  哥哥自愧不如,跟父亲说:“世妍酷爱诗文,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恐非好事。”

  父亲说:“小子,你这是嫉妒。”

  哥哥又羞又愧,不敢再多说。

  母亲说:“世妍身为女儿家,只需精于女红,懂得相夫教子,没必要读书太多。”

  父亲说:“此言差矣!你看李清照,至今美名传。”

  母亲说:“我怕世妍诗书读多了,心变大,容不下一般男子。”

  父亲说:“容不下就容不下,我身为保正,难道还养不了一个女儿吗?”转身问世妍:“告诉爹,你从诗书中得到什么?”

  世妍说:“妙不可言!”

  父亲又问:“如何妙法?”

  世妍说:“庄生晓梦迷蝴蝶。”

  父亲惊讶,说:“哦?”

  世妍说:“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却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父亲哈哈大笑,说:“好啊世妍,爹都听不懂你说的话了。”

  母亲目睹此状,忧心忡忡。

  李世妍年纪轻轻,便文才横溢,能指物为诗。

  达官贵人子弟听说了,先是好奇,再是仰慕。

  邻近的凌云县有一个姓岑的富家公子,说:“我有财,看我如何收服她。”自信满满地写了一首蹩脚诗歌求偶。

  世妍收到诗歌,感到被侮辱,作了一首《答岑公子》回复,诗云:

  自古人生借屋栖,英雄能有几多时。

  当朝宰相三更梦,历代君王一局棋。

  禹治九州汤得业,秦吞六国汉登基。

  劝君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

  岑公子收到答复,羞愧难当,说:“此女心好大,非我辈能压制。”

  邻近的凤山县,有一个举人姓罗,听说岑公子败退,得意道:“富家公子,人傻钱多!世妍满肚书香气,怎会瞧得起你浑身铜臭味?我有才,看我如何收服她!”

  罗举人冥思苦想几天,憋出一首诗求婚:

  愁思两地几多年,云树一时泪黯然。

  身冷如柴惊凤梦,笙歌彻耳未成眠。

  红颜岂怕泥宣染,绿竹宜教蝶并连。

  倘是嫦娥清比月,丹花得露应相怜。

  罗举人作完诗,越看越满意,心想世妍拿到诗文,定两情相悦,投怀送抱。

  不料,世妍读完来诗,嘴角一扬,又作一首诗拒绝:

  平生性情似麻姑,粉黛胭脂半点无。

  惯看鸳鸯花下舞,恨闻鹦鹉笼中呼。

  冰心岂畏身边冷,守节何愁枕上孤?

  但得贞名传海内,笑他谣女去寻夫。

  可怜罗举人收到书信,气得当场吐血,惊呼:“此女心好高。呜呼,我看方圆百里内,无人能驯服!”

  李世妍接连挫败一个富家公子和一个举人,在萌生几丝喜悦后,也感到凄清和寂寞。她作了一首题为《咏影》的诗,表露心迹:

  有影有形意不传,相陪相伴又相连;

  华阳少去于人后,半夜消行在我前。

  当时,天峨有个官员,擅长写对联。得知岑公子和罗举人的糗事,跃跃欲试。可他好面子,怕出手后,也败在世妍手下,只好引而不发,等待时机。

  世妍活在亲手编织的诗情画意里,不知不觉到了成婚之年,顿觉如意郎君难觅。随着父母衰老,同龄人接连成家,她落落寡欢。情急之下,她发出征婚联。

  上联是:雨箭虹弓天射地

  可惜,上联开出多时,却无人对得出下联。

  寂寞沙洲冷。李世妍时常抚琴长叹,动情处黯然垂泪。23岁时,世妍神智失常,24岁时不幸病逝。

  世人怜悯这位山中才女,便将她生前所作诗《咏石马连鞍》,刻在布柳河畔一块大石板上,诗云:

  石马连鞍在岳州,古人留下几千秋;

  风吹满背无毛动,雨洒全身有汗流。

  嫩草周围难下口,钢鞭任打不回头;

  可怜独受寒霜苦,天地为栏夜不收。


标签: 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