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我在岗】失去味觉的他让口岸群众尝到生活的甜 巴彦淖尔交警斯日古楞的春节故事

大千世界 190 0

  2月11日,大年三十。伴随着日出,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也从睡梦中慢慢醒来,这里的风裹挟着低温吹得猛烈,那声音犹如顽童趴在窗上不停吹出的口哨。

  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甘其毛都大队巡逻一中队中队长斯日古楞照例去厨房烧着热水,给上早班的年轻人准备热水是他的习惯。水开了,斯日古楞娴熟地把水灌在壶里,提上直奔洗漱间,在事先备好的脸盆里一一倒上热水,然后挨个宿舍敲着房门,催促大家起床洗漱。“我们这里的民警辅警中外地年轻人居多,我就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能让他们多睡一分钟是一分钟。”斯日古楞说。

  甘其毛都口岸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与蒙古国毗邻,是入境我国货运量最大的公路口岸。虽然这天是除夕,但对甘其毛都大队巡逻一中队中队长斯日古楞和队员们来说,与普通群众的除夕“不一样”但又“很平常”,他们要继续坚守岗位,为祖国守好国门。

  舍小家顾大家

  甘其毛都大队成立于2009年,现有民警15名、辅警30名,主要负责维护口岸货运车辆秩序。斯日古楞当交警20年,在口岸值守10年,见证了这个口岸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年春节,是斯日古楞在口岸上过的第7个春节。他常年在外,家在180公里外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家人有抱怨是难免的。他缓缓告诉记者:“我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母亲已经75岁了,我很惦记、很愧疚。”

  简单吃过早餐,斯日古楞穿好执勤服、戴上警用装备,早早来到楼下,等待他的搭档、徒弟李亚楠。

  见李亚楠从楼上飞奔下来时一边跑一边穿执勤服,斯日古楞略显严肃地说:“就不能提前收拾一下?”说话间,斯日古楞还帮李亚楠整理着衣帽。

  师徒俩驾车上岗了。在路上,李亚楠告诉记者:“我师父常说,要穿戴齐整,我们在这儿的形象代表着中国。”

  11日8时,甘其毛都口岸准时开关。一辆辆满载蒙古国煤炭的货车准备入境,车辆和驾驶人经过一番消毒、检验后,经原煤通道开往指定卸载点。

  斯日古楞管辖的范围就是从进关到煤场的10公里路段。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他们除负责维持交通秩序外,还负责入境司乘人员的“闭环管理”,确保“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他们不时和车里的司机挥着手打着招呼,司机们也热情地回应着。斯日古楞说,因常年在口岸执勤,自己和许多蒙古国司机都成了朋友。

  但这不妨碍斯日古楞铁面无私。巡逻中,发现一名司机未按规定佩戴口罩,斯日古楞扯起嗓门大喊提示,司机赶紧戴上口罩并致歉。

  口岸的风,大且刺骨。逆风而动,寸步难行。记者真切体验到斯日古楞说的“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晴天一身灰,风天满嘴煤”。

  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煤灰、粉尘严重侵蚀了斯日古楞的肺部。2010年,他做了鼻、喉、肺联合手术,从此他失去了味觉。斯日古楞开玩笑说:“现在吃馒头和吃羊肉是一个味儿。”

  跟着斯日古楞走了一个来回,记者有点走不动了。12时,斯日古楞换岗,记者在执勤车上脱下鞋,发现袜子已被大拇脚趾顶出个洞。斯日古楞说,在这儿执勤,一个半月就得换一双鞋、一个星期就得换一双袜子。

  在返回队部的路上,斯日古楞的电话响了,随后用蒙语聊了起来。斯日古楞告诉记者,那是一位蒙古国司机打来的电话,给他拜年,祝他工作顺利。

  帮扶贫困户

  吃过午饭,在2020年被中宣部、公安部评为“最美基层民警”的斯日古楞,独自去市场买东西,下午他要去看望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吉日嘎拉。过去,牧民吉日嘎拉因体弱多病致贫,这几年在斯日古楞和大队的帮助下,通过发展养殖业已于去年脱贫,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15时,斯日古楞将奶制品、水果以及防疫物资搬上车。车子刚出城就进了戈壁,一路颠簸前行,10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小时。

  吉日嘎拉的儿子早早迎在门外,进了门家里年味儿浓浓,身着乌拉特部落民族服装的吉日嘎拉拉着斯日古楞坐到炕上。李亚楠介绍,牧民只有在重大节日才穿得这样隆重。

  落座后,斯日古楞问着老人今年的收成、明年的打算,还拿出带来的酒精喷壶教老人如何使用,并叮嘱注意防疫。虽然记者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能真切地感受到,富裕后的牧民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对民警的感谢。自己失去了味觉,斯日古楞却让群众尝到了生活的甜。

  回到队部已是20时许,斯日古楞带着队里的年轻人包起饺子,场面很温馨。大家都让斯日古楞发表新春致辞,斯日古楞酝酿了好一阵子才说:“咱们祝家人们幸福安康,祝全国的战友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标签: 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