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寓言故事

大千世界 190 0

  哲理篇————有与无

  

齐国寓言故事-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原文】

  《庄子·人间世》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故事】

  一个叫石的木匠,到齐国看到一棵被世人当作神的栎树,便对徒弟说:“这是一棵不能取材的树,没有一点用处,所以它才有这么长的寿命”。

  他回到家,梦见栎树对他说:“你拿可用之木跟我相比吗?那些果树,果实成熟了就会惨遭剥落,大枝被折断,小枝被拽下来。这都是因为他们的才能,所以不能享受天赋的寿命而中途夭折,这都是自己显露有用而招来的世俗打击,一切事物莫过于此,而我这无用也正是我的大用。”山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因可燃烧照明而自招煎熬,桂树因为可食,所以遭到砍伐,漆树因为可用,所以招致刀割。最后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简析】

  它告诉人们,“有”是物质的,有形的、看得见、摸得到。而“无”是精神的,更多的是感受。不可否认的是两者密切相关,往往是物质上的“有”,才会导致精神上的“无”,精神上的“无”是物质上“有”的目的,两者缺一不可。一个是基础,一个是上层建筑,构造了一个美好人生。 由此想到,现如今的人,大都追求“有”,有权、有钱、有势、有人有关系……似乎只有“有”才能幸福,才能快乐。就连人们羡慕别人和炫耀自己,也无不突出一个“有”字:有车、有房、有能力。却忽视了“无”。其实,真正的幸福与快乐是离不开“无”的,人们只有无病无疼、无灾无难、无忧无虑、无拘无束、无负担无压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对于以木匠为代表的一般人来说,做船、做棺材、做器具、做门户、做柱子等是树木价值的体现;然而对曲辕栎树来说,能派上这些用场根本不代表有价值。果树能生产人们喜欢吃的果子,果子成熟了便遭受击打,大的枝子被折断了,小的枝子被拖来拽去。这都是用自己的才害苦了自己的生命,以至于不能享尽天年。而且,栎树的寓言,不仅是想说“无用之用”的道理,栎树的托梦更凸显了庄子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省察。可以说,曲辕栎树的寓言凸显了两种价值观念的冲突。

  

齐国寓言故事-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标签: 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