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鸣惊人”背后有什么典故?与楚庄王有何关系?

大千世界 169 0

 

 

  原标题:成语“一鸣惊人”背后有什么典故?与楚庄王有何关系?

  “一鸣惊人”是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意思是比喻那些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成绩的人。在历史上春秋时期,楚庄王就是“一鸣惊人”,打败晋国,成就“春秋五霸”之一的。

  楚庄王熊旅(?一公元前591年),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当了国君,当年楚庄王还不满20岁。当时正值晋国无力外顾之时,而楚国也处于不安定状态之下。由于楚穆王的去世,引起公子燮与斗克的谋反。幸好朝廷中有庐戢与叔麇两位忠臣,他们当机立断平定了叛乱。可是楚庄王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没有针对楚国的现状而颁布一条法令,而是白天打猎,晚上饮酒作乐,并下令拒绝一切劝谏,违者斩。

  

成语“一鸣惊人”背后有什么典故?与楚庄王有何关系?-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一天,大臣成公贾实在看不下去了,他请求面见楚庄王。楚一见成公贾就问:你有何事?成公贾故作慌张的答道:我是来出谜语为大王助兴的。楚庄王来了兴趣就让他说说看。成公贾说道:

  南山上有只大鸟,三年里站在大树下不飞不动不叫,这是只什么鸟?楚庄王说:这是一只与众不同的鸟。这种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下去吧。

  

成语“一鸣惊人”背后有什么典故?与楚庄王有何关系?-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成公贾以为楚庄王已幡然醒悟,就兴冲冲告诉了好友大臣苏从,两人眼巴巴地等待。

  可是几个月之后,楚庄王还是如故。

  苏从见楚庄王依旧没有变化,便冒死直谏楚庄王。楚庄王听后立即下令罢去乐师鼓手、歌伎舞女,然后与苏从相对而坐,促膝谈心。

  苏从此时才知道,原来楚庄王因为当时朝政十分复杂,权臣乱政,依附者甚多,忠奸难辩,才故意装糊涂。这样做就是要让奸臣充分暴露,让忠肝义胆的贤臣挺身而出,然后帮他出谋划策,整顿内政。

  从此,楚庄王开始任用贤良,诛杀奸臣,使得楚国国力日益增强起来,为楚庄王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成语“一鸣惊人”背后有什么典故?与楚庄王有何关系?-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三年毫无作为的楚庄王之后开始改革政治,扩充军队,准备与晋国决一死战,一雪前耻。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就消灭了庸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打败了戎族。从此楚国的势力和威望在其它诸侯国之间响亮起来。

  楚庄王经过多年准备,挥师北上与晋国一决雌雄。公元前598年,楚庄王趁陈国内乱降服了陈国。由于陈国和郑国都是晋国的保护国,因此第二年又亲自率兵攻打郑国,正式向晋国发起挑战。晋国也不示弱。结果楚晋两国军队在邲阳决战,楚庄王大胜晋国,并使周围小诸侯国归顺他。最后楚庄王在宋国召集诸侯开会,于是代替齐、晋两国,成为诸侯的霸主

  ,成就了“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在位二十三年,让楚国强盛一时。


标签: 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