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姐妹嫁给山东兄弟,如今双双挂上“光荣之家”
要说那比翼齐飞,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场景。在山东省平原县前曹镇西马庄,就有这样的两个家庭,亲兄弟兼连襟,亲姐妹兼妯娌,不但亲上加亲,还各自为国家的“钢铁长城”送上一块优质“砖”,双双挂上了“光荣之家”的牌匾。这就是马玉年马玉军兄弟俩的家庭。
当年,马家因为兄弟们多,日子穷,说个媳妇都困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拂齐鲁大地,具有种植棉花传统的德州区域一时间成了全国有名的产棉大市。马家兄弟戮力同心,起早贪黑,也把棉花当成印钞机,不几年,家里有了一定积攒。
另外,看到当地有的家庭到领回了小巧泼辣能干的四川姑娘做媳妇,老大马玉年不免动了“凡心”。单枪匹马去了四川绵阳,跟一个姑娘敲定了恋爱关系。
那里是个山区,交通不便,经济也不发达。女方没了父亲,家里有母亲和弟妹,不但日子不好,还有点受人欺负。马玉军在那里待了十来天,经过给未来的岳母做工作,最后把岳母一家老小“一锅端”到了山东。
看你还有跑么?嘿嘿。
马玉年结婚后,小姨子常来光顾,居然看上了玉年的兄弟马玉军。
马玉军也跟哥哥马玉年一样,生得高大魁梧,干活一把好手,又能干,又懂事。
于是,当妹妹的嫁给了当兄弟的。这倒好,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里处赶车没外人”了。
马家两兄弟的家庭,“初级阶段”也不是没有磕磕碰碰,好在有个“佘太君”婆婆,把家庭调和得天衣无缝。
有一次,马玉年夫妻两人吵架,恼怒之下,马玉年动手打了妻子一顿。千里迢迢嫁到这里的妻子受了委屈,起身就要回娘家。恰好婆婆赶来,劝住儿媳妇,然后招呼躲在旁边的儿子:“过来,过来,我给你说个事儿”。
儿子听到娘的召唤,耷拉着脑袋磨蹭着来到娘的身边。
“我叫你耍废头,我叫你耍废头”
当娘的一边骂着,一边挥起巴掌扇了儿子几个耳刮子。
当儿的没想到娘来这一手,赶紧抱着脑袋“脚底搽油——溜了”。
接着,当婆婆的拉着儿媳妇的手说:“走,咱回家烙油饼去!”
一场风波就此打住。
马家两兄弟为了家庭建设也是拼了。他们种庄稼,贩鞭炮,种大棚,出去打工,盖起了红砖大瓦房,生儿育女济济一堂。
十多年前,马玉年的儿子马善兴应征入伍,在辽宁大连当了一名武警。五年前,马玉军的儿子马善原从大学直接入伍,在辽宁鞍山装甲兵某部。
过去被人看不起的穷兄弟,不但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还成了被政府关爱、被村人敬重的“光荣之家”。
马家兄弟目前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回忆起这几十年的家庭变迁,一个劲儿地夸赞党的政策好,让头顶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又在经济上翻了身。
标签: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