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的趣事,汉献帝的民间传说故事

大千世界 89 0

  每一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的角色。

  但是能不能找对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要看这一生是否有选择的机会了。

  明朝的明熹宗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他想要做木匠,可是老天偏偏让他做皇帝,皇帝做得窝囊,木匠的心愿也没能完成。

  然而汉献帝刘协却得到庇佑,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角色。

  汉献帝登基以来一直是个窝囊皇帝,没有实权。

  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被曹丕废黜,贬居山阳,称为“山阳公”。

  刘协带着家眷来到了山阳县,被当地淳朴的民俗民风所感动。

  于是,他大彻大悟,不再眷恋没有实权的皇帝位置,放下帝王家族的尊贵,决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与民同甘共苦。

  汉献帝放下身段栖身寻常百姓人家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

  汉献帝做皇帝的时候并没能平息战乱,还百姓安居乐业,但他在被贬山阳县后却为当地的人民作了很多贡献。

  汉献帝的一生很值得人们回味,如果他生来正逢汉朝盛世,想必也能让民众休养生息。

  只怪他生不逢时,做了乱世里的窝囊皇帝,不过在乱世中被废,倒也成就了他作为“郎中”的传奇人生。

  山阳县(今焦作一带)的民众为了纪念汉献帝为当地作出的贡献,至今世代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民俗,一千七百多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父亲称“大”,母亲称“美”汉献帝被贬山阳县后,没有官职。

  但老百姓认为此人乃曾经的皇上,且是正统的汉室血统,如称其名恐有失尊卑。

  当地的地方官在汉献帝来到山阳县之前就召集了百姓们,征集对汉献帝的新称呼,可是没有人能想出一个合适的称呼。

  一直到汉献帝与家眷来到山阳县时,地方官和当地的百姓出城迎接他们,官员还因不知怎么称呼急得团团转。

  见汉献帝到来,众人皆跪地不敢起来。

  汉献帝见此状,走上前去扶起一位地方官道:“大人,何故如此。

  刘协现已是庶民,又是您的晚辈,您何故跪我啊?”众人听见汉献帝这么说,便觉得此人没有帝王的架子,而且还是个尊敬老人的君子,便纷纷站起身来。

  这位地方官道:“在这里您才是大人,我虽年长于您,可您身份尊贵啊!”于是众人皆呼:“大人!”汉献帝的皇后曹节见百姓如此爱戴他们,很是感动,以至于在城门口感动得哭了。

  汉献帝见皇后哭泣,便为她轻轻拭去眼泪,说道:“美人,你何故哭泣啊?”百姓们也跟着效仿起来齐呼:“美人,你何故哭泣啊?”于是当地的民众就称刘协为“大人”,称刘协的皇后为“美人”。

  刘协熟读医书,是位出色的“郎中”,他到当地以后便悬壶济世,救了不少穷苦人的命。

  一次,当地发生瘟疫,很多人死于此病,人心惶惶,大家都害怕传染,几乎不敢上街,市井便越来越萧条。

  刘协见此,不顾辛苦亲自上山采药,苦心研究良方,治愈了瘟疫,救了很多人的命,市井也慢慢恢复,经济也好起来。

  这件事情以后,民众都称刘协妙手回春,济世救人,尊他为再生父母。

  这段佳话流传得越来越广,民间便流行称自己的父亲为“大人”,称自己的母亲为“美人”。

  再到后来就简化了,称父亲为“大”,称母亲为“美”。

  千百年来,这样的称呼一直流传,直到今天,焦作一带的农村四五十岁以上的人仍然称自己的父亲为“大”、母亲为“美”。

  外公称“魏公”,外婆称“魏婆”汉献帝和曹节有一个女儿叫刘曼,聪明伶俐,很受家里长辈喜爱。

  尤其是她的外公曹操,更是对她疼爱有加。

  刘曼从 得诗书,精通历史,对政治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刘协也常常与女儿聊天,议论朝政上的问题。

  她的外公曹操更是喜欢与这刘曼品评诗书,就连她的舅舅——废黜他父亲帝位的曹丕也很疼爱她。

  汉室将她的外公曹操封为“魏公”,她也常常学着父亲的样子称曹操为“魏公”。

  刘曼自小与父亲感情很深,后又跟随父亲来到山阳县,眼看着父亲从最高贵的帝王到平民百姓的艰辛。

  曹丕喜爱刘曼,封她为长乐郡公主。

  做了公主后,刘曼也一直在父亲母亲身边伺候。

  为了能让父母高兴,不再想起被贬之痛,她常常戏称她的外公为“魏公”,以此给父母说俏皮话。

  刘曼孝顺父母的故事传到了民间,民间便纷纷效仿称自己的外公为“魏公”,称外婆为“魏婆”。

  这种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娘瞧闺女古时候每到端午节、中秋节,出了嫁的闺女就要带着儿女和外子,拎着礼品,回娘家省亲。

  一来是探望父母,向娘家的父母送上节日的祝福,以回报养育之恩;二来是带上自己的儿女探望外公、外婆以传承出嫁后仍要尽孝道的礼仪。

  刘协与妻子曹节被贬山阳县,每逢佳节曹节便思母心切,想回到魏国去看看自己的母亲。

  但由于曹丕对刘协一家一直心怀芥蒂,不许姐姐曹节回魏国看望卞太后。

  自从刘协一家到了山阳县,曹节就一直被软禁在山阳县城里,别说是去魏国,就连出城也成了难事。

  曹节思念母亲,因节日不能回去探望,只能写封家书以表衷肠。

  卞太后每每收到家书便心痛难忍,伤心落泪。

  曹节听说母亲因为看家书而伤心,便连家书也不敢写了。

  她思念亲人却不能回到母亲身边以尽孝道,最终因此落下心病,积怨成疾。

  卞太后听说女儿病了便要去探望女儿,曹丕不许,以民间只有“闺女瞧娘”没有“娘瞧闺女”的理由来阻拦卞太后。

  卞太后才不怕儿子魏文帝曹丕,执意要去看女儿,而且还将民间这“闺女瞧娘”的习俗给颠倒过来。

  至此之后,不只是过节,每次卞太后想自己的女儿时便任意去山阳县城探望。

  后来民间也效仿,端午节、中秋节的时候,当地就盛行“娘瞧闺女”。

  母亲带着自家准备好过节的吃食和礼物,到闺女家跟闺女一起过节。

  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不仅是焦作农村,全国很多地方都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针灸不收钱汉献帝刘协自从来到山阳县,便决心远离政治,一心为民,悬壶济世。

  在皇宫的时候,他就是一名医术超群的医生,可因为身份尊贵,这一身的本领却无用武之地。

  他去山阳县的路上,走到哪里就医到哪里,救活了很多被病痛折磨的百姓。

  到了山阳县以后,他见到当地的百姓因为看不起病而痛苦地死去,看到十七八岁的女孩为了照顾家中病重的父母而耽误了自己出嫁,看到七八十岁的老妇用手推车推着自己生病的儿子四处寻医,便痛心不已。

  于是,他更加悉心研究医术,为百姓治病。

  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亲自上云台山采一些草药回来,做成中药给老百姓,而且从不收费。

  不仅如此,他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这些医疗方法,从不收取费用,只对购买回来的草药收些成本费。

  有时候一些穷苦人家买不起草药,还可以赊账先把药带回去吃。

  当地的老中医听闻后纷纷效仿汉献帝,扎针、艾灸、拔罐、刮痧等治疗也从不收取费用,这一传统沿袭成风俗,世代流传。

  汉献帝刘协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不幸。

  然而,正是这些磨难和不幸,造就了他的人生价值。

  这个价值就是他当汉献帝时无力拯救天下百姓,而当山阳公时竭力奉献,造福了山阳百姓。

标签: 民间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