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出对(民间故事)

大千世界 140 0

文姬出对(民间故事)-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东汉末年,奸党专权,著名的大文学家蔡邕被贬到了河北景城为官。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十六岁,生的国色天香,聪慧无比。琴棋书画无所不会,赋诗作词样样精通。

  河北属冀州,是袁绍的地盘。袁绍有个儿子袁谭是南皮监军,他骄奢淫逸,不学无术,却又假充斯文。他听说文姬貌美后,当即找到父亲,说出了要娶文姬为妾的意思。袁绍一听,当即差谋士王瑁前去保媒。

  蔡邕早就知道袁谭是一个花花公子,自己的女儿岂能嫁给他!可要是不同意,袁绍手大捂天,自己死是小事,恐怕文姬也难逃魔爪。

  蔡邕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一个好办法。便对王瑁说:“这事我还得回去与女儿商量,三日后一定回话。”蔡邕闷闷不乐地回到家,茶饭不思。他心中暗想:如果自己带女儿逃走,可腿长不如马快;如果去京城托朋友帮忙,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蔡文姬见爹爹整天愁眉苦脸的样子.便问道:“爹爹,什么事如此烦恼。”

  开始蔡邕不肯说,但经不住蔡文姬再三追问,这才讲出了实情。蔡文姬想了想道:“爹爹,您去回复王大人,就说孩儿应了....”

  这一惊,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啥?你说啥?袁谭那小子……”

  蔡文姬莞尔一笑,娇嗔道:“爹爹,看您!孩儿自有道理....”说着,附在蔡邕耳边耳语了一阵,蔡邕听完,满脸的愁云立刻烟消云散。

  蔡邕按女儿的话,回复王瑁说:“文姬要面会袁谭,当面出三道题,如能答对,愿以身相许,如若不然,断难从命!”

  王瑁如实回复了袁谭。

  袁谭闻听,心想:一个黄毛丫头能有多大的学问?凭我这学富五车,还怕她考不成?再说,我不敢应试,传扬出去,岂不让人笑话于是,带着王瑁,来会蔡文姬。

  来到蔡府,只听正厅中传来一阵激扬的古筝声,只见蔡文姬正在抚琴,琴声悠扬,时而高山流水,时而小溪潺潺。蔡文姬痛恨袁家仗势欺人;悲叹这世道邪恶,只好借这三尺古琴来抒发自己的激愤和郁闷。由于用力过猛,琴弦戛然而断!

  蔡文姬出来迎见袁谭。

  袁谭何曾见过如此美貌女子?两眼全直了。

  蔡文姬落落大方地说:“听说袁将军

  文武全才,实在幸会!”

  袁谭这才醒过神来,忙道:“哪里哪里,只不过略通一二罢了。”

  蔡文姬暗自好笑道:“既然袁将军如此说,我这里有一字谜诗,请袁将军答对如何?”

  袁谭不以为然地说道:“快快讲来

  蔡文姬道:“百万军兵卷白旗,天下无人敢对敌,秦王不用人禾氏,骂阵将军没马骑。”

  袁谭听完,眨眨眼睛,一时应答不上来。他向蔡文姬要过笔墨,记下了这独特的五句诗。左看右瞧,一时无法应答。他觉得丢了面子,吼道:“你尽出些旮旮旯旯的玩意儿,谁能答得上来?”

  蔡文姬柳眉一扬,问道:“请问袁将军,出何题为好呢?”

  袁谭牛眼一瞪,说道:“出我熟的,我会的!”

  蔡文姬道:“那好。袁将军身为南皮监军,定然知道南皮古城的历史了?请问南皮古城起建何年,因何而建?”

  袁谭一听乐了,忙摇头晃脑地说:“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北伐山戎至此,给官兵修制皮革铠甲,筑建凉皮亭,因北有一座北皮亭,故日南皮。”说完,得意地望着蔡文姬,那意思是说:“怎么样?咱说得不错吧?”

  蔡文姬心想:他真还说上来了。她灵机一动,当即倚案作了一首诗:“弹丸渤海古皮城,兵革当年此缮营。为问洋洋东赐履,封侯霸业几番更?”作完,递给了袁谭道:“我据将军所言,草就了一首小诗,请袁将军和上。”

  袁谭正为答上了蔡文姬的问题而得意呢,万没想到蔡文姬会来这一手。他捏着诗稿,一时不知所措。

  半晌过去了,看看和不上来,袁谭又气又恼,自竖梯子下台阶道:“你怎么总是诗啊词的?谁喜欢这破烂玩意儿?”

  蔡文姬道:“那,袁将军喜欢什么呢?”

  袁谭道:“即兴作对儿倒还在行!”

  蔡文姬道:“那好,我这里有一上联,请袁将军对出下联,不过,要以当今名流为对。”

  平日里,袁谭闲着没事,常与一些文人墨客们作对儿消遣,所以对对联儿并不陌生。听蔡文姬一说,挥挥手道:“快说,快说!”

  蔡文姬抬头看了眼新糊的窗户,略一思付,道:“新纱糊窗,窗窗孔明诸格(葛)亮。”

  袁谭一听,舌头弯了两弯,打了结。

  此联句法别致,寓意巧妙,要一时对出下联绝不是件容易事只见袁谭驴推磨似的在客厅里转着,不停地拍着脑袋。就连能诗善赋的王瑁,也一时束手无策,皱起了眉头。

  半晌过去了,袁谭搜肠刮肚,虚汗频流,可还是对不上来。

  吃午饭的时候到了,家人端来午餐,其中有一盆肉粥。厨师拿起勺子刚要盛,蔡文姬说声:“慢!"冲着袁谭道:“袁将军奉对儿如何?不然,小女可要自对了。”

  袁谭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蔡文姬指着老厨师道:“老叟掌勺,勺勺粥(周)余(瑜)粥(周)供紧(恭瑾)。”

  对子对仗严谨,词义贴切,堪称珠联璧合。蔡文姬刚一说完,王瑁就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袁谭三考不中,羞愧难当。他又气又急,可又不好发作,就像那想吃天鹅肉,而无法吃到的癞蛤蟆一样,只好悻悻地走了。

标签: 民间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