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大师毕加索有什么样的故事?

大千世界 169 0

  由于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育,毕加索从8岁就开始学习绘画,而且还将自己画好的作品,悬在一家雨伞店的门口,供人欣赏。15岁时,毕加索考进了马德里的圣菲迪南多皇家美术学院。1898年,毕加索因为患上猩红热而退学,病愈之后,父亲送他去了巴黎。1900年,毕加索在巴黎举办了首次画展,引起了法国画界的注意。

  1904年,毕加索定居巴黎。这一时期毕加索的画以蓝色为主,表达人的痛苦,这可能和他贫困的生活有很大关系。在和女画家奥利维埃生活在一起以后,虽然生活依旧贫困,但毕加索的作品的色调要明快了许多,进人“粉红色时期”——以玫瑰红为主调。代表作有《沙蒂姆邦克一家》、《站在球上的少女》、《拿扇子的女人》等。

  1908年以后,毕加索开创了 “立体主义”的绘画风格,代表作品有《阿德尼翁姑娘》。他和另外一位法国画家布拉克画了许多风景和静物,追求形式上的奇异效果,努力从自然中抽调体积和空间,用一种小平面来表现物体。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毕加索的画风不断发生变化,从立体主义到新古典主义,1925年以后,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毕加索积极参加反法西斯的社会活动,还把以卖画所得的 40万法郎全部捐给西班牙共和国政府。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将小镇夷为平地。毕加索闻讯后非常的气愤,以这一事件为题材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油画《格尔尼卡》。

  这幅画的色调是黑、白、灰三色,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痛苦、不幸和兽性,画中抱着孩子的母亲、哭泣的女人、着火的房屋、死人的尸体、慌乱的牛、被矛刺穿的马等等,以深刻的内涵意义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德军占领巴黎后,毕加索仍旧留在巴黎,闭门谢客,潜心作画。

  同时,他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以自己的画笔控诉法西斯的暴行。 1944年巴黎解放后,毕加索举办了战时作品的大型展览,他本人作为象征抵抗精神的艺术家,获得了极高的荣誉。战后,他又特意为世界和平大会画了著名的《和平鸽》。1973年,毕加索因病逝世,享年92岁。

标签: 现代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