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献礼片儿。
献礼片儿能拍成《建党伟业》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
孙中山从日本坐船回国的镜头,估计是动用了飞机拍摄,半俯角度,那种感觉一下子让我想起好莱坞大片儿《泰坦尼克号》里的经典镜头。
这样的感觉还有很多,至少在影片前半部是这样。蔡锷将军讨伐袁世凯的戏份,那些枣核色的骏马,那些呼啸而过的炮火,那些充满了金属质感的画面,还有帅气的刘德华,这些,即使作为一部商业偶像剧你也会记住一些。蔡锷前去日本会见孙中山先生,在火车站和杨颖饰演的小凤仙有一场对手戏。当蔡锷不得不和小凤仙分离的时候,他对小凤仙说了一句话:“我七尺之躯,早已许国,再难许卿。”旁边是冒着白气的火车,听到这句话,我感觉自己心灵的最深处还是震了一下。这也让我想起早在读中学的时候就看到过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这副对联据传是蔡锷将军逝世之后,小凤仙送的挽联。里边的意思我当初不确切明白,现在也不确切明白,但是隐隐约约触摸到了包含在里边引而不发的一种深情。如果说“我七尺之躯,早已许国,再难许卿”是蔡锷对小凤仙的交代,那这幅对联算是小凤仙对蔡锷的人生和唱吗?
难得在这样一部很男人的电影当中,会有这样一种柔情出现。
五四运动,是这部戏的高潮。那些穿着白色学生制服的学生,那些握紧的拳头,那些“慷慨赴国难”的激情,那些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名字和身影,似乎在隐隐约约告诉我们:“往事并不随风,总有一种东西会让你泪流满面。”而这个时候,无论是刘烨饰演的毛泽东也好,还是周恩来也好,还是蔡和森也好,还是杨开慧也好,还是向警予也好,他们还都是没有什么名气的学生。谁能想到,日后正是这些人在改变中国的历史走向?谁又不能想到,中国的历史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出现才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陈道明还是饰演顾维钧。在《我的1919》里边,陈道明就是这个角色。看到陈道明,一下子会让我对这两部影片产生了点混淆。他代表中国去巴黎参加会谈之前,就在欢送的人群里头小声说了句:“弱国无外交,少川尽心尽力而已。”在巴黎,顾维钧把拳头不轻不重地砸在铺着红布的桌子上,然后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我在想一个问题,这里顾维钧砸桌子的时候到底用了多少力度?太轻了,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太重了,本身的“弱国地位”似乎也并没有那么重的底气。也许,唯有顾维钧这样的不轻不重,才是最适合的表现。那一拳,也的确砸进了很多观众的心里,在一圈列强当中,这一拳轻飘飘,这一拳又沉重无比。
在170多个明星当中,必须要说说饰演毛泽东的刘烨。以往像是领袖人物基本上用的都是特型演员,刘烨大概是饰演过毛泽东的演员当中,长得最不像毛泽东的一个演员。然而刘烨的演技本身就具有一种伸缩性很强的张力,一部电影看下来,你会觉得青年毛泽东就是这个样子,即使他长得不像,即使他说的不是湖南话,这都没关系,刘烨演出了青年毛泽东内在的一种东西。刚刚几年,我们开始允许“领袖人物”可以在影视作品当中说普通话;刘烨而始,再饰演“领袖人物”,或许我们开始将外貌也多少会放开一点了。
我会记得饰演袁世凯的周润发,我会记得饰演隆裕太后的范冰冰,我会记得饰演饰演陈独秀的冯远征,我会记得饰演李大钊的张嘉译,我会记得饰演段祺瑞的赵本山,我会记得饰演张勋的陶泽如,我还会记得在南湖船头像是江南水墨画一样美的周迅。除了韩三平,除了这样主旋律献礼题材的片子,估计没机会能在一部电影当中集合到170多位明星大腕。老旧的长沙,沉重的北京,纯电影上的许多东西,都让这部主旋律片子有了一点点好莱坞大片的意思。但是太过于快进的故事情节,损害了这部电影的整体性完美,多少会给人一种记录片的感觉。
《建党伟业》坑爹剧情欢乐众议
《建党伟业》:好莱坞版红色故事
主旋律突围:从《建国》到《建党》
标签: 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