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法院故事的故事

大千世界 95 0

个、《法院故事》的创作起因

  (天)工作起因

  由于理想与现实的错位和调整,由于对于法院工作、调研工作和审判工作的向往和追求,由于个人努力、领导安排和命运巧合,我的个人工作经历远比绝大多数年龄相当的法院人复杂。我工作过的单位包括上海市徐汇区监察局、上海市徐汇区工业总公司、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共4个;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工作过的部门包括民庭、研究室、房产庭、刑庭和办公室共5个,其中在研究室的经历又分为3次;在法院中,我作为书记员从事过民庭斜土枫林审判站和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组的审判辅助工作,作为法官从事过房产审判和刑事审判工作,作为调研人员从事过信息简报采编、学术论文写作、审判案例评析、裁判文书研究、规章制度起草、调研书刊编辑、图书资料管理、审判委员会秘书等工作。在多个单位和部门从事了各种具体工作,使我对个人成长有了较多的体验感悟,对法院人员有了较多的接触了解,对审判案例有了较多的解读分析,对平凡琐事有了较多的经验教训,并对职业规划有了较多的认识理解。

  (地)阅读起因

  作为一名从小就酷爱读书、在复旦大学法律学系求学时就向往法院工作、毕业后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成为一名法官、长期投身于法院工作的法律人,我曾经阅读了大量法律书籍,到法院工作后有一段时间更是专攻法律书籍,希望能够从中汲取营养,提高法律水平。然而,我对绝大多数法律书籍越读越失望,尽管阅读费时很长却收获甚微。在当代中国的法学作品中,法学专著聚焦于抽象的法律制度而不关怀具体的法律人生,案例汇编偏重研究法律适用结果而不细察审判运行过程,法学随笔偏好古代、外国、立法、理论而不贴近当代中国审判实践,法律人传记喜好歌功颂德而缺少反省精神,法律励志书空发议论而缺少实证,法制小说胡编乱造而远离真实。因此,21世纪以来,我将阅读重心从法律书籍转向了非法律书籍。经过广泛阅读,我发现从阅读非法律书籍中的收获远比法律书籍更多,尤其是在几乎通读了孔孟、老庄、司马迁、鲁迅、金庸等大家的作品后,才自我感觉心智真正得到了升华,阅读这些经典作品甚至比阅读当代中国法学作品更能够理解法律。我总结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典作品刻划的是永恒的人性,而当代中国法学作品大多不研究人性,因此不能给人以真正的启发。

  (玄)写作起因

  从工作以来,我就笔耕不辍:从1990年至2005年,我写了10多万字的各类公文;从1991年至2004年,我写了近20万字的法学论文;从1993年至2000年,我写了400多篇裁判文书;从1996年至2000年,我写了18篇案例评析;从2001年至2002年,我写了12篇判决书点评。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中,除了裁判文书之外,其他种类文章的写作数量和质量我都可以算是首屈一指。在全国法官中,就写作种类而言,我恐怕也属于凤毛麟角。尽管写作给了我经验、成果、荣誉和自信,可是我的写作仍然欠缺了对于中国法院来说极其重要的题材——这就是以个人为视角的对于当代中国法院的全面描述和评论,这是一项迄今在中国法院内外都无人完成的事业。

  (黄)上网起因

  2004年12月,重新设计并开通的徐汇法院信息网增设了电子论坛。为了法院文化建设,我对于该电子论坛投入了较大的热情。12月24日,我以“三教九流”为网名,写作并发布了大量帖子,不久就成为最高级别的黄金级写手。2005年5月4日,我在新华网论坛上以上海淀山湖畔的新建标志性工程“东方绿舟”为ID注册,成为互联网上的论坛新手。2005年6月下旬,我发表了一篇题为“北京和全国各地交通工具大展示”的帖子,却被版主以诋毁首都形象和刷屏为由封杀。7月30日,我在天涯社区仍然以“东方绿舟”为ID注册,建立了我的第一个博客,并在论坛上开始发帖和回复。8月28日,我在天涯社区法律论坛上开始陆续发表以前撰写的调研文章。在上网过程中,我阅读了法律论坛的部分帖子,尤其是一些律师传授执业经验的帖子给了我较大的震动。我认为,包括法官、律师在内的法律人,乃至全体中国人,都非常需要全面了解中国法院状况。而在特大城市中受理案件数量和种类居于前列的基层人民法院,尤其是北京的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上海的浦东新区、闵行区、黄浦区、普陀区、徐汇区等基层人民法院是当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法院。只有全面真实反映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法院,才能够让人们真正了解中国法院历史和现状。在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法院中,只有兼有丰富实践经验、高超调研能力和足够人文关怀的法官,才有实力全面真实反映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法院状况。而我作为其中一员,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写下能够不朽的《法院故事》,以记载历史、传播知识和启迪智慧。

  十、《法院故事》的创作蓝本

  (宇)《老子》

  我推崇“出则道”及其文字简练到可以一字一词品味的程度,选编《老子的百句名言》,在《法院故事》中引用了大量老子的名言。

  (宙)《论语》

  我推崇“入则儒”及其句式优美到可以一句一段解读的程度,选编《孔子的百句名言》,在《法院故事》中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名言。

  (洪)《庄子》

  我借鉴以寓言表达道家思想,选编《庄子的五十则寓言》,在《法院故事》中的叙述部分求美。

  (荒)《孟子》

  我借鉴以文章表达儒家思想,选编《孟子的二十篇名文》,在《法院故事》中的议论部分求善。

  (日)《史记》

  我欣赏“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模仿其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分法和篇幅长短不羁的纪传体。《法院故事》分为《职业规划指南》、《个人成长故事》、《才子才女故事》、《案例寓言故事》、《琐事明理故事》五大系列,篇幅长短自由灵活。

  (月)《世说新语》

  我欣赏别具一格的分类和简短的文体。《法院故事》细分为40个板块,文字上追求言简意赅,文约事丰,以故事形式记录传奇。

  (盈)《红楼梦》

  我认同古代没落贵族独创的中国封建社会百科全书。《法院故事》是上海法官个人独创的当代中国法院百科全书。

  (昃)《故事新编》

  我认同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先秦诸子作品,调侃神仙和圣人,描述其凡夫俗子般的行为举止,将神圣回归于平凡。《法院故事》取材于当代中国法院审判实践,消解崇高,还原真实,使世人认识到法院人真实的精神风貌。

  (辰)《金庸武侠作品集》

  我效仿在报刊上每天连载,长年不辍,以情节引人入胜。《法院故事》在网络上发表主题和回复逾3000,以故事传递信息。

  (宿)《随想录》

  我效仿倡导讲真话,进行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法院故事》对本人、对中国法院人、对中国人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不求完美,而求真实;不重结果,而重过程;不尚共性,而尚个性;不唯书本,而唯实际。

  百、《法院故事》的创作特点

  (列)百科全书

  从篇幅上看,法院故事共五大系列、40个板块、数百篇文章、100万字以上,堪称鸿篇巨制。从题材上看,法院故事包括《职业规划指南》、《个人成长故事》、《才子才女故事》、《案例寓言故事》、《琐事明理故事》,堪称包罗万象。从体裁上看,法院故事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体,兼有法学论文、统计分析、人物传记、审判案例、游记、书评等各种体裁,堪称千姿百态。

  (张)法院主题

  法院是集中反映和最终解决社会各种矛盾的地方,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无论是法学院师生、律师、法官和社会公众,实际上都想了解法院内部的真实情况。可是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部全面反映法院状况的书籍。而法院故事是对于法院的全面描述和评论,可以让大家在有限的篇幅内对法院有一个全面真实的了解。

  (寒)中国特色

  法院故事的素材范围,严格限定于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5,000年历史和13亿人口。不讨论发源于欧亚大陆西端的大陆法系,不研究繁荣于北大西洋两岸的英美法系。因为一切法律都具有民族色彩,中国法律也概莫能外。我们希望运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精神财富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可是真正关注的只是中国的土地、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人民,中国的本土资源和本土问题本身就是无穷无尽的。

  (来)当代特征

  法院故事集中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法院状况,尤其是着重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孕育和发展时期的法院状况,各系列的时间跨度都在15年以上。对这个时期的法院状况全面学习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时代脉博,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还可以使阅读增加一点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

  (暑)个人独创

  法院故事是具有15年法院工作经历,兼有实践经验、调研能力和人文关怀的法官,在没有任何课题立项、资金赞助、助手协助和职称压力的情况下,基本利用业余时间,个人独立完成了从规划、选题、取材、回忆、构思、写作、修改、发表、整理、编辑的一条龙流水作业。其中,在天涯社区发表的文字,剔除重复的内容,合计逾100万字。

  (往)上海风采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地方的,才是全国的。尽管法院故事的人物、事件、案例的取材较多地集中在上海,可是其中的选题、结构、观点、方法同样可以适用于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等全国各大城市。展现上海风采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上海法院的实际状况,更是为了给大家提供解读自己城市法院的崭新样板。

  (秋)以人为本

  法院故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追求法律运行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法院故事的写作,是纯粹“个人主义”的,关注的重心不在于组织和制度,而在于当代中国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机遇和挑战、生存和发展、理想和现实、光荣和耻辱。不仅记录一个人的法院工作历史,而且记录成百上千的法院人、法律人、当事人和中国人的历史。

  (收)现实主义

  法院故事的写作是为了表达自己真实的经历和感悟,以对自己前期工作经历作完整总结并对他人有所启发。在写作中我是忠实于事实和心灵的,细节上的出入是无法绝对避免的,可是没有任何的故意编造。读者在看到法院故事后,可以从网络、实地、文献等各个方面来考证,并进行反馈。法院故事不是虚构的神话传说,而是真实的法官传奇。

  (冬)逮谁批谁

  在法院故事的议论中,包含着很多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有自我批评,也有对他人的批评。读者如果认真阅读就会发现,法院故事中的批评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批评当然会存在着很多谬误,不过“一个也不放过”地广泛批评的理由也很正当:表扬使人停步,批评使人进步。只有足够的理性批评,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才能使中国不断地进步。

  (藏)网络互动

  法院故事基本上是每完成一篇,就在天涯社区上提交发表一篇。这种即写即发,对法院故事正文的写作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在数量上起到激励作用。为了使网友能够不断看到新的文章,我保持了一种均衡的坚持不懈的写作状态。二是在质量上起到反馈作用。我能够随时知道网友对文章的评价,有利于灵活调整写作内容和进行适当修改。

  千、《法院故事》的创作过程

  (闰)论坛发帖

  从2005年10月4日起,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法院故事》。除了由于忙于其他事项而几次中断外,一般是工作日晚上平均花约2小时、休息日花更多时间用于创作。每篇法院故事的写作过程大致是:首先,确定选题,并拟定简明扼要的题目。其次,收集有关书面、电子等各种形式的资料,并进行阅读思考。再次,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初稿。平均写作速度是每小时约1,000字。一般情况下,一篇2,000字以下的文章可以在一个工作日晚上完成,一篇4,000字以下的文章可以在一个休息日内完成,篇幅更长的文章则要分两次以上完成。最后,初稿完成的当日、次日或者隔一段时间,再精心修改一遍,陆续发表在天涯社区法律论坛、法律人、司法考试、西南政法、随言法谈五个法律版块上。至2007年10月,在天涯社区法律论坛等发表主题和回复达到3,000。

  (馀)博客提交

  从2005年11月9日起,在我的博客《上海风采》上发表法院故事。2006年7月22日,我将博客《上海风采》更名为《法院故事》。2008年10月20日,日志数达到了700篇。2008年12月,《法院故事》博客的访问数达到了23万。无论是日志数还是访问数,《法院故事》都可以称为中国法官第一博客。

  (成)系列确定

  从2005年10月4日至11月2日,即开始写作的第一个月,《法院故事》就奠定了《个人成长故事》、《才子才女故事》、《案例寓言故事》、《琐事明理故事》4大系列的格局。《个人成长故事》是以我的个人工作经历为主线的编年体自传;《才子才女故事》是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员为主角的纪传体列传;《案例寓言故事》是对中国法院典型案例的描述和评论;《琐事明理故事》是对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内外有意义的平凡琐事的描述和评论。2007年5月,我决定将《职业规划指南》作为《法院故事》的又一个系列,内容是以从法学院学生到专家型法官的成长道路为重点,对法律职业生涯进行全面规划。除了收入自2006年6月起开始撰写的此类文章外,也收入在开写法院故事前撰写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文章。

  (岁)附录整理

  2007年9月,在编辑修改法院故事过程中,我发现网友对法院故事的评论、我对法院故事以外的法律帖子的评论,以及各方相互间的交流探讨,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的精华部分,无论是表扬、批评或者调侃,都具有热情、智慧或者趣味,都具有文化含量和法律含量,其价值并不亚于法院故事。于是,我决定将精华部分加以遴选编排,作为《法院故事》的附录。

  万、《法院故事》的出版过程

  (律)计划产生

  2005年11月,在开始写作法院故事约一个月后,已经完成了20篇法院故事。当时,我计划在一年内完成100篇法院故事,公开出版一本约20万字的《法院故事》。2006年10月,法院故事合计完成50余万字,总篇幅远远超过了预期。但是,我发现还有许多重要内容都还来不及撰写,各个系列也均不完整。因此,我决定推迟提交出版的时间并继续撰写一年。

  (吕)网友激励

  法院故事在网络上发表的第一年内,南向南风在法律论坛上给了我最多的支持。2006年1月20日,我公开承诺:“如果有朝一日我的《法院故事》真的成书的话,我承诺在这个论坛上送的第一位网友就是这位MM。”2007年2月11日,xiaomage95在我的系列帖《律师执业导读》中评论:“好帖!顶起!偶也是个即将入行的小律师,严重关注中,建议楼主把自己的文章汇总一下也出一本书,我一定会去买一本拜读。” 2007年4月起,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法院工作的网友静水深流0769通过站内短信4次询问《法院故事》何时出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网友的激励使我增加了写作和出版的紧迫感。

  (调)编辑联络

  2006年11月,法律出版社一名编辑通过电子邮件,主动与我进行了联络。他称,该社在组织一套关于法官职业励志与技能培养方面的书,想做一本关于法官成长的书,也就是从新进法院到成长为合格的独立法官这个过程中能够给予他们指引的书。我向他推荐基本完成的《个人成长故事》,而他倾向于组稿以议论为主要内容的法官成长书籍而表示拒绝。尽管合作暂时搁浅,不过他的提议使我在随后一年内着重完成了原先并未列入计划的《职业规划指南》。

  (阳)书籍出版

  2007年11月起,我将首先完成的《法院故事》第一部《职业规划指南》样稿通过电子邮件先后向上海和北京两家出版社的编辑投稿,均被拒绝。2008年2月,我将重新修订后的《职业规划指南》向法律出版社大众法律出版分社正式投稿,双方签订了出版合同。2008年6月,《职业规划指南:从法学院学生到专家型法官》由法律出版社出版。2008年10月,我又通过电子邮件,与法律出版社法律应用出版分社编辑取得联系,并于11月签订了《草根英雄传奇:上海平民法官的编年体自传》的出版合同。

  亿、《法院故事》的创作目的

  (云)证明自己

  长期以来,我一直以为自己非常平庸。由于唯恐落后太多,对于任何学习、办案、写作、为人、处事都兢兢业业,无论个人是否能够直接从中获得现实回报,都努力追求做到最好。从大学毕业分配开始,我先后受到了三次长时间重大挫折,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浪费了太多青春年华。我的理想本来是通过正当努力成长为一名专家型法官,可是好不容易当上法官后,却出乎意料地先后被批评为办案一塌糊涂、写不好文章和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从2001年12月至2008年3月,在我33周岁至40周岁时,比我年轻的分别毕业于上海司法学校的1名男生、上海法律高等专科学校的1名男生、华东政法学院的2名女生先后担任了我的直接领导,合计创造了4项最年轻的法院领导干部纪录。在工作中,我对任何人都毫无保留,愿意开放全部的资料和经验,公平地给每个法院人成为法院英雄的机会。

  长期以来,我心中还一直埋藏着一种骄傲:作为1986级复旦大学法律学专业高考最高分的上海学生和最高分的全国男生,既然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学习和研究,并将法院工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我不至于连办案、写作和为人这样作为一名法官安身立命的基本素质和技能都不具备,也不至于在基层人民法院同一个部门内会不如上海各个层次法科学校的毕业生。如果真的如此,我的一生已经彻底报废了。

  我明白,在既往工作中,我已经付出了个人最大的努力,无法做得更好。我需要对个人工作经历作一个全面回顾总结,纪念既往的日常工作,探寻其中的社会价值,对自己的人品、才华和贡献作一个详尽论证。在论证过程中,我渐渐发现,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有人都小瞧了我:我不仅并不平庸,而且一直很优秀,作出了足够多的创造性贡献,无愧于复旦大学学生的光荣。

  (腾)感谢他人

  在我40年生命历程中,我受到了他人太多恩情。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段缘份,感谢每一个对我有过恩情的好人。我要感谢祖母、父亲和母亲的养育,感谢小学、中学、大学和培训期间老师的教导,感谢小学、中学、大学同学的友谊。

  在我18年工作历程中,我一直将每一位英才作为学习榜样,并且感谢所有信任和赏识我的人品、才华和贡献的同事、编辑和网友。除了公众人物外,我在本书正文和附录中提到姓名或网名的人物都对我的个人成长起过积极作用,是我尤其需要感谢的人物。即使文章中的内容完全是调侃和批评,也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他们的尊重和欣赏。我没有什么物质财富回报他们,可是我愿意给他们在精神上以永恒的回报,让他们的英名与本书一起流芳百世。

  金庸原创名言:“一个伟大的学者只要把他本身的生活、生命和经验记录下来,对后学已经是很宝贵的启发了。”东方绿舟派生名言:“一个平民法官只要把他职业生涯的学习、办案和研究过程忠实记录下来,就是对好人和英才最大的回报。”

  我不知道《法院故事》最终会出版几本,因为期间会存在太多的变数。如果我还能够继续保持创作的意志和才华,我将出版一本以才子才女故事为主体的《法院英雄神话》。这部当代中国法院的《史记》,将尽情讴歌我在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珠联璧合的名师、志同道合的益友、光辉传承的高徒、敬业乐群的良将、术业专攻的骨干、才华横溢的硕士、兢兢业业的助理、温文尔雅的女生等几十名给予我恩情和我赏识的法院英雄,全力发掘本来就不该湮没的光辉法律事迹。我要为他们对中国法治的一切贡献喝彩,向所有的正当努力致敬。

  (致)传播思想

  我曾经预测,以我的学力、能力和努力,我在大约35周岁时能够当上法院的中层副职领导干部,并且期待在新的岗位上可以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施展才华,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当这个年龄过去5年之后,我回顾,由于多次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工作岗位变动,使我在经验和能力上得到了全面发展,成为中国法院系统中极其罕见的通才,在考试、办案、写作、编辑、育人等方面都创造了法院纪录;可是,同时也使我积累的资历和人脉几次中断。经过18年的辛勤努力,我在法院文化建设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仍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甚至从来没有能够真正实现不受部门领导制约的独立审判和自由调研的岗位理想,不禁产生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

  与绝大多数入乡随俗、随遇而安的现实主义者相比,我从来没有放弃当一名脚踏实地、百折不回的理想主义者的志向,一直在努力以我的言行和作品影响和改变中国法律人的精神世界,从而推进中国法治的持续发展。由于职务和环境的限制,使我不能完全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全部才华,我决定利用大量宝贵的业余时间,更有个性、更富激情、更少顾虑、更具智慧地写作对事实、法律、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法院故事。

  我坚信,网络和书籍传播的影响范围可以远远超越一个法院,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在思想上孕育和成就无数的专家型法官。徐汇法院少了一名容易被人置换的优秀中层领导干部,中国法院却多了一名无可替代的杰出调研人员,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雨)创造奇迹

  司马迁《报任安书》曰:“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我在天涯社区法律论坛的名帖《法院琐事赐与我教训的系列故事(每日一个)》的题记是“一件小事可以让你透视一个人的心灵,一次挫折能够带给你一辈子的回味。所有的磨难都会成为财富,所有的经历都能成为故事。”

  直到如今,我不仅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且还要感谢所有的磨难。如果没有这些挫折,我就不可能写下这么多精彩绝伦的法院故事,因为“逆境出杰作”。

  我要给所有的平民子弟树立一个典范,让大家知道:草根阶层出身的平民子弟,也可以通过正当努力成为造福于社会的法院英雄,也可以写下留在人们记忆中永不褪色的不朽传奇。我决定,将这本原定为《个人成长故事》的书籍定名为《草根英雄传奇》。

  兆、《草根英雄传奇》的经典总结

  (露)多事之秋

  2008年,对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度。南方雪灾、藏独闹事、潍坊脱轨、汶川地震、瓮安骚乱、上海袭警、喀什爆炸、襄汾溃坝、三鹿毒奶、海南霍乱、东非海盗、杭铁塌陷、金融海啸……,往年罕见的天灾人祸无处不在,无奇不有。我也与中国广大民众“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承受了太多的心理煎熬。

  (结)奥运之年

  2008年,对于中华民族又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年度。我们不仅克服了重重困难,继续取得了和平发展,而且向全世界贡献了盛况空前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也以日日夺金的势头获得了创纪录的51枚金牌和100枚奖牌。我们共同付出了艰苦努力,也共同享受了应有回报。

  (为)创新之路

  随着熊熊燃烧的奥林匹克圣火的缓缓熄灭,所有的辉煌和失落都告一段落。我决定于2008年底前结束这部呕心沥血、披肝沥胆撰写两年并增删一年的《草根英雄传奇》,结束这部记载前半程个人工作经历的上海平民法官的编年体自传。并且,我要为自己颁发与中国体育代表团相同数量的51枚金牌,以褒奖自己年年创造和激励读者岁岁进步。

  造纸术:十八年个人重大创新纪录表

  年度 序号 项目

  1991 1 《试论证人证言在行政监察案件证据中的主导地位和取证原则》获第一届上海市徐汇区监察系统优秀论文奖

  1992 2 以上海市徐汇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行政管理学》考试

   3 《论量纪偏差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获第二届上海市徐汇区监察系统优秀论文奖

  1993 4 以上海市南市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

  1994 5 协助法官审结民事案件218件创造徐汇法院年结案纪录

  1995 6 编辑徐汇法院第一份调研刊物《徐汇审判研究》

   7 《略论我国刑法罪名的完善》获徐汇法院学术论文评比二等奖、上海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奖、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三等奖

   8 创建和管理法院图书资料室

   9 参与编辑《徐汇法院案例选》第1辑

   10 以满分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初级DOS版)考试

  1996 11 《试论审判组织的专门化——兼论少年审判的组织形式》发表于《法律适用》

   12 创办《案例交流》和编写案例14篇

   13 《关于实行首席法官中心制审判模式的法律思考》获上海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奖

   14 参与编辑《刑诉法试点情况专报》并汇总整理刑事司法解释修改意见60条

  1997 15 《论量刑失衡的种类、原因和对策》获徐汇法院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

  1998 16 《关于内销商品房买卖纠纷的调查报告》为首届上海法院重大调研课题招标论文

  1999 17 累计在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获得9个奖项

   18 (1999)徐刑初字第368号刑事判决书获上海法院“审判质量年”活动优秀裁判文书评选入围奖

   19 审结刑事案件93件为徐汇法院刑庭法官当年结案最高记录

  2000 20 起草《调研工作规定(试行)》

   21 借调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3个月

  2001 22 组织书记员业务竞赛和编辑书记员应知应会材料

   23 以满分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考试

   24 连续第3年制作徐汇法院录用书记员面试岗位类题目

   25 编辑《徐汇法院优秀裁判文书选》第1辑和撰写判决书点评11篇

   26 编辑《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案资料汇编》

  2002 27 制定表格式调研信息工作计划

   28 组织裁判文书知识竞赛

   29 参与编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成立五十周年纪念画册》

   30 组织调解工作经验交流会

  2003 31 参著《法官素养与能力培训读本》共4万余字

   32 制定《关于年轻干部到办公室轮岗锻炼的办法(试行)》并推荐年轻干部轮岗

   33 起草法院审判办公大楼立项文件

  2004 34 以徐汇法院最高分通过电子政务考试

   35 提出徐汇法院信息网栏目设置方案并首发电子文件600多条

  2005 36 累计第8年担任审判委员会秘书

  2006 37 推动成立职能最广的大研究室

   38 编辑出版案例集《新类型案例实录与评析》

   39 累计在《上海审判实践》及其网络增刊发表调研文章9篇

   40 编写《徐汇区志(1991–2005年)》审判章

  2007 41 参与编辑《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汇编》

   42 编辑出版论文集《司法能力建设研究》

   43 开写和编辑名人案件回眸

   44 在天涯社区发表主题和回复逾3000、字数逾100万

  2008 45 连续第6年编写法院工作目标责任书及其分解表、月度和年终工作目标考核表

   46 连续第8年编写法院大事记

   47 出版个人专著《职业规划指南:从法学院学生到专家型法官》

   48 创办专题式电子刊物《徐汇法苑》

   49 连续第9次组织优秀裁判文书评比

   50 20届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组织工作先进单位10届组织者

   51 《法院故事》博客日志数逾700和点击数逾23万

  (霜)赤兔之魂

  在职业生涯中,我迟早将告别已经干得太久的专职调研岗位,可是我永远不会离开作为终身事业港湾的法院。我会继续以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宗旨,以刘翔的速度和姚明的高度为榜样,以同龄的保罗•马尔蒂尼忠诚AC米兰创造足球英雄神话为蓝本,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的才子才女为伙伴,共同创造可以载入中国法院史册的法院英雄神话。我愿意引用美国联邦法官恩格尔的一段就职演说,作为今后法官职业生涯的座右铭,与中国全体法官共勉:

  “我希望能够有效、有序地主持庭审,使自己不但成为一个能够作出公正判决的法官,同时也能让所有出庭的人感受到公正和客观。

  “我希望我能永远年轻,最重要的案件就是我正在审理的案件,因此,我必须做到精力高度集中。

  “我希望对自己的法律知识永不感到满足、懈怠,我将避免由于自信而不再对相关法律进行认真研究的现象。

  “我将不在法庭上进行讽刺挖苦,因为我知道法官的一言一行,无论对治愈创伤还是造成创伤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希望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我第一次出庭时的紧张不安,尤其是当一位新律师在我面前出庭时。

  “我知道我做出的所有判决都得到上诉法院的支持是不可能的,一旦被改判,我想我会理解上诉法官也需要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而且他们比我聪明。

  “我希望在解决重大疑难案件时,我有决心和努力,并且能够保持立场,不动摇。

  “我将永远不会过于自信,以至于停止寻觅自身的偏见和成见。

  “我祈祷,当我的法官生涯结束时,无论是在明天早晨还是在30年以后,别人都会说我的工作是充实的,为人是诚实的,并且为人类的生命和正义贡献了我微不足道的力量。”

标签: 民间故事三百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