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 《奚谷山记》

大千世界 122 0

  前言

  我从小时候起,在永嘉县南溪山花坦村村故乡三官亭,八字门。街头巷尾都听途说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故事。当我年至七旬,民间故事依旧记忆犹新。由于刚刚将一生经历一本《风雷惊险》长篇小说定稿之故,写作仍心有余热。每当民间故事思潮来临,就情不自禁地根据故事回忆,某些情节虚构,编写了《奚谷山记》。

  《奚谷山记》故事20篇。着重描写花坦村古代名人朱梅瞿知识渊博,人才超众,上京科举考试,监考官移卷落榜;招教学生,金榜得中榜眼,探花,清楚监考官,智斗番邦受皇封“奚谷山第一”;张伦年小志大,智斗何文渊,勤劳节约,牢记丝瓜花饮酒情义至;张周志为国尽忠坐死牢,不忘救命之恩。文章还描写永嘉龚埠出泥王,东港出大将;马文熙求雨一心一意为公,泗州积功德的好人好事;括苍山周茎田,序下石将军庵,水岩雌雄崖的神话传说;做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后描述了文革期间,社会秩序混乱的岑屈贩木材交易大市场。

  《奚谷山记》仅是南溪民间故事抛砖引玉,但愿后来者更加发扬光大。

  二0一四年二月朱景钊于上海白鹤镇

  目录

  一 周英莲括苍山成神

  二 马文照北坑潭求雨

  三 好文章移卷落选

  四 争口气立志招生

  五 观谷桶锦上添花

  六 受皇封《奚谷山第一》

  七 永嘉龚埠出泥王

  八 楠溪大战泥王灭

  九 小张伦智斗何文渊

  十 丝瓜花饮酒情相报

  十一 王朋菊京都就阁老

  十二 王坟石将军戏牡丹

  十三 宪台鸟府两相连

  十四 好秧田陈谷发芽

  十五 积善德善有善报

  十六 假钦差混水摸鱼

  十七 凶狠施计自害自

  十八 响水莲花雌雄崖

  十九 造路斗险积功德

  二十 贩木赶集变奏曲

  第一回 周英莲括苍山成神

  很古以前,浙江省乐清县周宅村有位周员外生一女叫周英莲,貌美庄重,聪明伶俐,善于家务,喜爱针织绣花,父母爱于掌上明珠。

  有一年早春二月,天晴风和日丽,周英莲和嫂子到井边抬水,经过花园,见百花盛开,早莺鸣春。周英莲年方十八岁,耳闻目睹,春意盎然。无巧不成书,周英莲偶然看见井边地上有一蛋,不是鸡鸭鸟蛋,形状别异。周英莲小心翼翼地将蛋用清水洗净,姑嫂抬水时,把蛋放在嘴里。抬不多远,周英莲将蛋吞下肚,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周英莲未婚先孕,十月怀胎,瞒着父母。时至农历六月,天气炙热,周英莲昼夜难熬,想在高山凉快地方避暑,越高越好。嫂子和周英莲相处甚好,深知姑娘之意,出谋划策,打听消息。永嘉县花坦村尼尖山高,括苍山尖更高。二人决定嫂陪姑同上括苍山尖。

  周英莲和嫂子离别父母,二人相伴,走过好多地方,在岩头村向北上括苍山,绕过十里山岭,将到括苍山顶。山上草丛连绵生长,树木稀少,无路可走。周英莲姑嫂双手抓住草丛,步步登高远望,顿觉空气清新,心旷神怡。草丛被姑嫂双手卷曲径迹,至今括苍山尖草丛弯曲不直。周英莲在附近老百姓的帮助下,搭了小屋,安定下来。

  周员外知道周英莲在括苍山尖一个人生活,不放心。有一日,周员外去寻找周英莲,到了括苍山尖,走进小屋,龙三太子正在周英莲身上吃奶,周员外心慌意乱,拿起布雨伞向龙三太子横扫过去,三太子龙尾中断,疼痛难当,直飞向金竹尖北坑潭安心。到如今老百姓到北坑潭求雨,认定无尾龙是真龙。

  周员外劝周英莲回家,周英莲不肯回去。她拜谢父亲养育之恩,留在括苍山不嫁人,后在括苍山成神。

  括苍山尖附近老百姓纪念龙母周英莲,建殿立周氏圣母娘娘,香烛祭拜,求龙降雨,保佑老百姓平安。

  永嘉县乐清县许多地方老百姓塑周圣田于行宫,嫂于坐宫。龙太子听周氏圣田话,孝敬圣田,周圣田的真骨是宝中之宝,有了真骨到了北坑潭去求龙降雨,求则必应。

  花坦村老百姓望周氏圣母姑嫂坐宫,行宫,通过董岙底人设法搞到周圣田真骨。每逢大旱年,花坦老百姓到北坑潭求龙,直等到断尾龙三太子起潭,求龙头骨口念咒语,龙三太子化小八太子桶抬出北坑潭,道士一路过村祭拜,晴天下大雨,直祭拜到花坦村下大雨。

  第二回 马文照北坑潭求雨

  大约在宋朝年间,浙江省温州府永嘉县马湾村有个青年道士名叫马文照,独子,父母双亡。小年学做道士,背诵经文精湛,符咒法力高明,求雨得雨灵验。

  马湾村后山有崖叫龙娘崖,高崖崖腰人工打造一小洞,是周氏圣母姑嫂两塑像安放处。崖中有一洞,神秘得很。是崖背一条缝几米高下去一小洞,内放圣母香炉和龙水罐。

  这年大旱,马湾村青年邀请马文照选定日子,接周氏圣母娘娘下山求雨。

  求雨前一天夜半十二点钟,马文照先师带领一队男青年,携带圣母黄绿伞,红、白、绿雨旗及祭品到马湾村后山三里高山上的花娘崖接周氏圣母和姑嫂,天亮前抬到确定的祠堂里,道士念经,老百姓日夜轮流焚香。

  马湾村每次接周氏圣母娘娘的那天上午,大旱年都会下一阵大雨。人们说:“这是娘娘下山的圣雨。”如果以后都没有下雨,得去龙潭求龙下雨,或者抬龙娘娘去近地“游戏”求雨。去龙潭求龙后,龙在太子桶里也抬出去“游戏”。一队男子赤者头,背着红、黄、绿旗,抬着圣母娘娘和太子桶,每经过一里地道士祭拜一次,男青年握旗跪拜求雨。祭一次,跪一次。一直到一月后,送周氏圣母姑嫂回原位。

  马湾村西五里有个东川村,道士五岳爷兄弟五人,求龙求雨和马湾村马文照各为其主发生冲突。马文照在马湾祭拜求雨,马湾地就大雨倾盆,东村一派晴天。五岳爷在东村祭雨,东村地就大雨直下,马湾村晴天无雨。双方争斗背势使法,结果两败俱伤,马文照左手臂中断,五岳爷移首成神。

  有一年农历六月,马文照和马湾村青年接周氏圣母下山,到北坑潭求龙。马文照用神咒烧放龙潭中,瞬间龙潭水流滚滚,一条巨龙原体呈现水面,头大如斗。马文照手握令刀号角,跳入深潭中,飞骑龙角,念咒语律令巨龙化小,巨龙三太子化身小降雨而出,所到之处,纷纷大雨直下。

  那天时临傍晚,马文照骑龙到了楠溪江西岸村龙河,雨已停止。溪边一妇女在溪边洗粪桶,龙三太子是神圣,一件污染之物,转身翻滚回北坑潭,马文照落水成神。

  马湾村纪念马文照求雨功绩,木雕马文照像,每次求雨,立放周圣母一起,供奉香火。周圣母出游,马文照另坐一轿同出游。事后至今,花坦三村系朱姓居住,大旱年朱姓求雨,照例如此。

  第三回 好文章移卷落选

  永嘉县大南溪东港有三崖门,从珍溪口埠向东走五里胡头村是第一崖门;再往东走五里是花坦村崖门庵西是第二崖门;再往东走五里名倒湖是第三崖门。俗语说:“东港三崖门,三百年出贤人。”

  大约在北宋年间,东港王宅村出个王宰相,为官清正,德高望重,告老还乡,安度晚年。王宰相无子,去世后,夏姓人居住王宅村,改名夏宅。夏姓人以后迁居他乡,朱姓人居住夏宅,改名花坦村。明朝时期,花坦村出个名人朱梅瞿。

  朱梅瞿相貌堂堂,人品非凡,年小勤学苦读,吟诗作对,出口成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知识渊博。

  这一年全国大比之年,朱梅瞿上京赶考,在考场上几场考试,轻松自如,人才出众。主考官陈加林把朱梅瞿的文章看了又看,文采过人,爱不释手。把试卷带回家再看,看后把试卷放在床账背上,心想状元就定朱梅瞿。

  第二天,陈加林主考官改卷,把朱梅瞿考卷忘记了,金榜题名,朱梅瞿名落孙山。

  朱梅瞿去看榜文时,朱梅瞿榜上无名。朱梅瞿去问陈加林主考官,陈加林才恍然大悟,把朱梅瞿定头名状元的事忘记了。他歉意地向朱梅瞿说:“下次科举来考,他当主考官,把头名状元给他”。朱梅瞿愤怒地说:“做狗爬三次,做人不会爬三次。你无眼睛识才,我教出学生挖你眼睛。”

  朱梅瞿垂头丧气回到花坦,嘲笑的人多,谈心里话人少。同宗房族,亲戚朋友都劳苦建家,发家致富,个个抛头露面,扬眉吐气对朱梅瞿功名未成的书呆子,讽言冷语,唯有姐朱梅英热心相劝。

  朱梅瞿意识到十年寒窗苦读,英雄无用武之地,学问好闷肚里没用。牛死角硬,书呆子来个硬碰硬。继续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写文章论政事,颂功德,辨是非,谈情理。一篇一篇抄录于一个十石谷桶上。

  第四回 争口气立志招生

  每年农历六月,乐清县乐成,虹桥,永嘉县状元,永强等地早稻收割,紧接着插二季稻。大户人家田多,招工收割稻谷。永嘉县偏远山区,贫困人家青中年男子去打工,一天工资一斗谷,十天十斗谷,100斤。所得谷挑回家,山村没有早稻,有的人家中无米,稻未成熟,说度稻青荒。

  朱梅瞿牢记科举考试考卷被移落选之事,招收学生教育成才,以报移卷落榜之仇。

  这年农历六月,朱梅瞿在近地选择学生没有合适对象。他打扮割稻客去远地招生。他从珍溪口坐小船到温州,几天察访过去,没有合适人选,到了永强。

  永强有位王员外,家中豪富僮仆成群。生一子名叫王赞。忠厚朴素,文采超众,远近闻名。

  一天夜里,天气炙热,月明星朗。王赞本能地叫书僮拿七弦琴到花园里凉亭乘凉,弹奏乐曲。每次弹得歌声嘹亮楚楚动人,听者人人叫好。

  无巧不成书。那一夜朱梅瞿在永强街道上散步,远听琴声,渐渐迈进凉亭。听琴声清脆悦耳,七弦中音律六弦优美一弦不扬。朱梅瞿心想:“王赞是个人才,以谈琴音事去探讨其才能。”

  朱梅瞿到了王家,王员外接见割稻客,不嫌弃,热情招待,王赞相陪。朱梅瞿赞扬王赞弹七弦琴的好处,指点一弦不扬。王赞诚心请求指教。朱梅瞿毫不客气地拂琴弹奏一曲师范,王赞听了拍手叫绝。

  朱梅瞿和王十朋通过谈话,王赞意识到一个割稻客的真才实学,拜朱梅瞿为师。朱梅瞿看中克王赞的人品才能惺惺惜惺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王赞恳请朱梅瞿留下王家,朱梅瞿诚意留下。每天尽心教育王赞,王赞心得非浅。朱梅瞿时过几日,离别王家,向乐清方向去。

  朱梅瞿在乐清县柳市,乐成闲游几天。这天到了虹桥,碰到一个同宗人朱唐南,乐清县大荆上方村人,出外访友,待遇朱梅瞿。二人经过长时间谈话,朱唐南深知朱梅瞿学问高,求知心切,拜朱梅瞿为师。朱梅瞿对朱唐南在学业上的教诲,朱唐南虚心接受,进步很快。

  几天后,朱梅瞿和朱唐南分别各自回家。割稻客朱梅瞿招收两个学生心里十分高兴。

  第五回 观谷桶锦上添花

  朱梅瞿在家,心想与王赞、朱唐南离别已久,不知道两人学习成绩如何。他心生一计:派人送信给王赞和朱唐南。信中说:“先生病危,某日前速来花坦师生最后相见一面。”一是对学生能否尊师的考验;二是对学生学习不足之处多加指点。

  王赞接到先生信一看,立即请求父亲,让自己到花坦看望先生。王员外准备礼物,算走温州瓯北潮候,租船从温州开到珍溪口埠上岸,走了十里山路,天黑刚拿到花坦朱梅瞿家。

  朱梅瞿睡在床上,王王赞在床上向先生问好。朱梅瞿见王赞家路远按时赶到,心里非常高兴。起床师生倾吐别后之情,同吃晚餐。朱梅瞿差人领王赞去睡觉。

  王赞到了一间房间一看,房间里面没有床,只放着一个二米高的大十石谷桶,十支蜡烛放在通边。王赞借烛光再一看,谷桶四周由上至下,文章连篇,无寸空隙。王赞欣喜万分,聚精会神一一细看。蜡烛点了一支又一支,王赞彻夜观看,十支蜡烛点完,天也亮了。王赞正好看完整个谷桶文章。学得好多知识。

  朱唐南接到先生信。第二天早起赶路,从上方到虹桥有二十里路,从虹桥翻山越岭到花坦有六十里路,朱唐南到了廊下村,双脚麻木,腰酸背痛走不动,到花坦还有三里,天已黑,在廊下同宗中住宿。

  朱唐南第二天一早到花坦拜见先生,朱梅瞿装病睡在床上,脸朝内问朱唐南:“今天是那一日了,王赞家比你家远也能按时赶到花坦,如果昨夜我死了就见不到了”。朱唐南知错,跪地求饶,朱梅瞿也不理他。朱唐南直跪到傍晚。朱梅瞿说:“你回去吧,以后也不用见我了”。朱唐南无可奈何拜了先生几拜,离别先生。

  俗话讲:贤人有差错。王赞乘坐水路坐船省力赶到,夜睡谷桶,圣经贤传,高材生锦上添花。朱唐南家路远,山路步行费力气,赶不到时间受罚,长跪不能免罪。后境况且看下回师生情。

  第六回 受皇封奚谷山第一

  科举考试开始,王赞、朱唐南应试赴考。王赞得中二名榜眼,皇上殿试又名状元;朱唐南得中三名探花。王赞、朱唐南游街三日,奏本皇上,回家祭祖,拜谢恩师。

  王赞、朱唐南约好日子,回家祭祖后,同到花坦拜谢恩师。当日,王赞和朱唐南大礼拜见朱梅瞿。朱梅瞿悔觉当日傲气责骂朱唐南,今喜二学生中榜,喜庆欢聚。花坦街头巷尾老百姓闲谈朱梅瞿教学生中榜眼。探花。昔日书呆子,唯有读书高。

  有一日,皇上早朝,文武百官上朝。黄门官奏番邦使者带三样东西上朝:一是前后两头同样大的一株大圆木,难分清哪头是树上端,哪头是树下端;二是一只怪鸟,不吃米,不吃虫,喂它吃食养活怪鸟。三是一个形状怪异的九曲连环洞,用绳子贯通连接。三件有一件办不好;番邦就要起兵攻打南朝。

  文武百官看了三样东西,无一人有对策,皇上大怒:“众卿家都没有办法吗?”王赞奏道:“恩师朱梅瞿见多识广,能解此难。”皇上圣旨:“王赞为钦差,朱梅瞿上朝面圣。”王赞日夜兼程到花坦,接朱梅瞿进京。

  朱梅瞿上朝看了大圆木奏本道:“古书有云;万物沉浮,轻浮于天,重浊为地,把大圆木放入深水潭即见分晓。”大圆木放入水中后,一头高,一头低,高处是顶端,低处是根部。

  朱梅瞿又奏道:“皇上,古书上有说:汪、汪、汪、汪、生蛋四房,铁石朱砂,滚烫服用。”按朱梅瞿所说去做,把铁砂朱砂用火烧烫红滚给汪汪吃,吃的津津有味。

  朱梅瞿看了九曲连环洞,洞口小,洞内弯曲,穿线不易。他捉到一只大蚂蚁,用丝线系住蚂蚁身,先将少量红糖放在洞口内做引,把蚂蚁往洞内放,洞口外用红蜡烛点燃发热,逼使蚂蚁往洞内钻,经过弯曲通道,直至贯通九曲连环洞,再从粗线系小线,小线引大线进洞,九曲连通,大事搞成。番邦使者见状,无言可答,南朝有贤人,自此免除一场血战。

  事后,皇上给朱梅瞿封官。王赞奏明前科举考试,主考官陈加林将朱梅瞿考卷移卷失选,恳请皇上还恩师一个公道。皇上查明事实,严办陈加林。

  朱梅瞿辞不为官,皇上封朱梅瞿“天下第一”朱梅瞿奏本:“天下好中有好,当温州府永嘉县“楠溪山第一”皇上准奏。

  一天,朱梅瞿在京都一家店买毛笔,叫店家拿出最好的毛笔,店家问朱梅瞿是温州人。说店有好笔,温州人只有朱梅瞿来买。

  王赞在京为官封宰相,遇到难题,请朱梅瞿解难。朱唐南官封御史,不忘朱梅瞿同宗情,将老家上方村改名为内花坦村,下方村改为外花坦村。

  朱梅瞿在花坦村街道立一牌坊“奚谷山第一”。村民们流传着:“状元通,王赞,自身通,梅瞿公。”

  第七回 永嘉龚埠出泥王

  宋朝灭亡,元朝期间,各国各地反元叛乱四起,楠溪巨口凤凰山叶姓立寨被灭;岩头溪南面金姓在南崖山立寨,八位首领被杀,百姓怨愤难消,皇上以大首领金头陪葬。皇上犹恐楠溪叛乱东山再起多次派员探察楠溪动向。

  楠溪上港龚埠村有户陈姓玉龙,年方十六,父亲亡故,母亲务农维持家庭生活。陈玉龙天性聪明伶俐,不习文,不务农,见事开眼知晓说话奇怪,出口奇才。

  陈玉龙每天粘泥巴做泥人。做好一个泥人,用黑豆当眼睛,双手握一双筷子当武器,喊声“去”泥人飞去无影无踪。他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把母亲收入三旦二黑豆都用完了。算起来有五、六万个泥人,没有眼睛的泥人也有几万个。陈玉龙自立为泥王。

  泥王大楠溪有三员大将。东港郭湾村外号郭湾大将,人材高大,头大如斗,一身武艺,吃粮一餐吃一斗糯米饭,能吃一铁锅毛芋,声音响似铜钟。郭湾村东五里出大将倒湖梅,老母跛脚,相依为命,靠打柴为生。大楠溪外港古庙村刘公伯,又列员外家中豪富,招拳师教刘公伯练武。三人情投意合结为异性兄弟。郭湾大将高声呼喊,倒湖梅,刘公伯听到,经常聚会喝酒。三人到龚埠立陈玉龙为泥王。

  仙居县有位叫刘文学,能上观天文,下知地理,为人忠厚,很有名望,憎恨元朝统治,组织人马,立山寨为王和龚埠泥王联合,共同抗元。老百姓称刘文学为军师。

  这年农历四的一天,陈玉龙母在村前稻田插秧,一个陌生骑马人来回经过,向前问陈母:“插秧娘,插秧娘,秧头秧尾几从秧。”陈母听了无法回答。陈母回家对陈玉龙说:“玉龙阿,你做泥人有什么用,今天娘被别人欺负了。”陈母把骑马人的话转告陈玉龙。陈玉龙说:“明天你见到骑马人便问他:骑马郎,骑马郎,马头马尾几根毛。”

  第二天,骑马人又来了,又问陈母:“插秧娘,插秧娘,秧头秧尾几从秧。”陈母立即回答:“骑马郎,骑马郎,马头马尾几根毛。”

  骑马人觉得奇怪,问陈母:“是谁教你的。”陈母说:“是儿子陈玉龙。”骑马人又问:“你儿做什么活。”陈母说:“整日捏泥巴。”骑马人想是泥王。

  第八回 楠溪大战泥王灭

  骑马人是皇上指派的钦差,到永嘉县明察暗访,发现楠溪分地方竹园里毛竹节节有一个泥人,估计泥人不少,陈玉龙天天做泥人。奏本皇上,派大队人马到永嘉消灭泥王。陈玉龙做泥人时间已经很长,消息远传。骑马人的举动,泥王预测来者不善。陈玉龙吩咐母亲:玉龙三天后会死,赤身露体葬在村前自家稻田里,七天后还阳称帝,调拨人马反元。三天后,陈玉龙死去,陈母哭着托了他的衣裤,留一杜夹,葬在村前自家稻田里。

  元军到达永嘉,郭湾大将。倒湖梅,刘公伯到龚埠救驾。第一场刘公伯指挥无眼睛泥兵在前,有眼睛泥兵在后和元兵交战,刘公伯打胜战。元军兵败,到楠溪各地竹园砍光毛竹,消灭竹节内的泥兵。第二天郭湾大将将无眼睛泥兵在后,有眼睛泥兵在前。无眼睛泥兵看不见无论杀,自杀自兵,郭湾大将大败,全军毁灭,刘公伯、郭湾大将寡不敌众,身亡。

  倒湖梅的母亲脚行走不方便。今战场上两兄弟身亡,一人无法抵抗,讨回倒湖,背母亲往外走,在崖门口,元军追到,倒湖梅一人站在崖门口内,元军进入一个,杀一个,倒湖梅问老母:“外面还有多少兵。”老母说:“兵还很多。”倒湖梅的宝剑被母亲用盐水搽生锈超不出宝剑,只能用剑背砍死人,不灵活。听说崖门外兵多,背着娘回头往里面一跳,落在草丛中杯元兵乱刀砍死。

  刘文学预算泥王有难,派李龙、张虎二将去龚埠救驾,某日中午前必须赶到。二位将军能飞檐走壁,两手握两簸箕草地行走如飞。二将从仙居过了小洲洋,问老百姓:“这是什么地方,到永嘉龚埠有多少路”老百姓告诉他们:“你们走了小洲洋,这里是双合岩,前面是片大洲洋,再到龚埠还有十几里路。”二将听了大吃一惊,赶到龚埠还需要很长时间,救泥王来不及了。二将站在两崖边叹息几声气死了。

  泥王死后七天,在泥潭里头戴皇冠,身穿蟒袍,复活过来。身上肚夹挡蟒袍还穿不上身。泥王失败后,元兵在稻田里挖到泥王,泥王一变,消失的无影无踪。后用狗血倒稻田,泥王受污染无法脱身被杀。泥王被杀后,元军攻打刘文学,刘文学阵亡,全军毁灭。

  永嘉县至今还流传龚埠出泥王,泥王被害稻田,泥潭仍然深不见底,人兽掉进无法自拔。有古庙刘公伯的地址,郭湾大将郭湾村房产毁灭,地基还在;倒湖立倒湖梅墓,坟前立着旗杆。行人路过一见相互传诵。

  第九回 小张聪智斗何文渊

  明朝永乐年间,浙江省温州府出了个名叫张聪,其父早亡。其母已三嫁,一嫁生一儿子,丈夫去世;二嫁也生一儿子,二丈夫也去世;三嫁张家,生一子名叫张聪,三丈夫也去世;张母在家抚养张聪。张聪七岁时胆大包天,敢作敢为。

  但是永嘉县衙门设在温州城里,县令何文渊,江西省人。何文渊有双蛙蟆宝镜,能看出山脉走向,什么地方做坟后,下代会出什么官。何文渊看温州地理优美,人才辈出,对江西人不利,在罗河立两大塔,明说坐镇地盘,维护老百姓安康,实则地脉受损,气势消沉。在温州茅竹岭头城墙圈三圈,人言:“茅竹岭头圈三圈,圈了温州一斗芝麻官。”

  有一日,何文渊看中了张聪住的屋子,地理好,会出大官。何文渊想买张聪的屋子,叫了两个张聪的叔伯吃酒做证人。

  张母知道后,告诉张聪:“何文渊强迫我们卖屋子,叔伯都运他,你年小没有父亲吃苦。”张聪听了,对张母说:“买我们的屋子,不同我们商量,我去评理。”

  张聪七岁,想出一计:他穿上一双新鞋,到何文渊喝酒的地方,附近有一泥堆,天刚下过雨,张聪在泥堆里走来走去,双鞋上都是泥浆。被何文渊和张聪叔伯看见了,何文渊看见张聪新鞋踏污泥,觉得奇怪。张聪的叔伯告诉何文渊,你要买房子是他的。何文渊叫张聪上桌吃饭。

  张聪听说何文渊是信耶稣的不吃肉。张聪把肉放菜上背上放落,何文渊说:“小孩,爷不吃肉,不要把菜够坏。”何文渊问张聪:“新鞋踏污泥可惜。”张聪说:“烂泥有烂气。”叔伯说张聪人小真老,何文渊说:“滴水难成浪。”张聪回答说:“点火烧你万丈山。”何文渊说:“这屋出阁老,人才已经出了。”这屋买不的。

  何文渊看张聪是眼中钉心想为难他,陷害他。派衙役带张聪到衙门有事,张聪无法推却,在走的地方,向隔壁人说:“何文渊请我到衙门有事。”路上见人就说:“何文渊请我到衙门。”衙役们把此事告诉何文渊,何文渊不敢当面下毒手害张聪。

  第十回 丝瓜花饮酒情相报

  张聪母子俩相依为命,家境贫穷。他见母亲家事劳累,读几年书后,抽空自学,帮助母亲分担重担。张聪聪明能干,记性好,无论什么事一看就懂,一干就会做“单番熟”。学业进步很快。会讲会写会算,人人称赞。

  光阴如箭,日月似梭。张聪十六岁时到很远的山村书馆去教书。俗话说:“教书先生有十里柴火山,五里芥菜园。”张聪顺手牵羊,省吃俭用,生活艰苦朴素。

  有一天,张聪的学生张三,对张聪先生说:“先生到我家玩,杀鸡待先生。”还有一个学生叫王义,默然吱声不响。

  过了几天,张聪到了张三家,张三父亲做官,张三对先生说:“先生,今天是寅日,寅日否杀鸡。”张聪忍气到了李四家,李四家中富裕。李四对先生说:“今天是卯日,卯日否摘梨。”张聪到了王义家,王义家中贫寒。王义向邻居借壶黄酒,去丝瓜棚上摘下丝瓜花,做好一壶丝瓜酒。请先生喝黄酒。自喝丝瓜酒。酒饮半筵,王义有事外出。张聪心想:“王义喝的黄酒不一样,把好久给自己喝。”端起王义的酒偷喝,才知道王义喝的酒是开水味。张聪走三家都记心里。

  张聪自学成材,考取功名,后在京都官封阁老。同母所生两异姓兄弟在京城官封阁老。张阁老斗倒何文渊,革职治罪还乡。   

  张阁老经办温州城内外修桥铺路,改革路线,需用主管人材,张三送大礼给张聪先生,请求负责造路,张聪拒绝地说:“张三,寅日否造桥,今天是寅日。”李四也备礼送张聪先生,请求安排工作。张聪对李四说:“李四,今天是卯日,卯日否铺路。”王义母亲劝王义向张聪先生请求排工作,王义不敢去。张聪派人通知王义,造桥铺路主管工作由王义负责。

  王义为人忠诚老实,做事遵纪守法。张阁老安排王义主管温州城内外改革路线主管,是给王义有油水好捞。当路线直通张三府,房屋要拆除造路。张三父亲当官,送大礼给张阁老,张阁老说:“造桥铺路是王义负责的,你去和王义联系,不收礼。”张三和王义是同学,张三也买大礼送王义,王义和先生商量,张阁老说:“把礼物收下,不要拆屋子有一个办法:近离一点线,远处差一片。把路线从最远的地方移动一点到张三府就移一片了。”王义按先生的话去做。造好路,不拆屋。

  王义在张聪先生的帮助下,贫困的家庭有所改变。王义邀张三、李四一起工作,把亲戚朋友安排工作,按劳报酬。

  温州地方还流传着一句话;“张聪丝瓜花饮酒情义重。”

标签: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