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一丘之貉
在那种以“二分法”论人的时期,“一丘之貉”这一成语说得上无论在什么时间、地点与场合都用得上,连小学生也能运用自如。如“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臭老九,全都是一丘之貉,没一个好东西”之类。
因为种种“革命运动”的需要,这一成语的使用频率也就越来越高,没多久还演绎出了几乎尽人皆知的诸多贬损人的同义语,如沆瀣一气、同流合污、一路货色 、泾渭不分、狼狈为奸、臭味相投、狐群狗党、天下乌鸦一般黑,等等。
面对这种不利形势,一只体形粗短而又肥胖的貉,有一天忧心忡忡,还不无愤怒地对好朋友貂说起了这事。
“有的人他妈的太没良心哪,咱们果真有这么坏么?事情明摆着嘛,无论从自然属性上说事,还是以社会性当成一把尺子来衡量,任怎么说也不能将咱们当成坏典型嘛,你说是不是。”
“这事儿俺还不太清楚呢,你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什么的,具体所指是些啥?”
“自然属性所指是咱们对环境适应性很强,除荒漠地带外,由亚寒带到亚热带地区的平原、丘陵及山地均可生活。适应性强的另一方面是,咱们属于杂食性动物,食物包括啮齿动物、两栖类、鸟类、鱼类、爬行动物、软体动物、腐肉和昆虫等等。咱们是动物嘛,是不是,你说以动物而言,这种属性能说坏吗?”
“那是,你们什么都吃,的确很好。哎,你刚才说的社会属性是啥意思呢?”貂接着问。
“社会属性嘛,所指是咱们同千百年来人们当作贞忠爱情来歌颂的鸳鸯和天鹅一样,奉行的也是是一夫一妻制。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特别是那些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说的比唱还好听的贪腐官员们,他们谁不热衷于包养二奶三奶N奶。同这种坏蛋混在一起,以一丘之貉喻之,你说咱们能不被这种诬陷的话活活给气死么!”
为写好这篇小故事,本人查阅了貉的档案,得知作为一种野生动物的貉,并不像人世间的某些特殊者一样,尽皆优点没有缺点,抑或有缺点甚至有严重问题也严格规定不准说,人们也不敢说。
这家伙的确有缺点。
比如说它喜欢穴居,可又懒得自己打洞,而是寻找自然洞穴,万一找不到便利用獾、狐狸等弃置不用的穴暂住。
看来,古人杨恽那句“古与今如一丘之貉”的话,笔者以为只宜做如下中性解释:既是同类,而且差别也并不大,那么大家都是一丘之貉。如果硬是要提高到判别好与坏,敌与友的高度来说事,将其以贬义言之,那就只能说是无知,或者只能算“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了。因为真正的坏蛋肯定是极少数,故此它们根本没有资格同大伙合在一起称为一丘之貉。
标签: 动物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