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方周末的兴趣本是愈来愈淡了的,但还是很有规律的每期必买。最新的一期刚到,略翻了一下,专栏版块格外引人兴趣,编辑别出心裁,邀请几个常活跃在这个版块的专栏作家以高考的作文题目为题,完全按照高考的要求也来写篇小文,用编辑的话说就是“看多了专栏作家们优美的自由泳,这一回让他们做一回学生,带上脚镣跳舞”。平常看南方周末,最感兴趣的是社会新闻方面的内容,专栏的几个作者虽都眼熟,但文章还真没太细读过。可能因为一直对于专栏作家有种偏见,觉得好文章是一种自由心境下写出来的,过多的应酬和定期的交稿,使得专栏里的文章大街上卖的水果蔬菜一样,越来越鲜亮,但也越来越没味。当然,这些专栏作家的才气还是无可否认的,所以就特别想看看这些混过世面,文笔烂熟的人精如何应付让普通高中生焦头烂额近八股形式的高考作文。但一一阅读后,还真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相反,到是感觉子非鱼的虚拟阅卷评论精辟,妙趣横生。是编辑出手就是高明,还是两者所处的不同姿态让作者表现得有些拘谨,还是一起看文章吧。不过因为文章太长,下面仅附网址,供感兴趣的网友查看。
/
1,写食主义之沈宏非的诚信
内容简介:沈同学的文章是从商业角度去看诚信的,先说诚信不是天生的品质,更多来自于后天。然后给出了诚信的一个定义。接着是常规论述,讲诚信于人于社会的意义。最后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认为诚信作为一种商品,也应注意售后服务。
子非鱼虚拟阅卷:沈宏非以他惯有的对商业文明的锐利眼光审视了诚信这样一种传统道德的基准线在商业社会中的适应性变化,观点标新立异。但是,将诚信定义成低稳定性的易碎品是不是有点偏激呢?看来沈宏非同学在道德观上要进一步修炼,切莫让天纵之才被商业文明的大潮冲乱防线。
-----读过写食主义,沈宏非给我的印象是一个胖胖的,戴着一副积累着多层文学沉淀的瓶底眼镜,并且常常憨厚地笑的样子。沈同学的写食主义大概有很多读者。一个人如果对吃情有独钟,那么他一定是懂得享受生活,而沈宏非则不仅能吃会吃,还吃出了文化味,可谓生活的美食家。他看来应该属于才子型作家,特点是读书多,而又善于联想,这点有些和钱钟书相似,只不过钱先生将之用于研究作学问,而沈同学则用来做烧菜的作料。沈同学的文章很有特点,本是平常人平常事,他一支妙笔却能将感觉付诸于你的各种器官,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来全方位的展示。又在不知觉中变换文化场景,使你在短文中旅游而不辨古今中外。有时会顺手引用几句古奥名言,在细微语义上做文章,使原本平淡琐碎的事物忽然具有了崇高而伟大的意义,让读者在这种不协调的卑微崇高的对比中会心一笑。而沈同学已如飘渺黄鹤,佳人倩影,不知所终,独留下你还在细品口中余味。沈同学的学问不小,而又能融会贯通,常常在很短的篇幅中即创造出这种园林般一步一景的意境。这种写法颇有金庸笔下轻功极好的大侠的气质,在方寸之间也能展转腾挪,来去如入无人之境。又仿佛是俏黄蓉给同样贪吃的洪七公做的“玉笛谁家听落梅”,每咀嚼一下,便有一次不同滋味。比如此次作文,不说别的,只看沈同学给诚信下的定义“作为一种易碎的、不可倒置的稳定性低的物品,诚信之所以成为诚信,在交付及投入使用之前又必须通过日积月累的抗压力、抗腐蚀、抗老化和抗疲劳检测”,仅仅一句话,对诚信的属性和诚信的社会危机感不仅表达得清清楚楚还要让人品味半天。
但沈同学也似乎不善于节制,很多时候让才气泛滥在文中,各种异性词汇随着他的灵感常常突兀的在其中显现。仿佛绘画,在本是点缀的地方浓妆艳抹,反而让读者看不清了主题。比如本文第二段
“当然,经过千万年的砥砺,千万次地追问,“诚信”或对于“不诚信”的罪恶感也许已经被组合到人类的遗传性文化基因之中,不过它对大体的影响力仍然微乎其微,完全不足以说服信用评级机构为一个零岁的人授予B以上的信用评级。诚信若可量化,这种假设其与生俱来的微量元素充其量也只能使人生来就属于《圣经》上所说的那种‘小信的人’(Men of little faith)。”
也许同样的意思可以用更简洁的笔法表达出来,但沈宏非不,他偏要让你领略一下他的曲径通幽,哪怕把你带入泥塘沼泽也在所不惜。这说明他的文章已经鲜明地形成了一种沈宏非风格,也的确,他的文章是可以用鼻子一嗅就可以辨别的。但也仿佛歌手,一首歌唱熟了之后似乎表演就激情不再,只不过是一种应景。可惜他的文章中也出现了这种迹象,最初受吸引的是沈宏非文中所表现出的天才般的想象力而生发出的新鲜感,但烂熟这种风格之后,就不免有些厌倦乏味,其实是因为里面思想内涵似乎不够。而沈宏非还在这样写下去,有时灵感过多,不及深加工便出炉,自己可能也一时没有搞明白某些词汇在里面象征着什么意义。比如沈氏作文的最后一段
“即使训练有素,临场发挥的失常和走样也是在所难免。因此高贵的品性还是一种需要时时得到关爱、保养、约束和管理等等售后服务的产品。爱伦堡在《人岁·岁月·生活》里曾经为这件事惊叹不已:那些在键盘上能将巴赫、莫扎特倒背如流的德国绅士们何以在一夜间变成嗜血的野兽。今天看来,答案无出其右:一、勤于操琴,重硬件升级而疏于对道德软件系统做定期的Defrag维护;二、使用不当,德国地区的用户,尤其存在着因对日尔曼星空之过度凝视而造成的用力过猛;三、过了保修期,或者不在服务区。”
有些话我并不十分明确的知道作者想表达的微言大义,只是从中得到了一种游戏文字驰骋文化的快感,也许这就是作者的目的吧。正如他请你吃饭,在你对琳琅满目的美食欣赏惊叹的时候,他已经狼吞虎咽离席而去,目瞪口呆之余才恍然大悟:原来还是自己买单。----沈宏非就是这样的聪明人,而作为读者买单之余到也心甘,但前提是希望沈同学能不断努力,为大家奉献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盛宴。
2,春暖花痴之赵赵的诚信
内容简介:赵赵同学的作文写得最是中规中矩。从寓言开篇,娓娓而谈诚信的重要性,耐心而又语重心长地讲道理“诚信于人,尤其是年轻人,绝不可失”。结尾不忘扣题,可称一篇优秀的中学生作文。
子非鱼虚拟阅评:赵赵同学不愧是个好学生,这一篇文字,中心思想明确,段落清楚,能不得高分吗?俺在课堂上三番五次说过,一定要以赵赵同学为榜样,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赵赵同学我想肯定属于那种小时侯虽然学习未必优秀,但一定特别听话的那种小女孩。瞧这篇作文作的,赵赵同学离开学校想是有一段时间了,但偶一听到子非鱼老师布置的高考作文作业,还是心惊肉跳,把平常的灵感全吓跑了。如果不是最后一段
“抱歉对这样严肃的话题,我不会编故事,实话实说其实也无奈,自认为作出的正确选择,是抛洒多年血汗才明白的。原本没那么好心眼,一股脑全告诉别人———要不是出于诚信,一早答应编辑要写这稿。”
终于在一脸严肃中露出了些调皮的意味,我还真就以为是某中学生的应试作文了。读过赵赵同学的几篇小文,印象还是不错的,不是因为她是女孩,是因为其中的灵气。她的性格应该是偏于安静的,如同墙角之梅,不引人注意而香气自来。但当你就此认为她是个文静老实的女孩的时候,她却又在不经意地时候调皮地跟你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她的文章总有一种小女孩的趣味在里面。
3,恋恋名牌之布丁的诚信
内容简介:布丁的表达方式恰好和赵赵相反,赵赵一直在讲道理,而布丁则是摆事实,回忆起了自己少年时的诚信而不被人理解的诸多辛酸往事,和赵赵的正面结论也不同,布丁最后引申到了教育的话题,由此让文章变得有些沉重:“ 教育是要让大家平等,还是树立新的不平等?教育是让我们诚实,还是教我们虚伪?有所信仰才有所怀疑,可教育让我相信了什么,考上大学才有饭吃?”文章结尾到是和赵赵异曲同工:“好多作文都是我按照看不见的要求在胡说,今天高考,我“诚信”一次。”
子非鱼虚拟阅卷:布丁同学一一回顾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有关诚信的记忆,材料翔实,论据充分,态度诚恳,问题是,布丁同学从这些有力的材料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呢?我们必须提醒布丁同学,要化悲痛为力量,牢固树立诚信的道德观,切不可因为一小撮人对诚信的破坏,把我们祖国最优秀的传统美德视为畏途。
------布丁的文章以前竟然没什么印象,也许他是近来才出现在专栏版块的?临时又翻了一期南方周末,发现了一篇布丁的描写有关运动鞋的一篇文章,这才发现他的对某一平常事物的审美执着可以和沈宏非媲美,但却没有沈的那种文化味。那篇东西我没有耐心看完。我私下猜测布丁同学应该是看起来很老实而内心执着的那种人。因为了解不多,实在无法作出更多评论,但这篇作文可称得上是模仿中学生手笔的优秀之作。
4,小山上的来客之王小山的诚信
内容简介: 王小山写是一篇标准的论说文,摆事实讲道理引用名人名言一应具全。先由一个问题引发全文:诚信能给人们带来什么?然后发出深沉地忧虑,认为在一个诚信并不普遍的社会里,诚信的人反受其害,人们才会对诚信这样的问题进行反思。那什么才能保证一个拥有诚信的人获得利益呢?应该是一种好的制度。那么又怎样拥有一个好的制度呢,答案是----作者在几个语气强烈的排比句后面却说:我不知道。好在我自己还拥有,“这东西也只能用来自恋了”。
子非鱼虚拟阅卷:我一直知道王小山同学很会讲道理,但是我不知道他这么会讲道理,讲得我差一点也要对他的歪理邪说点头称是了。读王小山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停地提醒自己,王小山的文章不能多读,读多了,难免要对自己发生怀疑。
------王小山的作家之路听说走得与众不同,是野路子出身。看过他的大话明星的几篇段子,感觉他的文风里嬉笑怒骂都有,就是思想深度还不够,否则或者能和鲁迅有一比。这到是和他的梁山好汉网络大侠的身份是符合的,文章是当板砖来做的。我想学生时的王小山肯定在人前是那种特别逃,不受老师待见的那种,但独自一人时候也会感到孤独,会喝点闷酒。这篇作文里王小山又回到了他的少年时代,可能是要改过自新,一扫调侃和嬉皮笑脸,写就一篇格外严肃的文章。这篇作文的逻辑是一层推一层的,显示了作者的认真思考,但谈到最关键一个问题时,在一系列的反问语句中似乎文章应该达到某种高潮了,作者却将笔端轻轻落下,叹了一声:“我不知道”,“我很矛盾”,“我看到了太多的走向我良好愿望反面的例子......”。王小山似乎有太多的苦水想倾倒却又不方便说出,仿佛在观看一部精彩电影时突然停电,文章在无限遗憾和留有余味中结尾。但也许他将一切倾倒出来的话,等待他的就只有子非鱼老师的大红叉了。这篇王小山写得过于拘束了。
5,连城诀之连岳的诚信
内容简介:几篇作文就属连岳的这个语言最玄虚,他利用两个人的对话展开情节,描绘了一个无所不骗的圣人形象,最后反作文题目之意作为结尾。
“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丑陋、贫穷、耻辱、欺骗、迟钝、病症、愚昧。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工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工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欺骗’丢到了水里。
‘欺骗’被丢掉了,引发你想到了什么?请以‘欺骗’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是自己的经验、体会、经历,或信念、看法,也可以编寓言、故事。”
子非鱼虚拟阅卷:嗯,连岳同学不愧是我们班最有学问的人,在这篇短短的千字文里,他既用了“圣人”、“寡妇”这样宗教典籍中的对应名词,也用了“受精”、“艾滋病”这样新鲜的医学词汇,还有“失业率”、“汉堡包”、“熊市”这样的当代经济学词汇,这些丰富的语汇使他的文章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的语境。但是后现代这种文法的一大特点是晦涩难懂,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跟连岳同学切磋一下,他这篇文章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
------的确,我也很想和连岳同学切磋切磋,这篇文章连看了三遍仍旧让我似懂非懂。现在看来,大概连岳同学的用意就在于他预料到别人肯定要大谈诚信的重要性,于是反其意而为之。在一个以欺骗为信仰的社会,最善于欺骗的人就是圣人。而当大家开始诚信的时候,欺骗才成为一个可讨论的话题,所以有了他虚拟的高考危机。这和王小山同志的道理是一样,不过一个是正着说,一个是反着说而已。但我想连岳这篇东西肯定没有王小山写得认真,一个灵感到来,没有过多整理就顺着笔触发挥下去,弄得说理不透,行文晦涩,不好不好。如果打分的话,这种后现代的作文有人欣赏也有人不欣赏,因此分数可能很低也可能很高。但在高考阅卷老师眼里是绝对讨不了好去。
6,小葱大酱之刘齐的诚信
内容简介;刘齐的文采在这么短的小文里能得以充分的展现,着实不易。本篇以拟人形式虚构了作文题目中提供的场景之后的情节,“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一个接一个的出场,活灵活现,很是可爱。但又有寓意在其中,失去了诚信,其他的一切品质都跟着黯然失色。文章的结尾可谓天才之笔:年轻人发现船又回到了此岸,指责艄工言而无信,艄工笑答:诚信既丢,何信之有?
“岸边人默然,良久,求长者宽恕,再给一次机会。
长者仰天长叹,让后生等待三年。言毕,向水中撒出大网。
问他捞什么,答:近来“诚信”弃之过多,快把航道淤死了。”
子非鱼虚拟阅卷:美文啊,美文,文章写成这样,还用评吗?
------的确,刘齐的文章形式新颖,用笔细腻形象,的确是篇美文,难得的是还有寓意,这样也还罢了,最后一句: 近来“诚信”弃之过多,快把航道淤死了。实为画龙点睛之笔,文章的档次立刻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优秀写手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这一句话之间。当然,如果是参加高考,最后这句话还是不加为妙,以免惹起不必要的麻烦。
7,生活方程式之崔建平的诚信
内容简介:经过长达一段的铺垫内容之后,崔建平同学才迈着四方步挽着诚信入场。照例是按部就班的分析诚信的重要性,但和前几位作者不同的是,他很明智得认清了高考出题人的居心,不断变换身份,一会是寓言中人,一会又回到考场。戏演完了,他平静地坐下来,思考着心目中对诚信真正看法:我以为,所谓诚信,不再是一种滥施的雨露,而是一小杯美酒,只供二三知己啜饮。他以尾生为例,作出了一个多少令人惊异的结论:你看,面临这等生死抉择时,他不把诚信丢进水里,就把自己丢进了水里。
子非鱼虚拟阅卷:崔建平同学,虽然我也想跟你同饮那一杯小酒,但是我首先必须提醒你,这样的生活观,自己在日记里写写也就算了,怎么可以留在高考试卷上作案底呢?
-------崔建平同学我觉得可能是一幅少年老成的样子,平时不苟言笑,脸上常常挤堆起严肃的皱纹。所以高考老师设套他偏不钻,先和你周旋一圈再谈自己的真实看法。不过,圈子绕大了,第一段从电影谈起,让人不知要表达什么,好容易才绕到诚信上,这在考试中可是要减分的。崔建平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从某种高于出题人的角度出发,文章做的若即若离,最后又能以真实看法收尾,只是结论的确应该只写在“日记里”。
总评:虽然是做作文,这几位基本都还是秉承了原有的行文风格的。但显然又都没有充分发挥个人水平,算得上优秀的我看只有刘齐一篇,其他都勉勉强强,换个中学生也未必做不出来,当然,在行文上专栏作家还是要熟练得多。这似乎说明一和高考相连,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所以几位作者不约而同地在文中对高考思维调侃几句。而赵赵的规规矩矩,王小山的欲言又止,都表明着作者的发挥不象往常那样顺畅,是什么使这些作者格外的拘束,我能感觉得到,但也不想说出口。
标签: 寓言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