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人生
讲道理,在形式上就是一门大学问。古今中外的前人,不知讲过多少道理,有一体裁很普遍,那就是讲故事。讲故授理,不仅对孩子适用,对成年人也适用。假如,我们将人类史,也视为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史,有一类用故事讲道理的体裁,被后人称为寓言,比如伊索寓言。我幼时印象深的是克雷洛夫寓言,强烈推荐幼儿父母每日给孩子讲上一则。寓言和童话故事相比,短小精悍,一次性占用时间短,如果印象深刻,能让人一辈子不忘。比如,狼来了的故事。
中国是寓言故事大国,和外国寓言拟人为主相比,中国寓言中以人为主,是为成年人准备的故事。中国寓言大家首推韩非子,这位口吃的韩国贵胄,笔力之健,今人也难及。自相矛盾、拔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等等寓言故事,今日还被时时提起。文人们都说文化如何如何,我不会注解什么叫文化,就顺着给孩子讲故事这个行为,写写韩非子的寓言,给父母们提供一些故事素材。
韩非,是先秦末期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身的大家,他学自荀子,解过老子,寓过孔子,而且强调学以致用,甚至是为用而学。今人评价其专为君王著书立说,其实,什么学说都在那里,以前君王看得,如今百姓更该看得。不分君王还是百姓,才是道理。韩非自创了一种体裁——例说体。说白了,就是在讲完几句道理后,全部是举例说明,这些取自现实的事例,后来成为寓言。韩非文中的寓言数量,要超过伊索、克雷洛夫和封丹。
本帖以后所有的寓言,都是出自韩非子。
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来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
卫国一对夫妻祈祷。妻子说:“让我平安无事,还能得到一百卷布。”丈夫问:“为什么要求这么少呢?”妻子回答:“多了,你就会去买个小老婆。”
【读完大笑。谁说辨证法是学问家的专利?】
任儒门中人怎样论证中庸的道理和欲望需要节制(度),让别人明白的言说效率都不及这一则短短的寓言。
标签: 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