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寓言故事(转载)

大千世界 90 0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路过心上的句子(xslcp7)

  转载请注明出处。

  守株待兔

  想得到回报,就该自己创造机会,而不是留在原地空等待。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子,为了提醒君王治理人民要建立适当的政策,不可刻板地遵循旧法,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于是讲了“守株待兔”的故事说明这个道理,同时也讽刺当时政策的腐败和官员的愚笨,他们用旧法治理国家,就会像这个农夫一样徒劳无功。

  《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画蛇添足

  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把事情搞砸了。

  故事的情节很有趣,一杯酒怎能让那么多人共饮?看来只有用比赛分出胜负,让一人独饮了。比赛方式是“画地为蛇”,所有人都认真作画,偏偏有人先将蛇画好了又不满足,还为蛇添上了脚。这样就不符合比赛的要求了,最后输掉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那杯酒。

  《战国策·齐策》:“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狐假虎威

  虽然借助外力能得意一时,但本质仍旧是不堪一击。

  读这则故事,可以涌现出许多问题:狐狸为何藉老虎的威风?是为了吓跑百兽满足虚荣心?还是为了逃离虎口?或是有别的意图?狐狸作为食物被老虎捕获,面临残酷的生存危机,这时除了丢出险招,它还能怎么做?狐狸选择的是“假虎威以自救”,狐狸的生存之道,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狐假虎威”后来用作负面的含意,比喻藉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故事中的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反映现实中有些人借助权势欺骗恫吓人们的现象。

  《战国策·楚策》:“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惊弓之鸟

  比喻曾受过打击或惊吓,心有余悸,稍微遇到变故就害怕。

  曾经受过惊吓的人再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非常害怕,这是基本常识。更羸就是根据常识,透过细腻的观察、精准的分析和判断,得出“惊弓之鸟”的结论,而演出虚拉弓弦就能射落大雁的“高超箭术”。更羸这种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只有长期努力的学习和累积经验,才能培养出来。

  《战国策·楚策》:“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螳臂当车

  人如果不自量力,必然失败。

  在庄子眼中,螳螂的自不量力难当重任,这是告诫世人:像螳螂那样的人,一旦跟别人真枪实弹较量,没有不失败的。但是在齐庄公眼里,螳螂却是个英雄,只凭着弱小的血肉之躯,竟然敢和庞大的车子对抗,勇气可嘉。庄公避开螳螂绕路而行,是因为尊重勇士,他看见了小螳螂的伟大。

  一只小螳螂的举动,看到的人各有看法,同一个故事像这样经过辗转引用之后,根据说故事者的目的、讽喻对象的不同,能产生不同的寓意,这是寓言具有丰富内涵的特点。

  《韩诗外传》卷八:“齐庄公出猎,有螳螂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是螳螂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此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

标签: 画蛇添足寓言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