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以猪代牛
从前,有一个叫商於子的人,他家里很贫穷。
春天到了,家家都在争夺农时,抓紧时间开犁耕田播种,盼望秋天获得个好收成。
商於子的左邻右舍,有的用牛耕田,有的用马耕田,最次的也用驴耕田。他也很想像邻居那样去耕地,好等到秋天有些收成,也就不用再挨饿了,可是他家没有牛,也没有马、驴这些牲口,唯一的牲口就是家里养的那头肥猪。
他决定就牵出这头大猪代替牛去耕田。可是大猪死活不肯上套,他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大猪套上,可是刚刚套上,大猪就挣脱了。他又千方百计想把猪套上,可是每次都是刚刚套上,就被大猪挣脱了。这样反反复复,不知经过了多少次,整整一天都在家里给猪上套了,也没有耕出一垄地。
商於子气得坐在地头上休息,大猪也累得躺在旁边呼哧呼哧地喘着气。
这时候,有位宁毋先生带领学生从他身旁经过。宁毋先生看见商於子垂头丧气的样子,就问道:“先生,您为什么这样不高兴?”
商於子指着大猪回答说:“我想用猪代替牛耕田,谁知道这头牲畜不听使唤,套上去就挣脱了,害得我一整天也没耕一垄田,能不让人生气吗?”
宁毋先生就责备他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耕田应当用牛,因为它力气大,能拉犁起土,它的蹄子坚硬,不怕陷在烂泥里。猪再大它也不如牛力气大!并且它的蹄子一到泥里就陷进去了,怎么能耕地呢?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商於子一听,更加生气了,扭过头去,没有回答。
宁毋先生说:“《诗经》里不是说过吗,‘乃造其曹,执豕于牢’,这是告诉同伴,应该把猪从圈里抓出来,杀了当菜肴。这才是猪的用处,可是你现在让猪代替牛耕田,不是把事情搞颠倒了吗?我可怜你才告诉你,你反而生气不答理我,这是为什么呢?”
商於子说:“你认为我搞颠倒了,我还认为你搞颠倒了呢?我难道不知道耕田必须用牛,就好像治理老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吗?用猪代替牛,虽耕不成田,害处还不大;但是,用坏人代替贤人治理老百姓,天下就会遭殃,害处极大。你为什么不用责怪我的道理去责怪治理老百姓的人呢?”
宁毋先生回过头去,对他的学生们说:“这个人大概是个怀有满腔激愤的人啊!”
篇2:小母牛与公牛
小母牛看见公牛在辛苦地干活,十分可怜他。可是祭祀时,主人家不用公牛,却捉住小母牛去宰杀。这时,公牛笑着对她说:“喂,小母牛,正因为你要作祭品,所以你就什么活都不必干。”
这故事说明,危险等着那些游手好闲的人。
篇3:庖丁解牛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标签: 新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