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学生扩招,就业难 你还相信“鲤鱼跳龙门”吗?(转载)

大千世界 90 0

面对大学生扩招,就业难 你还相信“鲤鱼跳龙门”吗?

    编者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发明,使中国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成为可能。全国统一高考,是许多普通人家的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身份和命运的捷径,而“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更被人津津乐道。但是,在高考扩招十年后的今天,令越来越多大学生感到失望的是,跳“龙门”似乎变得越来越难。

    一位大学毕业生的困惑

    家住北京市房山区的晶晶2007年大学毕业,记者采访的时候她刚进入一家私企公司工作不久,职位是经理助理。晶晶说:“‘经理助理’名字听起来不错,其实就是个打杂的,公司一共就十来个人,大到会议纪要、文件存档,小到跑腿儿订餐什么都要做。忙了一个月下来,月薪也不过一千多元。”可即便是这样,这也是晶晶毕业后数份工作中待遇最好的一份了。

    晶晶小时候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和弟弟比一直更加优秀,也正是因为如此,家境并不富裕的她才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一路把大学读完,而比她小两岁的弟弟则从职高毕业早早参加了工作。晶晶说:“以前都说上大学是镀金,可说来惭愧,我现在的工资远远比不上弟弟,有时候遇到特殊情况还需要家里贴补。”

    晶晶告诉记者:“当初考上大学的时候,我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没有扩招的政策我可能就上不了大学。但现在我却有些疑惑,到底上大学好,还是更早参加工作好一些呢?虽然从长远角度说,我相信知识永远是改变命运最好的法宝。”

    从大受欢迎到引来争议

    和晶晶一样,许多大学生因为高考扩招的政策而有幸进入大学,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开始憧憬自己的美好前程。而扩招十年后,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出大学校园时,却开始面临就业困难和就业质量不高的窘境。因此,一些学生和家长不自觉地开始对扩招产生了质疑。

    回顾1999年,高考扩招的第一个年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主动安排增加招生人数最多的一次。同一时期,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扩招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时至今日,再回头看扩招,几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扩招的速度确实快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从1999年至2005年每年递增25%左右,远远超出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这不能说是一个理想的科学发展。2007年,普通高校大概1900多所,一半以上是扩招后新增加的学校,其中一大部分是中专升上来的,理念、制度、师资、设施等各方面准备都不足。”

    十年间,高考扩招从大受欢迎到引来争议,许多人不禁要问:我们的高考扩招是对了,还是错了?更有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回顾这段历史,总结其中的成败。

    扩招是为了拉大内需吗?

    说起大学扩招,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他就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汤敏一度被冠名“扩招之父”,在中国高校大举扩招之前,他曾经以个人的身份向中央寄了 ,陈述扩招的五大理由。

    无疑,他的谏言提得正是时候。从那时起,中国高校开始了一轮步伐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轰轰烈烈的十年扩招。

    时至今天,汤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能够一口气说出五个理由: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达国家的水平,18~22岁适龄青年入学率仅为4%;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其五,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

    以扩招拉动内需,可行吗?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插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1999年时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回忆当年,他说教育部要北大教科所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交了一个报告,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拉动内需的排位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排在第一百零几位上,微乎其微。

    既然扩招不是为了拉动内需,那扩招究竟让中国收获了什么?

    2009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时回顾了建国六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其中他明确指出,今天的高等教育走入了大众时代。

    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时代,扩招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大众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项贤明教授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首先意味着文化权利,特别是高等文化权利的下移,这表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这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社会极少数人的特权,而且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也正在从精英走向平民,这带来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近年来,一系列‘学术明星’的涌现,就是最好的说明。”

    扩招成败不能简单而论

    简单地讨论“大学扩招十年”的成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针对扩招及扩招后出现的问题,众多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我们用10年时间走过了其他国家30年、50年的历程,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步跨得正好是时候,我认为意义特别重大。将来过几十年回过头看,会更加体会到它的意义。

    一个时代的到来,也应该带来一代观念的更新。纪宝成校长认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是对的,生源文化素质下降在大众化进程中是正常的,问题是我们在招生上‘宽进’了,但在毕业上没有真正做到‘严出’。我们扩大招生,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以后,在教育内部应当有全方位变革的跟进,同时也应该是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社会就业的观念、就业方式、户籍管理制度等等都要进行调整。”纪宝成校长还指出:“扩招引起了思想的大解放。钱是用到教育上来了,土地增加了,教育设备更新了等等,没有扩招做不到这一点。这对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长期发挥作用。”

    同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把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风浮躁、教学质量下降、就业难等等,不分青红皂白通通归咎于扩招,是不公平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认为,大学扩招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工作,需要明确很多问题,例如扩招的重点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扩招所需资金是靠提高学费标准,让老百姓买单,还是由政府、社会、老百姓合理分摊?每所学校的扩招计划是由政府作出,还是由学校根据办学条件自主决定?怎样的扩招速度,既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又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要?

    有学者主张,对于中国的十年扩招,不能站在问题上看问题,要在发展中看问题,最终方向是一定的,就是要从量变向质变,从外延向内涵发展。后一个十年,高等教育走向何方?中国学者认为,关键是大学如何从“以外延扩张为主”,走向“以内涵改进为主”;中国大学在长时间的“量变”之后,如何迎来一个质的飞跃。毕竟,失去了质量这个核心和前提,大学所具有的任何外在繁荣都将失去意义。

    编后:改革历来是复杂而又敏感的,发展之路不会很平坦,风险与挑战无处不在,这十年,也伴随着产生一些问题。所幸的是,高等教育始终在摸索中坚定前行,用行动寻找着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各方观点:

   如果没有人才保障,我想,什么创新型国家,什么现代化,都是一句空谈。现在的国力竞争非常激烈,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力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要打好基础,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2009年8月,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时感慨地说。

    我认为,研究生扩招中是存在盲目性和误区的,特别是存在结构性的盲目性。此外,在布点上,给人以似乎像搞平衡的感觉,比如这个省没有博士点赶快上一个吧。其实学术这个东西不是能照顾的,有水平就上,没有这个水平就不能上,学术标准不可能有两个的。

    ——2009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做客中国教育新闻网时说。

    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反映了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还没有很好进行对接,要解决“今天有生源,明天没就业”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要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

    ——2009年3月,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谈大学生就业。

标签: 小鲤鱼跳龙门童话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