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移动青少年宫”成学生乐园(转载)

大千世界 87 0

  每周三下午3点半,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八一小学四年级的李文妍跑出教室,来到校舞蹈室,换上舞蹈服开始进行热身准备。像李文妍这样报名参加学校移动青少年宫的孩子还有很多, 一个个充满魅力色彩的兴趣班活动,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移动青少年宫”乐了孩子帮了家长

  “抬臂伸直,瞄准篮筐……”在市八一小学操场上,志愿者管徐敏正带着篮球兴趣班的孩子学习投篮。跳跃起身,接着一个漂亮的投篮,看着管徐敏的精准投篮动作,孩子们跃跃欲试。“摆好姿势,保持力度,调整呼吸,马步要扎得稳!对,我们再来一次……”一旁的咏春拳课堂上,志愿者不时大声地提醒学生们。操场上,羽毛球、足球等球类兴趣班喝彩声不断,整个校园回荡的是孩子们的欢呼雀跃。

  教学楼二楼手工课堂上,学生们在辅导老师和志愿者的讲解下,认真地学习折叠三角梅、千纸鹤、孔雀和青蛙;主持人课堂上,孩子们正在台上练习仪态、表演绕口令;绘画组的同学们正在学习水彩画……该校四年级的吴佳彤说:“兴趣班特色课堂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

  除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移动青少年宫还帮了家长们的“大忙”。李文妍的爸爸告诉记者,女儿报名参加了学校青少年宫绘画班,既培养了孩子的兴趣爱好,也让他省心不少,作为家长感到特别高兴。六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则说,女儿喜爱舞蹈,但舞蹈培训学费不菲,每天接送也耗费了家长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女儿在学校的少年宫免费学 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三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宣传部长陈冠招告诉记者,这些活动项目都是根据学校孩子的特点、兴趣爱好来确定的,目前志愿者和八一小学先后组织以文艺、体育和科技为主要项目的书法、绘画、舞蹈等10多个兴趣小组,并不间断组织感恩教育、校园主题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以展现。

  “移动青少年宫”成三亚志愿者品牌

  自2012年起,团市委结合三亚实际情况,在目前未建立三亚少年宫的基础上,利用三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里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为学生进行各类专业特长辅导,开展移动式青少年宫模式进学校。

  移动青少年宫成立的理念是以志愿者为主体,让文化志愿者与受益中小学生直面交流学习,依托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学生的第二课堂。2013年,三亚首个“移动青少年宫”在三亚八一小学试点成立,免费为学生开放。项目由三亚市志愿者协会、三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联手八一小学,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室,设置音乐舞蹈、科技手工、体育活动等课程,并组织一批有特长的志愿者和学校老师出任辅导员,为学生课余兴趣学习提供平台。

  3年多来,“移动青少年宫”已陆续在三亚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五中学、第一小学4所中小学同步运作,收获好评不断,整体项目受益对象约为7000余人次。与此同时,移动青少年宫也吸引三亚丹丹舞蹈培训班、三亚街舞协会、市君达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让更多学生受惠。2015年,三亚“移动青少年宫”项目获海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第二课堂”践行互助公益意识

  “我们学校不仅利用‘专业教师+志愿者’模式,还免费提供画笔、纸张、足球等教学用具。开设多个专门特色课程,不断发掘学生潜能。”市八一小学的“移动青少年宫”项目参与老师王艺璇说,志愿者在与学生接触中,为孩子们提供有价值的特色服务,同时学习教学理念,培养教学领域的职业兴趣。

  志愿者欧阳格是主持人兴趣班的辅导老师,她告诉记者,平时在课堂上,除纠正孩子们的发音外,还教孩子练习绕口令、讲童话故事,同时还组织孩子们演出舞台剧。绘画兴趣班上,志愿者钟媛正向学生传授水彩画技能,指导学生绘画,并对个别学生加以耐心指点。钟媛说,自己格外珍惜这个锻炼的平台,时常和任课老师沟通,编写上课提纲。

  “三亚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成员大都是来自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团市委该项目负责人赵丽娜介绍,对志愿者而言,参加学校特色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孩子实现梦想,更是实现自我价值、艺术发展的平台。

标签: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