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十大教育家校长

大千世界 148 0

  1、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原名阿里斯托勒斯,因其自幼身强体壮,胸宽肩阔,体育老师就替他取名“柏拉图”(“柏拉图”的希腊语意即为“宽阔”)。柏拉图40岁时,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阿卡德米本是古希腊传奇英雄)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学园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这所学园从公元前386年开办直到公元529年被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关闭,历时长达900年。学园培养出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最杰出的是亚里士多德。就教学方法而言,柏拉图师承苏格拉底的问答法,把回忆已有知识的过程视为一种教学和启发的过程。他反对用强制性手段灌输知识,提倡通过问答形式,提出问题,揭露矛盾,然后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他十分注重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调探讨事物的本质,这些都给了后世教育家们以巨大的影响和启迪。他有一句名言:“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最博学的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创办了一所著名的哲学学校——吕克昂学园。亚里士多德讲课时有一个习惯,边讲课,边漫步于走廊和花园,正是因为如此,学园的哲学被称为“逍遥的哲学”或者是“漫步的哲学”,人们又将吕克昂学园称为“逍遥学院”。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思想;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他有一句名言:“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但他另外一句话更有名,那就是:“吾爱我师,吾更爱真理。”

  3、昆体良(公元35—96年),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他曾当过10年律师。公元70年被任命为一所国立拉丁语修辞学校的校长。由于在雄辩术方面的造诣以及在办学上的卓越成就,当罗马帝国在公元78年设立由国家支付薪金的雄辩术讲座时,他成了该讲座的第一位教师。昆体良在拉丁语修辞学校工作了二十年左右,大约在公元90年左右退休。在担任教师的同时,昆体良还兼任律师,这使他有可能以当律师的丰富实践经验充实教学内容,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他是教育史上大大发展完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先驱。昆体良退休后,专门从事著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写成了《雄辩术原理》(12卷,约合中文65万字)。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4、维多利诺(1378-1446)是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认为,学校应当是自然而欢乐的地方。他主持的学校设在孟都亚湖滨一所郊外的宫殿里,附近是田野和公园。这样,维多利诺就实现了"自然学校"的理想。由于学校处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所以他把自己创办的这所学校称为"快乐之家"。他认为,优美的学校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维多利诺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得到发展,能为国家服务的青年。他不仅重视德育,而且重视体育锻炼,重视智育和美育的陶冶。这种教育观点反映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他把体育与智育联系起来,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教学方法上他反对机械背诵,注意启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倡运用直观教具,加强练习,以便使学习做到生动、有趣,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维多利诺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5、夸美纽斯(1592—1670), 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1592年出生于一个“捷克兄弟会”会员家庭,父亲是磨房主,12岁时失去双亲成为孤儿,由兄弟会资助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1614年,夸美纽斯开始担任普雷拉乌拉丁语学校的校长,热诚地献身于教育事业,专心研究教学改革问题。在此期间,他编写了教学法指南书《简易语法规律》。1618年任"兄弟会"学校校长。这年欧洲爆发了持续三十年的战争,战火中,夸美纽斯失去了他多年的心血——全部书稿和珍贵藏书,瘟疫又夺去了他妻儿的生命。1628年他被迫离开祖国,从此终生在国外流亡。从1628年到1641年,夸美纽斯一直住在波兰的黎撒。在此期间,他主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并撰写了许多教育著作。《大教学论》是其教育思想代表作,也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对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并提出了一整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巩固性原则等,从而奠定了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他把人的教育划分为4个阶段:即6岁前属幼儿教育阶段,由母亲在家庭中教育,但“必须把一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所应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在他们身上”; 6—12岁为初等教育阶段,入国语学校受教育,“应当把青年人终生有用的事物”教给他们;12—18岁为中等教育阶段,应入拉丁文学校,“学生应学会拉丁语、希腊语、国语和一门现代国语等四种语文,应当对艺术得到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知识”。18岁以后成人了,应施以大学教育,其课程“应该是真正普遍的,应有学习人类知识的每一部门的准备”。夸美纽斯还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这一巨著,以它不朽的思想,经过300多年的考验,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精华和核心。夸美纽斯晚年移居荷兰,仍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教育事业,于1670年11月15日去世,终年78岁。他有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那就是: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6、第斯多惠(1790—1866),德国教育家。1811年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从1812年起在法兰克福市模范中学开始任教。1820至1847年,先后担任梅尔斯师范学校和柏林师范学校校长,任职期间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改革,使这两所学校成为当时德国的模范学校。1848年担任全德教师联合会 。第斯多惠一生主要从事国民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1827年,他亲自创办《莱因教育杂志》,撰写教育论文四百多篇,宣传民主主义教育思想。1835年,他的教育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出版,为德国教师提供了教学理论指导。1851年,他开始出版《教育年鉴》。此外,他还编写了二十多种各类教科书和教学指导用书,并被德国学校广泛采用。1865年第斯多惠75岁寿辰时,人们为他隆重庆贺,并向他赠送了银制桂冠,以感谢他为德国国民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第斯多惠被誉为“德国教师的教师”。

  7、乌申斯基(1823-1870)是俄国卓越的教育家,俄国教育学体系的创立者和教科书编写者。184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846年在一家法政专门学校代理教授。1854年到一所孤儿院担任俄语教师,不久又被任为该院的监督。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论教育书籍的益处》、《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学校的三要素》等重要论文,成为著名的教育理论家。1859年改任斯莫尔尼学校的监督。这是一所专为女子建立的极端保守的寄宿学校。在短短三年时间内,乌申斯基对斯莫尔尼女子学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合并了原来分立的贵族女子部和市民女子部,取消了学生之间的等级隔离状态;改行新的教学计划,增加了自然科学的教学科目,采用实物教学,有些学科还开始进行实验;还增设了两年制(原来七年,再延长两年)的师范班,增设了教育学、教学法,并组织教育实习。这是俄国第一所培养女教师的学校,为俄国女子师范教育奠定了初步基础。他的进步活动引起了学校当局的仇恨。1862年,乌申斯基被派遣长期出国考察,在国外住了五年,研究了许多国家的教育,编写了一部供小学一、二、三年级用的教科书《祖国语言》及其教学法指南,完成了他的巨著《人是教育的对象》前两卷。1867年回到俄国,身染重病,仍著述不辍。1870年赴克里米亚继续写第三卷,同年12月32日因患肺结核逝世,终年仅47岁。

  8、杜威(1859—1592),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1879年,杜威大学毕业,开始了他一直想要从事的教职工作。1882年,开始发表论文。1884年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主任,1902-1904年还兼任该校教育学院院长。1894年,杜威跟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后因归并问题辞职离去。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较大影响,被称为“现代教育之父”。杜威的教育思想曾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期一些重要人物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是杜威的学生。

  9、马卡连柯(1888-1939)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1905年起担任小学教师和校长,在15年的教育实践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奠定了他的教育思想的基础。1920年后先后主持“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两所特殊学校,从事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工作,以自己辛勤的创造性的劳动,把约3000名失足少年培养成为将军、工程师、医生、教师、新闻记者、工人等。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方面。他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认为通过组织健全、合理的教育集体来教育学生,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主要方法。主要教育文艺著作有《教育诗》、《塔上旗》 和《父母必读》;主要教育理论著作有《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儿童教育讲座》、《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等。

  马卡连柯的传世教育名言:①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惟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来从事,它使教师感觉到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②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③、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④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⑤儿童集体里的舆论力量,完全是一种物质的实际可以感触到的教育力量。⑥一个人向前瞻望的时候,如果看不到一点快乐的远景,他在世界上就不能活下去。⑦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10、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家乡解放后回到当地,任区教育局长。1947年,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1948年开始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直到逝世,享年52岁。苏霍姆林斯基担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22年,钻研了全部中学教科书和基本教学法书籍,自作教学大纲规定的习题集的全部习题,自写小作文一千多篇。每年听课450—480节,观察记录了3700名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了178个特殊学生的个案材料。一生中他写书41部,论文600篇,童话、故事、短篇小说1200篇。主要著作有《中学校长——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考》、《帕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学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的艺术》、《给女儿的信》、《失去的一天》等。

  苏霍姆林斯基被人们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与理论著作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在他一生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既当校长,又当普通教师;既教课,又当班主任;既做具体工作,又搞科学研究。他是一位勤奋务实,笔耕不辍的杰出人物。这就使得他能从学校工作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了解、研究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种现象和问题,避免理论与实践中的片面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将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宝库。苏霍姆林斯基伟大、光辉的一生给后人的最大启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应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做深入细致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时刻不应忘记肩负的理论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论家与教育实践家的完美结合。

标签: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