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是童话吗?

大千世界 104 0

年初拜读了林庚先生的《西游记漫话》。林庚先生在书中对《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某些故事情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驳斥了某些流传甚广的荒谬观点,并得出《西游记》乃童话的结论。该书篇幅不大,不过十万字,内容却很精彩,融学术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端的是好看、耐看。对于该书,虽曰拜读,其实只是草草一阅,然受教很多,前辈学人的风采令我辈景仰不已。正是在该书影响之下,我生平第一次捧起了《西游记》,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却越来越怀疑:《西游记》是童话吗?

   先看看童话的定义,下面是我百度的结果:

   童话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富有幻想性和趣味性的文学形式。它往往采用拟人化手法,通俗生动的语言描述动物、植物、神怪精灵和无生物。它与神话不同,神话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本身的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反 映了原始人的万物有灵的观念,产生时间较早。童话则是适合儿童稚嫩思维、博取儿童兴趣的一则生动的故事,产生时间稍晚。它与寓言也不同,寓言是寓劝喻和讽刺于故事之中,创作寓言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人生阅历,以表达人生的哲理,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童话首先和主要是一则有趣的故事,寓教于趣味之中。

   林庚先生循着小说人物的生活基础和精神内涵两个基本层次,运用比较的方法,由低到高,主要分析和探讨了孙悟空的性格形象,先后揭示了其身上的市民习气、偷盗作风、英雄性格、喜剧色彩,从市民生活原型一直追寻到童话精神。不仅如此,林庚先生还运用相同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其他一些人物的性格形象,同时简单分析了某些故事情节,发现其中同样富含童话精神,从而得出《西游记》乃童话的结论。

   林庚先生对人物,尤其是孙悟空的性格形象的分析和探讨是成功的,令人信服,但其对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分析不够,窃以为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就我已看的前三十多回来说,《西游记》中的大多数人物形象和很多故事情节的确富含童话精神,但内中非童话的成分亦是所在多有(电视剧大大强化了《西游记》童话的一面,弱化了其非童话的一面,因而深受少年儿童们的喜爱),这不由得我不怀疑林庚先生的结论。

   下面,就我已看的前三十多回,简单总结一下《西游记》中非童话的成分。

   其一,书中人物多有凶残的一面。妖怪们的凶残自不待言,一门心思就是吃唐僧肉。就是书中的正面人物身上也多凶残的成分,孙悟空师兄弟三人不仅杀人如麻,而且都保持了长时间的吃人肉习惯,我最看不过去的就是八戒和沙僧摔死黄袍怪的两个孩子,简直是毫无人性,更不用说佛性了。书中的神佛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有些直接下界妖怪,有些放任身边的僮仆、坐骑下界为妖,任他们在下界杀人放火吃人肉,无恶不为。神佛们能掐会算,难道就掐算不到妖怪们会下界,会干些什么?所以,按照现代刑法理论,自己下界为妖的神佛们自然是故意犯罪,那些放任身边的僮仆、坐骑下界为妖的神佛们至少也是过失犯罪。更绝的是,以慈悲为怀救苦救难为任的观音菩萨竟然问太上老君借了三次,送他的两个童儿下界为妖(也就是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说是要看唐僧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却全然不顾他们会在下界为非作歹。怪不得孙悟空要骂观音菩萨“太惫懒,该她一世无夫”了。

   其二,书中还有一些情爱内容,显属少儿不宜。不但女妖怪们使用美人计勾引唐僧师徒,就连菩萨也用同样的方法考验他们,女儿国的国王更是和唐僧上演了一场精彩女追男好戏,更不用说见了女人就神魂颠倒的猪八戒如何色迷心窍了。一部童话小说中更不会出现“我幼年间,也曾学得过熬战之法,管情一个个伏侍得他喜欢”,以及 “三载之前温又暖,三年之后冷如冰。枕边切切将言问,他说老迈身衰事不兴!”之类的话了。儿童们看怕是有些早吧?父母们看到孩子在看这些内容会有何感想,亦不难想象。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西游记》的主旨是宣扬佛法、劝人归佛,这明显也只能是针对成人,因为儿童根本理解不了这样。

   因为想起了林庚先生的观点,顺手就记下了我的一点疑问。

标签: 童话故事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