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境仙踪》:百年童话梦(转载)

大千世界 94 0

  作为《绿野仙踪》的“脑残粉”,导演山姆·雷米明言《魔境仙踪》就是“写给《绿野仙踪》的一封情书”,剧情故事也是以“前传”的方式直接建构在《绿野仙踪》的基础上,足见两片勾连之紧密——所以,要看“懂”《魔境仙踪》,还得从《绿野仙踪》谈起。

  《绿野仙踪》最早是美国作家弗兰克·鲍姆1900年出版的童话,讲一个堪萨斯小女孩桃乐丝被龙卷风卷到“奥兹国”以后发生的神奇经历(桃乐丝和一头狮子、一个稻草人以及一个铁皮人组成搭档),童话出版后大获成功,鲍姆在20年里一口气写了14本续集,再加上其他作家的创作,这个“奥兹国”系列故事已经蔚为壮观。不过从英文直译来看,鲍姆的第一本书名其实叫“奥兹国的大魔法师”(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他的续书也均以“奥兹国的XX”来命名,所以这个系列也被称为“奥兹国历险记”,不过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在解放前就将鲍姆的首著译为“绿野仙踪”,流传至今已约定俗成,广义指整个“奥兹国”系列,狭义仅指鲍姆的第一本书。而《魔境仙踪》(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的片名可硬译作“奥兹威武大帝”(对应主人公身份),现被通译为“魔境仙踪”,自然是沾了陈伯吹先生雅译的光(台湾译名仍为“奥兹大帝”)。

《魔境仙踪》:百年童话梦(转载)-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一般认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揭开了现代童话的帷幕,从说教、杀戮的古典趣味,进入到奇幻、冒险的现代基调,《绿野仙踪》正是应和了这一潮流,在勃兴的大众文化工业中被迅速改编为多种产品形式——早在1902年,鲍姆就将首著改编为舞台剧;而在1939年,米高梅更是根据此作推出了彪炳影史的歌舞片《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直译是“奥兹国的巫师”),山姆·雷米着迷的,也正是这个版本。

  《魔境仙踪》的“始作俑者”是编剧卡普勒,他一直想为《绿野仙踪》写个前传,不过2003年百老汇推出了《绿野仙踪》的“前传”音乐剧《魔法坏女巫》,讲述奥兹国里那几个女巫以及狮子、稻草人和铁皮人的来龙去脉,使得卡普勒不得不另辟蹊径,将故事聚焦在原作中那个招摇撞骗的翡翠城魔法师身上。在原作中,此人本就是乘坐热气球而来,利用投影科技手段制造假象,伪装成魔法师来统治城中人民,最后独自乘着热气球离去……《魔境仙踪》正是着力打造了这位魔法师的前史,将其塑造成失意的马戏团魔术师,而他利用现代声光科技伪装成魔法师的情节,也与原著巧妙对应——主人公奥斯卡先说向伟大魔术师胡迪尼致敬乃是虚晃一枪,骨子里还是在向托马斯·爱迪生致敬:他利用爱迪生发明不久的电影技术(当然发明权有争议)制造幻象的情节,不仅是向前作,也是在向电影本身致敬。

  《绿野仙踪》中桃乐丝在大病一场后醒来,发现奥兹国中人很多都是现实中人的化身,这一点也在《魔境仙踪》中得到继承:瘫痪的小姑娘对应着断腿的瓷娃娃,现实中奥斯卡治不好她,在奥兹国里则粘好了她的双腿;飞行的猴子对应着奥斯卡的助手,现实中被奥斯卡颐指气使,奥兹国里则和他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现实中奥斯卡差点失去的女友,摇身一变成奥兹国里与他终成眷属的善良女巫……这样的对应还很多,可见山姆·雷米颇得原作精髓。1939年版《绿野仙踪》的版权落到了华纳手里,山姆·雷米给迪士尼打工,自然不能借用任何老版中的视觉元素,不过拍过《鬼玩人》和《蜘蛛侠》的山姆·雷米最不缺的就是想象力,再加上CG、3D等新技术的辅助,《魔境仙踪》被打造得美轮美奂——当然,山姆·雷米的恶趣味也时有闪现,特别是在堕落女巫的戏份里,总能让人想起《鬼玩人》的影子(片头的黑白部分明显是在向老版致敬)。

  从1900到2013,这场跨越百余年的《绿野仙踪》童话梦仍然在继续。

标签: 英文童话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