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手记]等待童话里的英雄

大千世界 68 0

  决定要认真工作之前,我奖励自己去看了本《哈利*波特和火焰杯》。就像我喜欢《指环王》一样,不仅仅是因为有高科技营造出的绚丽画面,吸引我的还有精彩的剧本和精湛演技的演员。

  有意思的是,我在电影看的是《指环王》第三部,让我回过头去看前两步的是片子里的配角,一个形象猥亵的角色——咕噜。观看的过程中,我会辨别背景中,那些会是借助电脑技术作的,那些会是实景。只有咕噜这个角色,即使是在之前就知道了他是虚幻的,但是剧中这个人物有丰满的人物个性,声音、肢体动作、眼神转换,表现出从最初的单纯善良到阴暗贪婪、诡计多端,还有中间的悔恨和挣扎,并且用的表演方式有点类似于舞台剧,用张扬的表现方式来凸现出人物的特点。

  《哈利*波特》在艺术成就上恐怕无法超越《指环王》。但他从开始宣传主题是儿童魔幻电影,到现在已经完全拓展了他的观众市场,更多的成年人走进了电影院。电影中奇谲怪诞的情节环境、幽默风趣的对白、甚至惊悚恐怖的情节,它满足了不同需要的观众。

  当然,两部片子都在情节高潮迭起时,强调友情、勇气、信心还有爱的主题。赚你的尖叫,赚你的欢笑,赚你的眼泪,还赚你的钞票,并且悬疑的结局还要赚你下次的电影票钱。

  中国也有好电影,但是在日益商业利益化的运作下,剧本开始走老窠臼,拍摄方式象八股文,演员漂亮了,场景大了,内容却小了。似乎爱情总是三个人以上的事,工作只需要笔记本加文件夹。古代就是在皇城内勾心斗角,这成了古代人物智慧的呈现;现代就算是穿梭在办公室场所的爱情故事,仿佛浓情蜜意是唯一的价值体现。而很少有让观众又重新再看一遍的欲望,不,应该说勇气。虽然也有一些精彩的电影,但是为了奖项和利益,制作人、导演都努力于让内容,表现形式更接近于国外的欣赏角度而渐渐失去原有的中国味。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看好自己的中国观众。就是一些片子在国外得奖,也因为他们有着自身特有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抛弃了精神,精美的外壳博得的只是一时的掌声。当然,其中还有市场的公平度和自由度的问题(本人不认为《英雄》是片子本身的实力)。

  除了电影的情节,让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也是电影成功因素之一。《指环王》虽然角色众多,每个看过的观众都会有自己的最爱。《哈利*波特》里三个主要角色也是性格不同,语言的设计很见功力。因为观众的定位比较年轻,其中铺设的笑点也很多。青涩少年特有的羞涩、好奇、虚荣、谎话……都贴合着他们的个性特征,因而闹出的笑话会让你莞尔一笑或是开怀大笑。看这样的电影心情也比较轻松。我不喜欢中国电影里孩子角色总是一幅少年老成或故作轻松的样子。儿童不喜欢这样的同伴,不是儿童的我们也不喜有着成人思维方式的却拥有孩子身体的人物。看儿童的电影,是希望可以有一种回到纯洁天真的童年的感觉,如果为了看儿童版的三国演义,我不如看恐怖片,那里的孩子都有怨恨和残酷的眼神。《哈利*波特》中即使环境再险恶,主角还是保持着他们的孩子的身份,没有用诡计或是狠毒的方式去解决。就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解救同伴,也没有做过多的彰显。有害怕犹豫,还有更多的是爱,而不是牺牲。中国的电影里总是强调牺牲,为了得到荣誉奖杯而要失去一些东西。西方的电影中更多的是奖赏有勇气的人,即使牺牲也是勇士,没有过多的悲伤。电影是用另一种方式讲故事而已,而不是作批评指教的教育片。谁会出了钱去电影院里让别人教训一通?

  现在的孩子不要听365夜故事了。他们需要在故事里有自己的英雄,伙伴和朋友。大人不是蹲下来就可以写童话故事,而是要真正拥有一颗童心。而且要有二十一世纪儿童的童心。

[心情手记]等待童话里的英雄-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标签: 365夜童话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