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烽火台 、狼烟滚滚起
听战马嘶鸣 、将士战杀场
今天说说烽火台的苍桑千年
稍前些日子,兴冲冲去到亚州地理中心点光顾,位置所处地在乌鲁木齐市西南30公里处的永丰乡包家槽子村。中心点上有政府修建的地理标志物。恰好在必经之路旁有座烽火台,远远望去,岿然屹立在一片突起的高地上,使人一下子想到数千年前封建王朝争权夺位、刀光剑影、峰火四起、战事频报、边关告急,嘶杀原野的场景。
返回时顺便把车停在公路边,踏着漫野白雪走近了峰火台跟前。 “峰火台”,在黄河流域中、上游尤其关中民间俗称:“墩台”、“烟火墩”。 我的家乡一片土地上古代筑有一座“墩台”,人民公社时就用墩台名字给那块地的坐落命名。 古人修筑“墩台”的主耍用途,旨在迅速传递军情,这在古代来说,是先人们发明的一种最快通讯方式,是古人的聪明与智慧。
墩台的发明使用最早起始于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周天子灭商后,迅速分封天下多诸候国。为快速获取朝庭与各诸侯王的信息,烟火墩就在华夏大地星罗棋布式的出现了。 这种情势一致于跨过春秋战国时代。 秦统一后,在修筑、连通长城的基础上,烟火墩又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至西汉王朝建立,华夏疆域空前扩大,尤其向西域方向延伸之长,为克服路途遥远,通讯困难,烟火墩的修筑又空前的得以发展。 可以说,西汉时期是我国烟火墩发展史上最巅峰时期。
“墩台”的修筑方式,长城沿线通常用砖或石头修筑,黄土高塬沿线用土构筑,大致采用就地取材。 “墩台”在构筑时的距离一般在视力能及范围之内,通常选择高突地段,视线开阔地带可五里左右,有时还更远点,但都必须在视力可见范围。 根据古文献记载,有了战事,若白天均用烟雾为信号,夜间均为明火为信号,遥相互应。 “烟火墩”在古代通讯事业很原始的条件下,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今天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尤其北方、大西北地域,随处可见,尽管经历了千百年来风蚀雨涮,人为扰损,但主体轮廓尤存,足见先民们当年用心用功良苦! “墩台”是先民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是封建时代冷兵器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在我国保存遗留下来最多的烽火台分布在新疆境内。
建筑在新疆地域的烽火台,在历史上具有延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特点。从西汉时代兴起,至清代终结,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很注重对西域的开发与巩固,可见那些统治集团顶层的政客们,对捍卫华夏大好河山的完整,维护民族的安稳还是尽职尽责了。正谓毛泽东所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建筑在新疆地域的烽火台路线走向,基本都是沿古丝绸之路的方向路径布列的。并与沿途城郭军镇相连接。 新疆地域的峰火台糸统,是与河西走廓直接衔接,经陇西至兰州通长安,反映了古时候西域与中原历代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密切连带关系。
两千多年过去,历史的战火烽烟虽已飘逝,但曾是军事报警设施的历代烽火台却与各种古迹一样,沉积了下来,成为了华夏文明、文化的物质遗存。 烽火台(烟火墩、墩台)更多的内函留给考古家们去探索吧!
风雨人生
2019.12.14.
于乌鲁木齐
标签: 有关火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