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历史文化渊源流长,自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分封延陵(常州古称)至今,已经是有了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市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区,全市土地面积4375平方公里。
常州古称延陵、毗陵、兰陵,隋文帝时定名为常州。自西晋起,常州始终是郡治和府治所在地,向有“三吴重镇,八邑之都”之誉。常州的手工艺品“宫梳名篦”驰名中外,早在20世纪初,就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另外,始建于唐朝永徽年间(650-655)的天宁寺;唐昭宗年间(889-904)的红梅阁;以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抗倭英雄和文学家唐荆川先生读书处的名称命名的陈渡草堂,以及我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淹城。
无不蕴涵着常州浓厚的文化色彩。常州历史文化的发展,到常州解放前,大致可粗略地分为四个时期,即:文化肇兴时期(从古吴文化至南北朝);文化发展时期(从隋唐至明代);文化鼎盛时期(贯穿整个清代);文化延续时期(从清末至民国)。古吴文化,大致可从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殷商末年算起。
到了隋唐至明代时期常州出了五位状元,加上清代的四位,常州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九位状元,另外,自红梅公园内的文笔塔建成以后,常州先后出现了15位皇帝,1333名进士,因而文笔塔便成了常州人心目中的笔魂,每次上京赶考前必登塔祈祷,这也体现出常州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在文化教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到了清代,从顺治至宣统,共267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从积淀数千年形成的辉煌,迅速走向衰落并最后灭亡的时期。而这时期却成为常州的鼎盛时期,这时的常州不断涌现出具有全国影响的五大学派,即常州学派(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
在文学方面,常州在清代有“诗国”之称,并出现了两位顶尖级诗人,一位是黄景仁(仲则);另一位是赵翼。在艺术方面,嘉道年间“常州滩簧”在民间流行,后发展成“常州帮”、“无锡帮”两种形态,是常锡剧的前身。当时虽屡遭官府禁绝,但禁而不绝,后来发展成常州主要的地方剧种。
到了文化延续时期,在常州历史文化的诸多领域得到了体现,文学、艺术、教育都有了较快而且多元化的发展。龙城常州,是一个蕴涵浓郁的历史文化色彩,并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文明城市。
标签: 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