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家邱处机从汉朝、唐朝,直到宋代,丝绸之路有时畅通,有时阻塞,东亚与西欧之间的往来和了解很有限。后来,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士兵,征服了中亚、西亚和东欧,建立了一个领土空前辽阔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的建立对促进欧亚大陆人民的交往和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中,有不少人在东西往来的探险与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个人,就是长春真人邱处机。邱处机本来是全真教主王重阳的徒弟,他聪明伶俐,很受王重阳的器重。后来,王重阳去世了,邱处机开始四处云游传教,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传到了成吉思汗的耳中。
公元1220年的春天,成吉思汗在西征的过程中,途经邱处机的住所,他特地派人,请当时已经70多岁高龄的邱处机去传教。于是,邱处机就带了18个弟子,跟随成吉思汗向西行。在1221年春,邱处机他们一行人,经过野狐岭,就是今天的张家口西北部,进入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草原,后来又到了呼伦湖畔。
最后,邱处机他们又往西,翻过了长松岭,过石河等地。在阿不罕山,邱处机留下了他的9个弟子,让他们建了一座新的道观——栖霞观。邱处机与剩下的人继续上路,越过阿尔泰山和乌伦古河、伊犁河及锡尔河,到邪米思干城,就是今天的今撒马尔罕城。公元1222年春天,他们又经过铁门关,渡阿姆河,到达了成吉思汗的驻地。
从此以后,邱处机时常和成吉思汗一道行军,并常给成吉思汗讲解道家的道理,奉劝成吉思汗少杀人,并告诫百姓要孝敬父母。成吉思汗基本都接受了他的意见。公元1223年春天,邱处机跟随成吉思汗回到锡尔河以北、塔什干一带,向成吉思汗告别回家乡。直到公元1227年,邱处机去世。
邱处机的一个弟子将这次西行的情况写成了一本书,即《长春真人西游记》,详细地记录了他们西游的路线、行程,描述了他们所经各地的地势和风土人情。
蒙古人打通欧亚之路
早在700多年以前,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像飓风一样,征服了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东部。
在沿途上,他们还摧毁了许多城市和村庄,这些城市和村庄,都是由不同的民族和部落建立起来的。成吉思汗的征服,打通了无数封建割据的关卡。通过征服,蒙古人的帝国东起太平洋,西到东欧的多瑙河,北到西伯利亚。在他们辽阔的疆域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部统一,高度集权的。
而这种格局,又给西方开辟了一条宽阔的可以进入东方的通路。实际上,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还不知道这条通路给他们带来了改变世界的机会。当时,在他们的眼里,看到的只是被蒙古人征服过的破城和白骨。他们把蒙古人当成恐怖的野蛮人。视野的局限,眼光的狭隘,使他们不敢向东迈进。
但是,蒙古人的西征,却迫使欧洲人不得不探究东方民族。逐渐地,他们通过对东方的了解,揭开了东方在他们眼中的神秘面纱,并把东方完整地介绍到了欧洲。从此,这个世界在愚昧的欧洲人面前焕发出了异样的光彩。后来,忽必烈在北京建立元帝国,重整河山。阿拉伯人无法阻挡欧洲人“发现亚洲”的脚步,东西方的交流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蒙古人在征服了波斯以后,实行低关税、保护道路安全、严惩盗匪、自由通行等政策,又进一步打开了欧洲通往中国的道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可·波罗,一位普通的威尼斯商人,走进了东方,也走进了历史。他的经历和成就,在后来的历史上证明,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和革命性的意义。
周穆王西游探险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推翻了商纣王的暴虐统治,建立了国号为“周”的周朝,统一了天下。在后来的数百年间,周朝繁荣昌盛,社会安定,工商业都相当发达,这为各地人民的往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公元前10世纪的时候,周穆王即位。
周穆王是一个喜欢旅游探险的人,他下决心要走遍天下,使各个地方都有他的踪迹。在战国时期,有一部名叫《穆天子传》的书籍,讲述的就是他周游列国的故事。据说,有一次,周穆王乘坐着一辆由八匹骏马拉的车,由中国历史上最闻名的车夫造父驾驭,经过漳河、漳沦河,出了雁门关,一直往西走,他们走了上千里的路程,到达了一个名叫“巨虽”的部族居住的地方,受到了当地人最高礼节的款待。
这个部落的人,请周穆王喝白鸽的血,用牛马的乳为他洗脚。研究周朝历史的学者认为,周穆王西游探险的路线,是从洛阳出发,往北经过漳河、漳沱河,出了雁门关,再往西转向西南,到了今天青海的积石山。然后,他们再往西,沿着昆仑山的北麓,过了帕米尔高原,到了赤乌,就是今天的兴都库什山的西部,又到了西王母的城邦,也就是今天伊朗的德黑兰。
然后,周穆王他们向北,越过高加索,进入了东欧大平原,到了华沙。最后,他们回头,经过今天芬兰附近的拉多加湖、伏尔加河、威海、伊塞克湖、蒙古沙漠、太行山,回到了洛阳。看来,周穆王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往西探险的人了,也是走得最远的人了。
冒险家秦始皇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代皇帝秦始皇,其实也是一个冒险家和探险迷。
秦始皇把中国统一起来,加强并扩大了对边远地区的统治,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秦始皇在政治、军事上的成功,凭借的就是他对天下的一种冒险精神和探险兴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第二年,他就开始到全国各地巡视。
这次巡视,名义上是巡视各地的政治、社会情况;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他自己探险旅行的兴趣。秦始皇巡视的足迹,西到今天的甘肃平凉鸡关山一带,东到今天的浙江、山东、河北的海滨,南到洞庭,北到长城。他还爬到泰山顶上,用土筑了一座3尺高的坛祭天,又到泅水的梁父山清扫了一块地方祭地,搞了一套“封禅”的仪式。
在秦始皇统治期间,除了通过行政系统更清楚地了解各地的地理情况外,还着重开发了今天的两广地区和内蒙阴山一带,组织绘制了各地的地图。此外,秦始皇还派遣徐福等人出海寻找“仙山”,虽然是为了自己求长生不老之药,但在无意中,却开辟了我国与邻国之间的通路,打开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大门。
中日文化使者——徐福徐福,是秦朝时期,著名的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而且同情老百姓,乐于助人,在沿海一带的民众中,有很高的名望。在秦始皇28年,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在第一次东巡时,看到海州湾内出现了海市蜃楼,他认为这是仙人显灵,于是派徐福率领三千名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寻求长生不死之药。
但是,徐福率领船队入海后,经过好几年,也没有找到长生不老的药。在九年以后,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东巡,又找来徐福。徐福害怕秦始皇怪罪,就撒谎,说海中有一种十分厉害的大鲛鱼,船只难以靠近仙山去取药,必须要派善于射箭的人一同去,用箭射死鲛鱼,才能上岸采药。
泰始皇信以为真,就再次派徐福带着童男童女,以及工匠技师、武士、射手等500多人,并在船上装满了五谷种子、粮食、器皿、淡水等,入海去寻找仙山求药。徐福东渡没有获得长生不老的药,但是,他在一个海湾登陆了,在那里发现了“平原广泽”,就是今天的日本九州岛。
徐福害怕返回秦国遭杀身之祸,就在那里定居下来,没再回去。徐福等人在九州岛上,向日本的土著民族传播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还教给日本人民医疗技术,通过传授秦朝先进的文化,徐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受到了日本人民的敬重。日本人尊称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
徐福,为中国和日本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现在,为了弘扬徐福的精神,中国和日本成立了全国徐福会,在连云港、龙口、胶南、沧州、苏州、佐贺、大阪、鹿儿岛、东京等地,也都成立了徐福会。
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是汉武帝时候的人。当时,我国北方的匈奴民族,常常向南方进行侵扰,使得汉民族不得安居乐业。
而在北方,还有一个名叫“大月氏”的民族,它也常常被匈奴侵略。有一次,匈奴打败了大月氏,把月氏王的头骨拿来做成了酒杯,逼迫大月氏向西逃到了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一带地方。所以,大月氏非常仇恨匈奴,他们想联合别的民族,共同反抗匈奴人。当汉武帝听到这一消息后,就决定派人去大月氏,联合大月氏国,共同攻打匈奴。
汉武帝出榜招募愿意去西域的人,张骞应募了。汉武帝派张骞带领着一百多人出发去了西域。在跟随张骞一同去的人中,有一个人名叫堂邑父,他善于射箭,也是匈奴族人,懂匈奴的语言、文化。当时,去西域要经过现在甘肃省的西部,这里也是匈奴人占邻的地区。结果,他们走到中途,就被匈奴俘虏了。
张骞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多年。匈奴人强迫他留下来,娶了妻,生下了孩子。可是,张骞并不屈服,最后,他还是想办法逃跑了,继续向西去寻找大月氏国。因为张骞为人宽厚,又能信任人,沿途各少数民族的人都喜爱他。因此,尽管他一路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被他一一克服了。
因为堂邑父善于射箭,他们在路上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堂邑父就射飞禽走兽来充饥。他们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国,经过康居国,最后才到了大月氏国。但是,大月氏国离汉朝太远了,他们不了解汉朝的情况,不愿意与汉朝联合起来,攻击匈奴,张骞只好回来了。张骞这次出使西域,一共用了十三年的时间,与他一同出去的一百多个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两个人了。
回到汉朝以后不久,张骞又对汉武帝说,匈奴和大月氏中间还有一个乌孙国,也被匈奴征服了,对匈奴不满,汉朝如果派使臣带上大量财物去联络,与乌孙国结为兄弟国,可以割断匈奴的右臂。汉武帝接受了张骞的建议,又派他带领三百人,每人骑两条马,带着大量的金银财物,出使乌孙国。
张骞到了乌孙国,与乌孙国的国王谈得很好,乌孙王派了几十人随同张骞来到汉朝,向汉武帝表示友好。从此,汉朝每年都要派十几批人马,去西域各国;西域各国的人,也不断地来到内地。随着汉朝与西域之间的人员的来往,乌孙和大宛出产的名马,西域出产的葡萄和乐器也传来中国内地,而中国内地的丝绸等物产,也传到了西域各国。
张骞通西域,一方面牵制着匈奴,减轻了它对汉朝的威胁;另一方面,使我国的疆土在西北开辟了一大片。张骞为我国立了大功。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维持原貌有一个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庄严。
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由于皇帝没有办法判断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于是他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做出比较。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个小寺庙,而这两座寺庙互相面对面,三天之后,皇帝要来观看效果。
工匠组向皇帝要了100多种颜色的颜料,又要了很多的工具。而让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洗用具。三天之后,皇帝来了。他首先看到的是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五颜六色。皇帝很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回过头看和尚负责整修的寺庙,他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寺庙中非常干净,里面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泽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无瑕地反射出外界的颜色,那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
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最后的胜负了。
标签: 历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