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小故事

大千世界 98 0

古今五千年这本书上全是

  1。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听了大窘。

  2。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

  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3。爱书情结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

  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4。

  标点的稿费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

  呵呵!

  5。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6。烟罐驱猫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

  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7。戏弄特务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

  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一天晚上,萧伯纳被邀去参加一个为救济会筹募基金的晚会。这个晚会的主持人是一位奇丑无比的女士,萧伯纳首先就去请她跳舞,女士因为事出意外,欢喜若狂。

  舞会中女士对萧伯纳说:“你怎么赏光同我跳舞呢?不嫌我长得不美吗?”萧伯纳狡黠地一笑,说道:“你忘了吗?今晚是救济晚会呀,我正为救济服务呢!”

  美国舞蹈家邓肯女士向萧怕纳求婚,她说:“假如我们两人结了婚,将来生的子女象你一样聪明,象我一样漂亮,那该多完美啊!”萧伯纳不慌不忙地瞟了邓肯一眼说:“假如生个孩子,面貌象我,脑袋与你一样,那岂不更糟!”

  在一次夜总会上,一个妖艳的中年女人问萧伯纳:“萧先生,你看我今年有多少岁了?”他仔细地看了她一眼说:“看你的头发,只有19岁;看你的情绪,不过20岁。

  ”那女人听了又惊又喜,于是再问他:“那么你看我究竟有多少岁呢?”萧伯纳回答:“合起来还不到40岁呢!”一位美国太太见了萧伯纳时,便夸张地说:“你就是萧伯纳先生吗?久仰大名,久仰大名。”他一听到自己在美国已享有大名,便老实不客气的问她:“你说的是哪一个大名?我是一个哲学家、小说家、社会家、批评家、政治家、戏剧家,还是一位神学家,共有七个大名呢!”

  一天,有个性急的女作家去拜访萧伯纳,恰好他不在家,她便留了张卡片,上面写着:“某女士,决定本星期四下午四时至六时,在家恭候。

  ”萧伯纳回来之后,将那张卡片寄回给女作家,并在下面加上一句:“萧伯纳先生也是如此。”

  美国纽约妇女行动委员会为促进世界和平,给联合国捐款,决定举行名作家签名书籍大拍卖。于是写信给萧伯纳,请他将自己出版的书签字拍卖。

  但萧伯纳回信表示拒绝此一建议,他的理由是:我认为妇女行动委员会无法担任如此艰巨的任务。然而妇女行动委员会做得更有趣,不顾萧伯纳的反对,竟将他的回信与其他作家签名的书籍同时拍卖。结果是,一般作家的书籍每本拍卖至多70美元,而萧伯纳的这封回信却拍卖得到170美元。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

  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

  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

  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后来,李四光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

  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来,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

  无所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

  他历来提倡“古为今用”,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着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的人。

够了吗???。

标签: 历史名人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