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由来是什么样的?

大千世界 74 0

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 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名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在三国时代。

  据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 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重阳节有登高 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 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 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 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 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髙吃糕,取步步 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适逢菊花开放,因此就有了赏菊的 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从三国魏晋以来,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 叫做茱萸节。

  茱萸可入药,制酒祛病。王维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九因为与“久”同音,在数字中又是最大 数,因此重阳节又有长寿的含义;九月金秋, 也是老人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 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尊 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经国务院批准列 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标签: 重阳节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