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记载,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出名很早,4岁就因让梨名扬天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孔融就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除了让梨,我们并不了解他。鲜为人知的是,长大后的孔融并不出彩,在英雄人物辈出的三国,他却一事无成,令人叹息。
一
孔融小小年纪就曾得到名士李膺的评价:“高明必为伟器。”事情是这样:李膺是洛阳的名人。一天,孔融突发奇想,很想去看看李大人长什么样?就独自一人去了。一个小屁孩敲门自然没人搭理。孔融说:“我是李君的亲戚。”人家听说是亲戚,赶紧放行。
李膺开玩笑逗他:“你是我啥亲戚?”孔融说:“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咱俩算世交。”
在场的宾客都惊呆了,一个10岁的孩子居然懂逻辑推理?太中大夫陈韪听说后不以为然:“小时候聪明长大以后不一定聪明。”孔融马上反驳:“那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真是得理不饶人啊。
此后人们知道,懂得礼让的孔融不得了,聪明机灵,口齿伶俐。不仅如此,他在16岁时还有过一次救人壮举。
那年,名士张俭被官府追捕,逃到好友孔褒家避难。孔褒正是孔融的哥哥。当时孔褒不在家。孔融看张俭神色慌张,似有难言之隐,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他还是对张俭说:“哥哥不在家,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于是留张俭在家。
事情泄露后,他们兄弟俩都被捕下狱。在判刑前,孔融说:“收容藏匿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哥哥也争着顶罪,妈妈也争着说是自己的罪,一家人都争相赴死,最后朝廷定了哥哥的罪,但从此孔融的名声就更响亮了,他的义薄云天和勇敢获得无数人的点赞。
假如把人生比作一出电视剧连续剧,那么,孔融一登场就很是耀眼。估计一直这么走下去的话,他的未来不可限量。
然而,生活不是电视剧,没有彩排,只有直播。
二
可以说孔融一路上都顺顺当当,没吃过什么苦,也没有受过委屈。然而他出身名门,恰逢当时社会流行建安风骨,因此也造就了他鄙视权贵,嫉恶如仇,软硬不吃的性格。
光和七年,河南尹何进升为大将军,孔融的上司派他去祝贺。那天去恭贺的人非常多。孔融把名片递给门人后,门人一时疏忽,还没来得及通报,孔融认为自己被怠慢,当场发飙。他一把夺过名片,生气地回到办公室。
这还不算完。他留下一封对自己的弹劾状,愤然辞职。这件事搞得何进大怒,倘如不是旁人劝阻,估计孔融早就没命了。
孔融做人做事太过刚直,朋友暗自为他担心,劝过他。京兆人脂习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孔融死了,正是此人冒死替他收尸。可孔融为人迂腐,加上成名又早,根本听不进去。
这也难怪,你想啊,曹操、刘备还是一介小白时,孔融就已经是“孔北海”了。刘备任职平原国时,有一次孔融被黄巾军围困,派人向刘备求救。刘备喜出望外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立即发兵救人。
事实上,孔融读书写文章是个好手,但带兵打仗的确不行。建安元年(196),袁绍的儿子袁谭猛攻北海。孔融跟他打了半年,从春暖花开,一直打到夏日炎炎。
不知道孔融是打疲了,还是打傻了,在战争紧要关头,他既不派人打探军情,也不找人商量对策,更不亲临督战,而是手拿一本书狂读,还跟人谈笑风生。结局惨痛可想而知,他老婆孩子被袁谭俘虏杀害,他自身一人逃脱。堂堂“孔北海”沦为他人笑柄。
三
随着袁绍、曹操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势力后,一向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孔融痛不欲生,因为他看出这两人的野心,不愿意投靠他们。
但世事难料,建安元年,曹操牢牢把汉献帝捏在手上,迁都许昌后,大批官员被征召,孔融也在名单之列。
然而孔融和汉献帝重逢之时,孔融悲惨命运已然埋下伏笔。
此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的阴谋企图已经露出端倪。起初两人关系还好,后来曹操对孔融越来越不待见了。
原因是孔融政治才能缺乏,工作上没有建树,但每次朝会都旁征博引,滔滔不绝,搞得其他官员都像是挂名而已。曹操在一旁看了不爽。
最令人头疼的是,孔融说话十分偏激,数次冒犯曹操。曹操想和袁绍大战,他反对;曹操要征讨刘表,他反对。随着曹操的势力稳固,他对孔融习惯性指手画脚愈发讨厌。
也许是孔融觉得曹操不敢对他怎么样,更加有恃无恐。曹操的儿子娶了甄氏,孔融看不惯这种行为,写了封信给曹操:“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意思是说,你们父子干的好事,跟这也差不多。
有一年遇到饥荒,曹操提议禁酒,用酿酒的粮食来补充军用粮,这本是一桩好事。但孔融专门写了《南曹公表制禁酒书》,跟曹操对着干。
另一件事也让曹操不安。孔融任闲职后,还每日宾客盈门。他常常感叹说:“座位上经常满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
可他哪里知道,自己的无忧或许正是别人的忧患?
曹操原本肚子里就积满了猜疑嫉妒,加上他人的诬陷,建安十三年,孔融全家人被诛杀,落到悲惨的命运。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刘小麦
标签: 孔融让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