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让梨的孔融,却因“不孝”而死,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大千世界 93 0

两个启示,一、杀人要诛心;二、三人成虎,真相要自己去了解。

孔融不孝?我们来看《后汉书》这段记载:

“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孔融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因为过于悲伤以至于毁伤身体,倒在地上不能起来,需要别人搀扶。州里的人都称其孝。

而孔融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害,已经五十六岁了,家里早没了父母,想孝都已经没得孝了,哪来的不孝罪?

四岁让梨的孔融,却因“不孝”而死,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证据竟然是出自曹操之口,说他曾经和祢衡说:“父亲和儿子之间有什么亲的?只不过是情欲发泄后的意外产物而已。儿子和母亲也有什么可亲的?只不过寄存的容器而已。”

不知道孔融有没有真的说过这句话,即使有说过,因言获罪,但是曹魏什么时候兴满清那套文字狱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已。

四岁让梨的孔融,却因“不孝”而死,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只是一段话,现在断章取义的事情还少吗?如果仔细分析这段话也没有错!

儿女的确更多只是父母感情发泄后的产物,如果生下来后不管不顾,不养不教,甚至粗暴对待,两者又有什么亲情可言呢?对于被遗弃的孩子来说,突然出现的亲生父母和辛苦养育自己长大的养父母之间,和谁有感情,正常思维都是能判断出来的吧。这也是古人常说的,生恩不如养恩。

而抛开这些,孔融因“不孝”被杀,只是杀人诛心而已。汉代重孝,孔融又是孔子之后,儒家重孝,孔融是当世的名士,曹操无论以上面罪名杀孔融,必定与天下士人为敌。但是曹操却以“不孝”杀之,即堵了天下人的嘴,又让孔融在两千年后还被人诟病,最是险恶不过了。

四岁让梨的孔融,却因“不孝”而死,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曹操为什么如此狠孔融?

因为孔融一直是汉朝的坚定拥护者,一直和曹操对着干。

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孔融说:“操,你知道吗?武王伐纣的时候,把妲己送给了周公!”曹操懵逼脸,没听说过啊!孔融回答:“看到你儿子娶袁熙的老婆,想当然的,武王可能也这么干过!”

后操讨乌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操,你顺便把当年肃慎不进贡弓箭,还有丁零人偷苏武牛羊的案子一起处理了吧!”

孔融就这样经常言辞犀利的怼曹操,关键是孔融孔子之后,诗书传家,又和祢衡是好友,曹操还怼不过他。

之后曹操颁布的各种法令,孔融不高兴的总要上书去怼曹操,曹操终于忍无可忍,才让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构陷各种罪状以杀孔融。

四岁让梨的孔融,却因“不孝”而死,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卿金刀”。及与孙权使语,谤讪朝廷。又融为九列,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官掖。又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既而与衡更相赞扬。衡谓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颜回复生。”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一、汉室有难的时候,孔融在北海聚众欲谋反。

二、和孙权的使者说话时,诽谤朝廷。

三、孔融身为九卿,衣冠不整,言行唐突。

四、经常和祢衡说些大逆不道的话。

四岁让梨的孔融,却因“不孝”而死,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初,女年七岁,男年九岁,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遗肉汁,男渴而饮之。女曰:“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肉味乎?”兄号泣而止。或言于曹操,遂尽杀之。及收至,谓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见父母,岂非至愿!”乃延颈就刑,颜色不变,莫不伤之。

孔融还有一子一女,儿子九岁,女儿七岁,尤其女儿和孔融一样早慧,被曹操知道后,全部处死。

如果说孔融是因为不孝而被杀,何故还要杀其妻子,而后又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呢?

所以说,孔融以“不孝”被杀,只是曹操故意的陷害诬陷而已,可惜现在还有很多人竟然还能信以为真,可见杀人诛心啊!可怕!

四岁让梨的孔融,却因“不孝”而死,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标签: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