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小学课本中的“孔融让梨”让大家记住了孔融这个人。孔融出身名门望族,从小聪慧过人,最后却一步一步走上“作死之路”。
孔融是东汉末年鲁地人,今山东曲阜人。提起曲阜,大家可能会想起一个人——孔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而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不仅祖先取得的成就极高,孔融的父亲孔宙也颇有名望。孔宙从小勤奋好学,文学素养非常高,不仅整理了严氏《春秋》,还写得一手好隶书,属流丽疏宕一类。孔宙在政治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时泰山周围动乱不安,上级便将他调至泰山任都尉,孔宙以文治之,半个月不到就平定了动乱,使“田喜于荒圃,商旅交乎险路”。为怀念其政绩,百姓和下属们便给他立了一块碑,即“孔宙碑”。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孔融从小就表现出了不凡的一面。他4岁时就知道尊亲,将大的梨让给自己的兄长,自己吃小的,这便是大家熟知的“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时候的孔融年纪很小,但是看得出来他天性温良,能够想到礼让哥哥。这样有礼貌的小朋友,谁又不喜欢呢?
孔融少年就展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才能。孔融10岁时随父亲到京城洛阳。当时,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孔融很想认识他。但这位名士除了亲朋好友,一般都不见。于是孔融对门人说他是李膺的亲戚,就顺利见到了李膺。
李膺没见过他,就问他:“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一是惊奇他是孔子的世孙,二是小小年纪竟然能想到这层关系,这说明这个孩子非常的聪明。
当时太中大夫陈韪也来到了李膺府第,不以为然地说:“小时候虽然聪明,长大了可不一定。”孔融便立刻反驳说:“那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这句话说得陈韪哑口无言。李膺大笑,打圆场说:“你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成大器。” 虽然只是个小故事,但足以说明孔融的机敏与博学。
孔融13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孔宙去世后,孔融便和母亲、哥哥孔褒相依为命。
东汉时期的名士、江夏八俊之一的张俭,因为被人污蔑,被朝廷下令通缉,被迫流亡。张俭与孔融的兄长孔褒是好友,就来投奔孔褒。当时只有孔融在家 ,官府捉拿的很急,之前许多收留张俭的人家都家破人亡了。张俭看着只有十三岁的孔融,便没有将自己的处境告诉他。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成为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而孔褒、孔融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家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而孔融因此事而天下闻名。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孔融认为道德是高于法律的,明知张俭被判有罪,但还是收留了他,认可了他之前弹劾朝廷奸佞的行为。
或许是因为怨恨朝廷的是非不分,又或许是因为父亲和兄长的离开而感到难过和失落,孔融多次拒绝了州郡的举荐。后来孔融受到司徒杨赐的征召,成为了司徒掾属。孔融暗暗察访贪污受贿的官僚,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朝中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张俭因为弹劾宦官亲属被判罪,等到孔融当官以后,依然检举宦官的亲族。不得不说孔融是一个执着的“直男”。
当时正逢权臣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烈,常有匡正的言论。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举荐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国相。
据《御览》二百六十二引《秦子》记载:孔融任北海相时,在路上看见一个人在坟墓边哭泣自己的亡父,脸色却一点都不憔悴,孔融便将此人杀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离世父亲的思念,或是对董卓这类权臣的不满与怨恨,将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在了这个“不孝子”身上。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共同谋划,置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对待国人,就算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相待。对于没有后代及四方游士去世的人,帮助安葬他们,被人称为“孔北海”。
当时,袁绍、曹操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势力,孔融知道这二人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一怒把他杀了。
连年战争不断,导致民不聊生。但是朝廷大夫们却不思进取,饮酒享乐。曹操以“酒可亡国”为名颁布了禁酒令,是想去除饮酒取乐的不良风气,让大家安心生产,可以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决策。
可孔融却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来反对曹操的禁酒令,文中说尧不喝千钟酒,就不会建立太平治世,孔夫子不喝上百觚酒,就不会成为大圣人。
孔融不仅书面唱反调,还公开对着干,全然不把禁酒令放在眼里,经常和一些“狐朋狗友”饮酒作乐,喝高了就盛赞“酒之为德久矣”,大吹特吹圣哲先贤因酒建功立业的那些故事。
其实曹操自己就是一个“老酒罐”,不喝酒的人,能写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吗?恐怕曹操比孔融的“酒瘾”还大得多。不知道是孔融对这项政策有什么误解,还是单纯的对曹操个人有意见。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下邺城,让其子曹丕将袁熙的妻子甄氏纳为侧室。孔融听闻此事后,专门写信给曹操,说从前有武王伐纣,把妲己赐周公。如今你效仿武王,将甄氏赐给世子,又成为了一段佳话。曹操没有听说过武王伐纣,把妲己赐周公的典故,便问孔融是什么意思。孔融嘻笑着说:你不就是这样办的吗?
这些事情发生后,有人便看不惯孔融了。有一次,祢衡吹捧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随口回捧你是颜回复生。很不巧,被奸诈小人郗虑听到了,就报告给曹操。曹操本来就对孔融怀恨在心,这次机会正好是除了孔融的好时候,便立即授意郗虑以“违反天道,败伦乱礼”的罪名弹劾孔融。
随后孔融全家被诛,这一年孔融五十六岁。
标签: 孔融让梨恐怖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