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
嫦娥吃了某种神药然后就能飞起来,甚至能飞到月球。
偃师造人。
偃师献给周穆王一个比起现代机械人还要出色的偶人,就是现代人所称得机器人。那机器人能前进、后退、前俯、后仰,动作和真人无一不像,能唱歌能跳舞,甚至能抛媚眼,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扁鹊换心。
神医扁鹊将鲁国公扈和赵国齐婴两个人换了心。换了心后的两个人各自回家,形体已经不是原来的形体了,妻子和孩子都不能认出来。
以上这三类中国古代故事,算不算科幻故事?
我认为不是。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像”科幻小说,但仍应归类到“神话”、“传奇”、“玄幻”、“幻想”之类的小说体裁,不能算作是科幻故事。
真正的科幻故事,根植于现代科学基础。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中国未来记》,幻想了公元1962年“新中国”维新成功,诸友邦均遣使前来庆贺的盛壮繁荣景象。不过,这仍不能算是科幻小说。
1904年荒江钓叟所著小说《月球殖民地》(连载未完成,仅发表35回共13万字)。书中虚构了自由驰骋天际的“最新潮”载人航空工具——气球。第三十二回玉太郎遇到从月球访学回来的龙孟华一家人,惊叹于月球的文明程度远胜于地球,推及而去,“天王星、海王星到处都有人物,到处的文明种类强似我们的千倍万倍。”作者在对西方先进科技的认知基础上,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
严格来讲,近代科学进入中国不过百年光景。
1919新文化运动“赛先生”进入中国,一些西方科幻作品也随之进入中国,比如说,梁启超翻译引进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鲁迅翻译引进了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地底旅行》,应该对中国本土科幻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
标签: 科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