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上书屡败屡战的典故是讲的什么?

大千世界 104 0

在有关曾国藩的各种故事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屡败屡战》了。据说,文正公与太平军交战,却总是被杀得屁滚尿流。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曾国藩也面临着如何向皇帝汇报的问题。因此,奏折中便出现了“屡战屡败”的字样。这样的奏折送上去,能不被皇帝骂成狗吗?于是,一个聪明的幕僚提出建议,把“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虽然只是把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内里的含义却大不相同。皇帝一见之下,不由得体察了曾国藩虽然失败却依旧致力“剿匪”的辛苦与坚韧不拔,不但不惩罚,还安慰了他。“屡败”,是能力问题,而“屡战”则是态度问题。在更有本事与更忠诚的部下之间,领导们显然更喜欢后者。

然而,这个故事据湘军史专家考证,并不见于《曾国藩全集》中的任何奏报。由此推理,当是后人附会。

曾国藩上书屡败屡战的典故是讲的什么?-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其实,但凡对晚清官场的历史有一点了解,就会明白“屡败屡战”只不过是一个民间段子。

首先,“屡败屡战”的背景必须是咸丰皇帝很闲。虽然当时的清廷内忧外患,每天的奏报像雪片一样从全国的四面八方飞来,他还是会像中学生作阅读理解一样,细细揣摩曾国藩奏折中的含义,并推敲出两个字如果颠倒位置。会有什么不同?

其次,如果屡战屡败,那还是湘军吗?

要知道,湘军可是最终平定太平天国的部队,战斗力在咸同期间绝对是国内一流的。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屡战屡败?

曾国藩上书屡败屡战的典故是讲的什么?-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具体分析一下好了,众所周知,曾国藩最窘迫的时光莫过于两次跳水。第一次是在湖南靖港,那也是他初出茅庐,与太平军的第一战。当时,他所带的部队被敌人杀得大败而逃。曾国藩为了力挽狂澜,插大旗提宝剑拦住部下,高喊“过旗者斩”。谁知,逃跑的湘军也很聪明,他们绕过凶巴巴的领导,继续逃走了。羞愧难当的曾国藩来到靖港对岸的铜官渚,跳进了初夏的湘江。

曾国藩上书屡败屡战的典故是讲的什么?-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曾国藩的确在靖港败了,然而,与此同时,他手下的另一支湘军在湘潭取得了巨大胜利。之后,便是湘军一路高奏凯歌,太平军退出了湖南。随后,湘军杀出湖南,沿长江东进,立马开启了“屡胜率战”模式,克岳州、克武昌,半壁山大战,更杀得太平军大败。这样的曾国藩,怎么能称之为“屡败屡战?”

不过,曾国藩胜利的神话很快就要被打破了。半壁山大战后,湘军水陆大军开到了九江湖口一带,他们在这里遭遇石达开指挥的太平军,吃了败仗。

曾国藩上书屡败屡战的典故是讲的什么?-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九江湖口之战,又称为湖口大捷,这次战役,不但在太平天国历史,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次转败为胜的著名战役。

湖口大捷之前,是湘军步步紧逼,太平军节节后退,千里之遥湘军势如破竹。当时,驻扎的天京城外,身为江南大营统帅的向荣已经准备和曾侍郎的水军胜利会师,然后联手攻打长毛的大本营了。然而,正是湖口大捷让太平天国彻底翻盘,也使曾国藩势必不能前往天京,去赴向荣的约会了。

曾国藩第二次跳水,不,应该确切地说,是跳水未遂一事发生在湖口。

曾国藩上书屡败屡战的典故是讲的什么?-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那是一个深夜,太平军名将罗大纲夜袭敌营,一把火烧得敌人屁滚尿流。曾国藩的座船被夺,多年保存的文稿图书连同咸丰皇帝刚刚赏赐下来的黄马褂同时丢失。慌乱中,他又打算跳水了。这次,可是数九寒冬,比不得上次的初夏,跳进去,不淹死也冻死了。然而,在众目睽睽下高呼着去死,一般来说是做不到的。左右随从拉住文正公,他连靴子边都没有沾上一滴水。

那么,从这时起,曾国藩开始“屡败屡战”之旅了吗?

怎么可能?

湖口大捷太平军的确令湘军损兵折将,但一来太平军并未吃掉湘军,二来太平军根本没有能力把湘军从九江赶走。直到湖口大捷结束后很久,湘军和太平军依旧在九江湖口一带相持。平心而论,只能说是一个不败不胜的局面。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了,那湖口大捷怎么能说是转败为胜的经典战役呢?答案是湖口大捷的胜利在战场之外。正在曾国藩与太平军相持在九江湖口之际,另外一支太平军自安徽杀出,奇袭了湖北,并迅速夺回了武昌。

曾国藩上书屡败屡战的典故是讲的什么?-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湖口,就好比一个小小的支点,撬起了整个太平天国的国运。所以从一隅来说,九江湖口的战局是僵持,但从全局来说,这就是一场大捷。

那么,曾国藩要对清军全局的失败负责吗?

答案是否!

我们都知道,湘军在之前占领武昌后,咸丰为了奖赏曾国藩的战功,曾经命他署理湖北巡抚,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收回了任命。所以说,湖北是不归曾国藩管的,他只是九江湖口局部战场的负责人。咸丰要追究责任,有湖广总督杨霈和新任湖北巡抚陶恩培在前面顶着呢!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决定了曾国藩绝不可能在奏报中用“屡败屡战”形容自己。

曾国藩上书屡败屡战的典故是讲的什么?-第7张图片-大千世界

那还用问吗?无论是湘军淮军还是绿营,都是讳败为胜的。天高皇帝远,打了败仗还能文过饰非吹成大捷,更别说与敌人交战有胜有败了?除非,失败太大了,无可掩饰,但即便这样,曾国藩的一支妙笔生花,都能尽量减轻皇帝阅读时的不愉快感。他会以退为进,先向皇帝承认错误,还会把胜利和失败掺和在一起上报。我们看一看曾国藩在湖口跳水未遂后写下的这个奏报题目:《水师三胜两挫外江老营被袭文案全失自请严处折》,真可谓把官场文字游戏的滑头运用到极致了。

所以说“屡战屡败”就是个抖机灵的段子,大家听听也就算了。

标签: 妙笔生花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