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一次次落第的原因隐藏在《聊斋志异》之中。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说明,科场内的考官都是些不学无术的草包,哪里会认得文章的好歹?比如,他在《司文郎》 一篇中讲过:上天专管考试的梓潼府里,司文郎一职缺乏合适的人选,无奈找 来一个聋子充数。此人对写文章大大的外行,又不乐意多管闲事,也就失去了 管理考官的作用。
更严重的是,人世间的那些考官,原先多是饥不择食的饿鬼, 他们在地狱中生活久了,眼睛看不见高低,鼻子闻不出香臭,耳朵听不着声响, 碰上这帮形同僵尸的家伙,好的文章不被重视,而狗屁不通的试卷却成了宝贝。还有人认为,蒲松龄屡考屡败,其中的原因难以一言概之,但最主要的还 是他的八股文章不够到家,达不到录取要求。
经过一次次的科场失败,回首“萧条无成”的赶考之路,年过花甲的蒲松 龄这才明白了 “岂为功名始读书”的道理。他的夫人刘氏也趁机劝他说:“君 勿须复尔!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矣。山林自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为快哉?” 蒲松龄这次听从了夫人的规劝,当下断绝了去考举人的念头。
从此再不为那些 功利诱人的八股文绞尽脑汁,只管一心一意坐在聊斋南窗下面去写他的书了。
标签: 聊斋志异
文章来源:
大千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