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之间有何故事?

大千世界 104 0

  蒲松龄( 1640 ~ 1715年),字留仙, 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蒲松龄多次应试,始终不第,不得不依 靠做幕僚或坐馆授徒为生,直到年过古稀, 才援例得为岁贡生,一生饱尝八股科举之苦。 他博学多识,天文地理、农桑医卜之书无不 涉猎,尤其喜欢搜求奇闻异事,民间谣谙传说, 《聊斋志异》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

  《聊斋志异》写成于康熙十八年(1679 年),全书近500篇,是在广泛搜集民间传说、 野史佚闻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写 成的。一部分系笔记随札式的短章,大部分 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的短篇小说。就其 内容而言,多叙狐鬼妖魅故事,荒诞不经、 超乎常理的情节细节比比皆是,故近于志怪。

   而手法、技巧则取自传奇,与志怪迥然不同。 其故事情节往往曲折婉转,起承转合、悬念 高潮、尾声余韵,均由作者用心安排,绝非 志怪式的简单记录可比。人物刻画不但注重 形貌风采,而且深入内心世界,个性气质、 习惯偏嗜乃至说话的声气口吻,均在描绘之 列,所以形象之丰满细腻远胜于志怪的粗糙 简陋。

  以荒诞离奇的情节、犀利辛辣的反讽式 语言揭示对社会生活的体认,借以舒泄胸中 孤愤,是蒲松龄的主要艺术追求。如《司文郎》 《贾奉雉》《王子安》等,不但具有文学价 值和美学情趣,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聊 斋志异》中的恋爱故事,以男性作家的绮思 艳想为动机和情节基础,往往写得动情而优 美,这些小说成功地塑造出众多性格各异而资质风采俱美的少女形象,都不同程度地表 现了中国民间对女子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理想。

   尽管这种理想涂上了落魄知识分子的幻想色 彩,并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但其中流 露的对于少女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与《红楼梦》 中贾宝玉以“女儿为水做的骨肉”近似而相通。《聊斋志异》以后,仿作者不断,但那 些作者或者徒存姑妄言之的狐鬼故事,或者 据实纪闻,退回志怪的传统,但也几乎掀起 了一个文言小说的创作高潮。

标签: 聊斋志异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