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本系列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故事以连环画形式整理出来,每日一个小故事,呈现给大家。今天的故事是:
温如春是陕西一个大家子弟,从小就酷爱弹琴。有一次到山西去,经过一座古寺,想到里面休息一小会儿。进得门来,见一道人正在廊下打坐,身边还放一花布琴囊,如春便问道人:“你也会弹琴吗?”道人说:“弹得不好,愿向行家学习。”说着便取出琴,递给如春。
温如春仔细看那琴,做工精致,非同一般,琴音清越异常,便很随意地弹了一支短曲。道人微微一笑,似乎其中并无几多赞许。如春便拿出自己的所有本事,又弹了一会。道士说:“还不错,还不错,但还不能做我的先生!”
温如春听他口气很大,便请他弹一曲听听。道人接琴置于膝上,刚拨动几下,便觉和风徐徐而来;继续弹下去,千百只鸟纷纷飞来,落满院内大树。如春极为惊讶,恭敬求教。那道人又弹了几遍,如春方有所悟……
温如春拜谢道人后,又经过一段时间认真的练习,在艺术上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后来他回陕西,离家还有几十里地时已暮色降临。天忽然下起暴雨,正无处投宿避雨,忽见路旁有一小村庄。他急急忙忙跑过去,看到一家门口,便匆匆闯了进去。
温如春来到屋里,见屋内空无一人。过了一会儿,才见一长得美如神仙的少女走了出来,抬头见他,不觉一惊,便匆匆走了。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婆婆走出来。温如春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又把想借宿的意思说了,老婆婆说:“借宿不妨,但少床铺,如果你不嫌弃,那就铺点草将就过一夜吧!”
没过一会儿,草已铺就。如春问老婆婆姓什么,回答姓赵,又问刚才那位少女是谁?老婆婆回答说是她侄女,名叫宦娘。温如春说:“我很喜欢你侄女宦娘,想娶她为妻,您看如何?”老婆婆面露难色:“这可不敢答应。”如春忙问为什么,老婆婆说:“这很难说明白啊!”温如春失望了,只好不再问话。
老婆婆走后,如春心中怅然,又见那草又烂又湿,不堪睡卧,只好坐下来弹琴以度过这漫漫长夜。后来见外面的雨停了,便踏着夜色回家去了。
再说温如春那个县有个姓葛的京官,现已告老还乡,平日里闲来无事,极爱同一班文人名士来往。如春一次前往拜访,受命弹琴。恰在此时,风吹帘开,见一少女正在幕后窥听。原来此女正是葛公女儿,名叫良工,善词赋,很有才气,貌美也堪称为丽绝一世。
温如春一睹芳容,回去后便日夜思念。他母亲得知后便请媒人去说亲,谁知葛家嫌其家道衰败而不允。从此如春心灰意懒,不愿再到葛家去了,而葛家女儿良工自从那天听琴之后,对温如春早已倾心相爱了。一日她在花园中游玩,忽然捡到一张旧纸,上写一首《惜余春》词。
良工捡起看了,颇为喜欢,便拿回房中又把它抄了一遍,置于案头。没想到过了几天,那纸竟不知去向。她想大概是被风吹跑了,并没在意。一天,葛老头儿从女儿门前经过,恰巧捡到那词,展开阅后,认定是女儿所为。他很憎恶词的放荡,十分生气,但转念又想:女大难留,不如早早说门亲事,嫁出去算了。
没过几天,刚好临邑刘布政使的儿子派人前来求婚,葛老头欣然同意,但还想见一见本人再定。一天,刘公子应约而来,葛老头见他服饰华美,仪态俊秀,心里十分高兴,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但那刘公子走后,在他座位下却发现了一只女人绣鞋。葛老头认为刘公子是个浅薄轻佻之徒,于是便拒绝了这门亲事。
再说葛家有一种名贵的绿色菊花,视为珍宝,从不肯分给他人。良工将其置于闺房之中,甚为爱惜。这时,温如春院中的菊花突然也有一两株变为绿色。一天早晨,他去看菊花,从路边捡回一张写有《惜余春》词的纸片来,看后深受感动,便在上面加了一些言辞不雅的评语。
温如春家中有了绿菊,引得许多人前来观赏,葛老头也来想看个究竟。来到如春书房,一眼就看到那首《惜余春》词。温如春自知其评语粗俗不好见人,便赶忙夺了过去。而葛老头见词正是他从女儿门前捡到的那首,便疑心是女儿相送。就连温家那绿菊品种,也认定是女儿相赠如春之物了。
葛公回到家中,将此事告知夫人,夫人怕将此事传扬出去反而不好,倒不如顺水推舟将女儿嫁给温家,于是便请人婉转地表达了这个意思。温如春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是日便举办《绿菊宴》大请宾客;又焚香弹琴,直到半夜方散。
温如春夜深上床休息后,书房中的小书童忽闻琴自动奏鸣,便来告知如春。如春过去一听,果然如此,只是不见人影。听那琴音更涩,疑心是狐狸精来跟他学弹琴的,于是便每夜弹一曲,任其去学。过了六七个晚上,那琴声居然成曲成调大有长进,很可以一听了。
后来温如春和良工结了婚。夫妻两个说起那首莫名其妙的《惜余春》词时,方知他们结合的原因;但谁也讲不清楚这首词是怎么来的。良工知道了琴自动鸣奏的怪事,便去听了,回来后对丈夫说:“听这凄楚惨然的曲调,不像是狐狸精,倒像是鬼弹奏的。”温如春不大相信。
良工娘家有一古镜,可将妖魔鬼怪照出原形,第二天便派人拿了来。待琴声又作,他们拿着镜子突然跑入屋内,点火一照,果然见一女子张皇失措地缩在屋角,仔细一看,正是赵家的宦娘。温如春大惊,再三追问,宦娘流着泪说:“我为你们做媒结合,不能说没有功劳,何必苦苦相逼呢?”
如春同她约好,要她不需要躲避,宦娘答应了,如春便收起镜子。宦娘远远地坐下说:“我原本是太守的女儿,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了。我活着的时候,筝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唯有这琴因没名师指点,死后仍觉得是件遗憾的事儿。那次你避雨到我家里,有幸听到你巧妙的弹奏,心里非常敬佩。”
“无奈,人鬼殊途,不能结合相交,想起来极为感伤,因此便暗中帮助你们结为伉俪。以报公子对我的殷殷厚意。刘公子座下的绣鞋,那首写得粗俗的《惜余春》词,均我只为。酬谢您这位老师不能说不尽心竭力了吧!”
夫妻两个听了,深受感动,均感谢宦娘的一片美意。为学到如春琴声中的韵理精神,宦娘又让他抚琴一曲。如春还详细讲解了其中的奥妙章法,良工也请宦娘指教弹筝。宦娘也不推辞,便弹奏了一曲。其调其谱,非尘世所传。良工听了,连连拍手称绝!
宦娘说,她已领略琴中神韵,该要走了。如春和良工苦苦相留,宦娘凄然道:“你们夫妻幸福地结合,堪称人间知音了,我这薄命人哪有这等福气?!如果有缘分,来世再相聚吧!”之后,取笔抄下十八曲筝谱,送与良工;又将其肖像画卷交于如春,让其挂在卧室,高兴时焚香一炷,弹琴一曲,她便会听到的。说完,出门而去……
附:
《惜余春·急雨收春》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
浮红涨绿鱼文起。
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
阑干长对西曛倚。
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译文
一阵急雨即将收束春光,斜吹的春风仿佛在约束春水。水面上浮着飘落的花瓣,上涨的绿水皱起了涟漪。鱼儿嬉戏而产生一圈圈的波纹,景色很美。可惜春光不解人意,悄悄归去。
自从在城隅处分手,我们都留下了无穷的幽怨,你在来信中,信末多是深情关切之语,我也经常在夕阳西下时,独自倚栏远眺,面对着昏黄的落晖。老夫老妻,本应厮守一起却要天各一方。
申明:本文为民间故事虚构文学,目的是以故事观人生、明事理、知情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请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读聊斋故事,品百味人生,敬请关注!
标签: 聊斋志异之宦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