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有两个女人最为出名,一个是晚清时候的慈禧太后,另一个清初的孝庄太后,只是前者留下的是千古骂名,为后世所唾弃,而后者却得到了史学家的一致好评。孝庄太后一生传闻无数,其中劝降洪承畴的一段故事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
根据《清史通俗演义》记载,在松锦会战中,洪承畴兵败被俘,但是洪承畴却宁死不降,并且为此绝食,决心一死以报大明王朝。皇太极是一个爱惜人才的皇帝,也知道洪承畴投降与否对战局的重要性,所以始终没有杀他,而是反复派人去劝说洪承畴降清。
但洪承畴死意已决,所有被派去劝降的人都被他大骂一顿赶了回来,包括当时清军的智囊范文程也没有办法。正当皇太极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名妃子毛遂自荐,说自己有办法让洪承畴投降,这名妃子当时叫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
皇太极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想法,答应让庄妃前去劝降。于是,庄妃化妆为一个汉族女子,进入大牢探监。正一门心思要做明朝断头将军的洪承畴,突然见到一个举止端正的美貌少妇前来,不由得放松了心理戒备,喝了一口庄妃带来的参汤。庄妃趁机对洪承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他投降大清。在美色和参汤的诱惑下,洪承畴的防线终于崩塌,最终忍不住与庄妃春宵一度。之后,洪承畴再无死志,答应加入大清政府,并被皇太极委以重任,同时在此后对明作战中屡立战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以上所说都是野史所载,正史档案中并无此描述。事实上,这个故事漏洞颇多,仔细推敲起来,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孝庄当时是皇太极一后四妃中的一员,虽然排名最后,但也是五名正妃之一,就算皇太极再怎么爱惜洪承畴,也绝不可能让自己的正妃去色诱洪承畴,如果这种事传扬出去,丢的可不是皇太极一个人的脸面,而是整个满清贵族的脸面。而且,皇太极作为一个男人,也绝对无法忍受主动给自己带绿帽子这种行为。如果洪承畴真的靠女色就可以降服,皇太极手下有的是美女,精心挑选一个就是,大不了送上十个二十个,早就达到目的了,何必要自己的妃子做出如此大的牺牲?
另外一点硬伤就是,无论孝庄有多么聪明,有多少办法可以劝降洪承畴,也无论洪承畴有多么好色,那个时候两人之间是语言不通的。因为洪承畴虽然长期与后金作战,但他只会汉语,不懂满语。而孝庄从小学的是蒙古语,嫁给皇太极之后学会了满语,但却不会汉语。这样一来,孝庄要劝降洪承畴,中间必须还得有一个翻译,否则难以沟通。而在翻译在场的情况下,两人难道还能真的当面胡天胡地一番?
所以无论如何,孝庄都不是劝降洪承畴的功臣,那么历史真相又是怎样的呢?事实上,洪承畴被俘后,坚决不投降,并且绝食明志这都是事实。当清朝的礼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时,洪承畴则大骂不止,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却与他谈古论今。谈话之间,有灰尘落在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
于是,范文程回来对皇太极说,“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意思就是:洪承畴对一件衣服都如此爱惜,肯定更加爱惜自己的性命。皇太极深以为然,从此对洪承畴更加关怀备至,礼遇有加。
直到有一天,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嘘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洪承畴深受感动,就此跪地,俯首称臣。
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终其一朝,除咨询外,也没有任以官职。而远在北京的崇祯皇帝,则以为洪承畴已经身死殉国,十分悲痛,亲自为其举行了一场“追悼会”,后来被沦为笑谈。事实上,洪承畴一直到康熙四年才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综上所述,孝庄太后劝降洪承畴之事,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毫无历史的史料依据。但是,洪承畴被俘后降清,并为清军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随后剿灭南明朝廷的过程也出力不少,使其一生都被钉在了叛臣的耻辱柱上。乾隆后来做《贰臣传》时,洪承畴被列入甲册,成为最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标签: 清朝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