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感人故事 急需

大千世界 111 0

  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

一个天才的童年,总会有些超乎寻常的故事。爱因斯坦刚出生时,后脑大得不同一般,

而且头骨呈棱角形,头骨的这种异状,后来永久性地成为爱因斯坦的特征。爱因斯坦的母亲

曾为头胎儿子的异样头骨而受惊,爱因斯坦的祖母看到孙子,也低声嘀咕:“太重了!太重

了!”她不是说孙子的体重,而是孙子大而怪的头形让她不安,一个弱小的身躯,如何支撑

得住这个硕大的脑袋?她们当然还不曾意识到:就是这个大而怪的头脑,将滋生出多么伟大

的意识。

   当然,童年时代的爱因斯坦还不可能向世人解释自己个性的内涵。他独来独往,时常故 意躲开小伙伴、同学,即使同亲人在一起,他也只是一个沉默的听众。谁要是破坏了他独处的心境,一向沉静的他会突然爆发出激烈的情绪。爱因斯坦的妹妹后来回忆说:“每逢那样的时刻,他会变得脸色苍白,鼻尖发白,不能自制。

  ”有几次,爱因斯坦竟向比自己小2岁 的妹妹扔东西,大发脾气。爱因斯坦5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个家庭女教师。第一次上课时,爱因斯坦大概发现自己将失去自由的个人世界,又一次大发脾气,向老师扔椅子以示抗议,爱因斯坦的父母只好结束这第一次还未开始的教育。

  不爱和人交往的小爱因斯坦偏喜爱 那些需要耐心和坚韧的游戏,比如用薄薄的纸片搭房子,不成功绝不罢休。

对于童年的爱因斯坦来说,独立的个性还只是一只“空筐”,它需要充实精神、文化的

内涵。第一个装进这只“空筐”的是什么?是音乐。

  爱因斯坦3岁的时候,一天,母亲波林

坐在钢琴旁,轻轻地抚弄琴键,优美动听的旋律像潺潺溪水,从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

觉得背后有人,她回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倾听美妙的乐声。年轻的

母亲高兴了,她说:“瞧你一本正经的,像个大教授!哎,亲爱的,怎么不说话呀?”爱因

斯坦没有回答,他只有3岁,还无法说清激起心灵感应的音乐到底是什么,他那对亮晶晶

的、棕色的大眼睛中却又分明闪烁着快乐的光辉。

  琴声又响了,是贝多芬的奏鸣曲。小爱因

斯坦迈着摇晃的步子,无声地扑向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只有美丽、和谐和崇高。 不爱说话的小爱因斯坦对音乐入迷了,6岁起练习拉小提琴。几年后,爱因斯坦唯一的消遣就是音乐,在母亲的伴同下,他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奏鸣曲了。

按爱因斯坦的心理气质而言,如果他出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历史或许把他造就成为一个

杰出的艺术家,但在19世纪末的德国,一种以科学发明去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潮正在兴起。

各种科学发明以前所未有的声、光、电、化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感官世界,各种技术上的新鲜

玩意给新一代人带来无穷的趣味,并吸引着他们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科学之光普照着大地,也照亮了小爱因斯坦成长的道路。爱因斯坦上学前的一天,他生

病了,本来沉静的孩子更像一只温顺的小猫,静静地蜷伏在家里,一动也不动。父亲拿来一

个小罗盘给儿子解闷。

  爱因斯坦的小手捧着罗盘,只见罗盘中间那根针在轻轻地抖动,指着

北边。他把盘子转过去,那根针并不听他的话,照旧指向北边。爱因斯坦又把罗盘捧在胸

前,扭转身子,再猛扭过去,可那根针又回来了,还是指向北边。

  不管他怎样转动身子,那

根细细的红色磁针就是顽强地指着北边。小爱因斯坦忘掉了身上的病痛,只剩下一脸的惊讶

和困惑:是什么东西使它总是指向北边呢?这根针的四周什么也没有,是什么力量推着它指

向北边呢?

爱因斯坦67岁时仍然为童年时的“罗盘经历”感慨万千。

他在《自述》中说:

“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惊奇。

这只指南针以如此确定的方式行动,根本不符合那些在无意识的概念世界中能找到位置的事

物的本性的(同直接‘接触’有关的作用)。

  我现在还记得,至少相信我还记得,这种经验

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事情后面。凡是人从小就看

到的事情,不会引起这种反应;他对于物体下落,对于风和雨,对于月亮或者对于月亮会不

会掉下来,对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等都不感到惊奇。

显然,人们经验认为“空虚”的空间存在一种什么东西,一种什么力量,迫使着物体朝

特定的方向运动。这件偶然小事虽微乎其微,并发生在爱因斯坦成为科学家之前很久的时间

里,但这次奇特的经历却对他后来的科学思考与研究极为重要。

  后来,“场”的特性和空间

问题是那样强劲地吸引着这位物理学家。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终于天才地解决了这些

儿童时代就萌发出来的困惑。不过在当时,它们还只是以朴质的本来面貌显现在他的眼前。

小小的罗盘,里面那根按照一定规律行动的磁针,唤起了这位未来的科学巨匠的好奇心

--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

  而这种神圣的好奇心,正是萌生科学的幼苗。

爱因斯坦,一个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却在12岁时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师视为“笨蛋”学生,竟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名人;他是专利局的小职员,却发现了相对论,成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又一个犹太人;他把全身心献给了宇宙和人类,两个妻子先后离他而去……他一生充满坎坷和奇迹,却为全世界带来欢乐和进步。

他是举世公认的科学圣人,人类历史上智慧最杰出的天才,被人们成为“二十世纪的哥白尼”。在科学史上,只有伽利略与牛顿可与之比肩,然而却没有谁比得上他那无私的胸怀,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和感人的魅力

故事一:儿子和爸爸

有一天,爱德华问他爸爸爱因斯坦。

“爸爸,你为什么这么出名啊?”

爱因斯坦哈哈笑了,他拿过孩子正在玩的大皮球,意味深长地说:

“你看,有一只瞎眼的甲虫在这个球上爬行,他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弯曲的,幸运的是爸爸知道。

故事二:特别的书签

爱因斯坦有一次用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做书签,竟把这本书遗失了。另一个故事是他在一家餐馆忘记带眼镜,他请侍者念一念菜单,结果侍者满含委屈地说:“先生,我可不是没有受过教育的。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在课堂上做手工,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做一只鸭子。全班学生纷纷把做出来的鸭子交给老师并得到老师的夸奖。唯有爱因斯坦迟迟才交他的手工活,老师看过之后高高举起,用嘲笑的口气对全班同学说:“谁见过世界上比这更丑的鸭子吗?”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爱因斯坦站起来大声说:“有,同学们。”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只更丑的小鸭子高高举起,“那就是我第一次做的鸭子!”

故事读后请思考一下:

若爱因斯坦若因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而自卑,永远抬不起头,他能成为一代科学家吗?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学生。

  他常常提出一些怪问题。如指南针为什么总指向南方?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别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子。当爱因斯坦毕业的时候,他的父亲找到校长,不好意思地问道:“我的孩子,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会有出息呢?”校长回答说:“您的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一样没出息。

有一次,他的母亲带他到郊外玩,别的亲友家的孩子,一个个欢蹦乱跳,有的爬山,有的游泳,唯有爱因斯坦默默的坐在河边,凝视着湖面。这时,亲友们悄悄的走到他母亲身边,不安的问道:“小爱因斯坦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对着湖面发呆?是不是神经有毛病啊?还不趁早带他到医院看看!”爱因斯坦的母亲十分自信的对他们讲:“我的儿子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在发呆,而是在沉思,在想问题,他将来一定是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爱因斯坦16岁的时候,整日和一群调皮贪玩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导致几门功课不及格。

  在一个周末的早晨,他又拿着鱼竿准备去钓鱼。父亲拦住了他,心平气和的对他说:“爱因斯坦,你整日贪玩,功课不及格,我和你母亲很为你的前途担忧。”

“有什么可担忧的?杰克和罗伯特他们也没及格,不照样去钓鱼么?”

“孩子,你千万不能这么想。

  ”父亲关爱的看着爱因斯坦说:“在我们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我希望你能认真的听一听。”

“有两只猫在屋顶上玩耍。一不小心,一只猫抱着另一只猫掉到了烟囱里。当两只猫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时候,一只猫的脸上沾满了黑烟,而另一只猫的脸上干干净净。

  干净的猫看到满脸黑灰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一定又脏又丑,便很快跑到河边洗了脸。而黑猫看见干净的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干净净的,就大摇大摆的到街上闲逛去了。”

“爱因斯坦,谁也不能成为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自己的镜子,天才也许会照成傻瓜。

爱因斯坦听后,羞愧的放下鱼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从此,爱因斯坦时常拿自己作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并不断的自我暗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会做得更好!”这就是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的原因。

标签: 爱因斯坦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