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超级思维大师爱因斯坦多次调侃的“结构化思维”,到底有哪些挠不到的痒

大千世界 103 0

  【水伯】《消费者洞察指引》作者,stygoogle创始人;

  移动网络时代唯一壁垒就是认知,周二有约给思想洗澡让认知破壁!

  结构化思维

  被超级思维大师爱因斯坦多次调侃的“结构化思维”,到底有哪些挠不到的痒处?

  引语:看家护院,不一定用狗

  土豪来福,每次出门都担心家中被盗,想买只狼狗栓门前护院。

  但又心疼得雇人喂狗浪费银两;

  苦思良久后终得一法:

  “每次出门前把wifi修改成无密码,然后放心出门”。

  自此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十几个人捧着手机蹲在自家门口,从此无忧。

  来福感叹道:“护院,就一定用狗,互联网时代,处处都要打破传统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不能用制造问题时的同一水平思维来解决问题”,显然要解决问题必须深入更深一层。结构影响行为模式,结构化思考的核心要素在于,能从多个侧面,多个维度进行思考。 与之对应的思维是线性思维,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在现实世界中,很多事情都是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仅仅只看到一颗树木而看不见它背后的整个森林,这时候就非常需要进行结构化的思考。结构化思维就像你的「大脑使用说明书」,首先进行结论假设,然后再去证明或者推翻它,从而让你获得高效的信息识别能力和决策能力!

  一、结构化思维,你的「大脑使用说明书」

  对对象和问题做全面完整的思考,是结构化思维最重要的基础和特征,反映了思维的系统性和广度;对对象和问题分解求精,做深入透彻的思考,反映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深度;对对象和问题做充分联想,启发了对对象认识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线索,拓展了问题解决的视野,反映了思维的开放性,也体现了思维集中性与发散性的统一;结构化思维所表达的认知结构精炼简洁,思维过程扼要清晰,形象流畅,反映了人类认识复杂对象和问题的本质的能力;

  结构化思维:是指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以一定的范式、流程顺序进行,首先以假设为先导,对问题进行正确的界定,假设并罗列问题构成的要素;其次对要素进行合理分类,排除非关键分类,对重点分类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制订行动计划。其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份大脑使用说明书。

  1、结构化思维的基本原理

  结构化思维方法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维对象,以对事物结构的积极建构为思维过程,力求得出事物客观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以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简单的说,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一个人在进行问题解决时(包括解决难题, 记忆,写作等)能站在整体的角度,遵循启发性的原则,充分发挥左右脑的功能,通过对问题的自我理解和分析,充分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透彻地认识问题,合理的分解问题,循序渐进,逐步求精,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全面完整地对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和解决。

  2、结构化思维的特征

  1)以假设为导向,严格的结构化

  “以假设为导向”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结果逆推的思考方式,具体包括:首先定义问题(或目标),列举所有可能的答案(或道路),然后运用 除法,找出相对最优解(最近的道路)。由于思考环境都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正向推进思维时会因思维过于发散而难有结果;而从结果逆推的思考方式可以一步步缩小选择范围,最终使我们的思考聚焦于那些最有利于达到目标的方面。

  2)以终为始,运用3P原理,强调全面系统快速解决问题

  -Purpose(目的),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考虑其意义目的,意义目的明确后,确定是否有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衡量标准?

  -Principle(原则),开展这些工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选择相应的流程和方法。

  -Process(流程),要实现最终的目标和结构,需要开展哪些工作?这些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是什么?应该如何匹配时间和资源?确保工作有效控制。

  3)结构化思维的三种定位

  结构化思维有三种定位,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原因、决策、计划涵盖时间维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针对其三种时间的状态,可以概括为“视角多元性、影响跨期性、层级互适性”。视角多元性要求拓宽与提升“当下”问题分析的角度与维度;影响跨期性涉及问题过程的“时序”关联;层级互适性阐明现实解决问题的人因其角色不同所反映的不同的思维要求。

  二、为什么只有结构化思维获得「大脑使用说明书」的美誉

  思维是一种人类活动,三要素是人、思维方法、思维对象,针对不同的思维对象,有相应的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方法论必须弄清两个基本问题:思维对象和思维过程。这两个问题都清楚了,你就相当于拥有了一本「大脑使用说明书」。结构化思维方法就是以事物的结构为思维对象,以对事物结构的积极建构为思维过程,力求得出事物客观规律的思维方法。所以结构化思维不但是科学思维方法,而且是一本「大脑使用说明书」。

  1、思维对象——「大脑使用说明书」之事物的结构

  1)“人”的根本思维对象是各种各样的“事物”

  这里的“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 。任一“事物”必然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其它“事物”相互作用。只有当具有认识能动性的“人”作为一个“事物”参与到这种作用中从而认识发生,该“事物”才在“人”的认识中得以显现。

  2)“事物”显现于“人”的各种属性,最根本的属性是“存在”这一属性

  “事物”不具这一属性只有两种可能:或是“事物”对“人”的作用太小或是“事物”本为虚无。存在着的“事物”总是具有“运动”这一属性。这里的“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等” 。运动着的“事物”总是具有“运动状态”属性和“运动方式”属性。“运动状态”是指“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性状和态势” ;“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 。“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对于“人”来说就是各种“现象”。当“事物”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改变或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发生了改变,这些“现象”也就改变了。

  3)不管“现象”如何变化,始终都来自同一“事物”,从而具有共性

  决定“现象”共性的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不变性,即“事物”的“质”。对于“人”来说“现象”是此在的,“质”是彼在的;通过“现象”把握“质”,又通过“质”把握“现象”。结构化思维是理性思维,是“人”籍以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工具。结构化思维的对象就是“事物”的“质”。

  4)一切结构都是一个系统的结构

  只要人的认识深入到某一系统的内部就会发现,系统总是由一些更小的系统所组成,称之为要素(要素本身是系统,由子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系统要在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系统要素之间必须建立各种联系,而且这些联系必须以整体有序的状态统一起来。例如太阳系之所以存在,因为九大行星在绕日公转。没有九大行星和太阳,太阳系是不存在的;公转的关系处于无序状态,太阳系将马上面临解体的危险。这种整体有序的联系体现为系统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机组合,是“事物”历经长期发展形成的。系统的结构就是系统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的有机组合。系统要素在空间上的有机组合称为横向结构,例如太阳系的结构;系统要素在时间上的有机组合称为纵向结构,例如由春、夏、秋、冬组成的年的结构。从系统论角度定义“结构”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2、思维过程——「大脑使用说明书」之事物的建构

  结构是事物的“质”,是内在的,也是彼在的。对事物的结构下结论绝非探囊取物。通过什么样的思维过程才能认识事物的“结构”?建构的目的和结果是形成对事物结构的正确认识,并用一定形式表达出来加以记载、交流和传播。显然,作为思维对象的事物结构和作为思维结果的事物结构是不同的概念。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出现的事物结构称为结构图式。包括自在图式、心理图式、表达图式。自在图式是作为思维对象的事物结构;心理图式和表达图式是作为思维结果的事物结构。

  1)如何形成对事物结构的正确认识

  (1)首先,作为思维对象的事物结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这种意义上讲就是事物的自在图式。自在图式实际上是“现象”之外的“现象”,是认识论当中的事物的“质”。正如古人所谓“象外之象”。例如:九大行星绕日公转是太阳系的内在结构。这一图式是自在的,因为任何个体“人”都不影响到它的存在及属性。

  (2)其次,思维活动是从“人”对事物自在图式的认识开始的。思维的主要目的在于弄清构成事物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机组合即事物结构。思维结果归根结底是“人”心理活动的产物,是自在图式在人思维中的反映。心理图式被认识主体认为与自在图式同一,却往往被找出不同一性,从而不断修正。例如:天文学家通过大量的观察认识到的太阳系的结构就是心理图式。作为一种认识,历史上许多天文学家的心理图式被后人证明是错误的。即使现在也不能说有了绝对真的认识。

  (3)最后,“人”与“人”之间要进行认识的交流,要对思维成果加以记载、传播,必然要将心理图式表达为客观外在的物质存在。作为表达结果的事物结构就是事物的表达图式。表达图式仍然可以看作思维结果,因为表达过程在他人看来是行为这程,在表达者来说主要是思维过程,即人表达过程中的思维过程。没有思维过程的表达过程是潜意识的,不具能动性,不属于这里的研究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表达图式是思维结果。表达图式与心理图式之间也不是完全同一的,有必要不断寻求更为完善的表达图式。例如:虽然理解了苯分子的结构建立了心理图式,但不一定能找到恰当的表达图式,而苯环图形比较满意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于任何认识了的事物结构(已形成的心理图式),都可以用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符号构成表达图式,并为他人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表达图式总是由符号构成的。

  2)如何正确表达出来并加以记载、交流和传播

  表达图式的形成是思维过程最终完成的标志。理想的思维过程应尽量保持三种图式之间的同构。同构是结构之间的一种关系,指不同结构由对应的要素按对应的联系有机组合起来。自在图式的内在逻辑联系是事物客观规律,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心理图式与表达图式自身的内在逻辑联系相当充分才可能与之同构。这就对思维过程各个环节的逻辑性有很高的要求。思维过程保持三种图式之间同构的三大环节:

  首先,对思维对象即自在图式的认定。我们所要思考的对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事物?别人是怎样理解的?在这次思维活动中我们是如何给它定位的?恰当定位是十分关键的问题,决定了思维结果的普适范围。

  其次,对思维对象进行要素划分。该系统有那些部分构成?每个部分又如何定位?作为要素,其定义应该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例如要素之间不应当互相交叉等等。要素定义或要素的大关系已有逻辑错误,思维结果必然在逻辑上不成立。

  第三,确定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素之间是纵向结构还是横向结构?具体时空关系和以之为基础的依赖关系、制约关系是怎样的?这种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正是事物内在规律性的集中体现。确定时既要力争符合逻辑的要求,又要力争符合理论与实践的验证。

  3、思维结果——「大脑使用说明书」之事物的表达

  事物的要素仍然是系统,仍然具有结构,那么要素仍然可以分析其子要素并且找到要素之间的联系。按照这种思路,从母系统开始,充分运用思维过程单元,可以一级一级地深入剖析系统各层次的结构,并找到对应的表达图式,从而形成多层次的表达图式。从理论上讲,这种深入剖析可以呈几何级数无限展开,最终取决于理论和实践的需要适可而止。认识事物自在图式并建构多层次的表达图式的思维过程是更为全面深入的科学思维过程,也就是结构化思维方法的思维过程。特定事物经过结构化思维方法研究形成的以表达图式为终结的思维结果称为结构化事物。

  三、高手都擅长利用结构化思维和创造套路

  人是目的性动物,所以我们的一切想法和思考最终都是指向一个结果的。而这个结果是可以进行拆分的,一般这个结果能够被拆分为三到七个分论点,分论点又可以被拆分。经过拆分以后,一件事会形成一个全面有逻辑的系统体系。而结构化思维就是按照这种拆分方式去思考事情的一种思维方式。

  1、如何进行结构化思维?

  任何的思维都是围绕着解决问题,否则就思维而谈思维就成了阳春白雪。通常会有如下四个步骤:

  首先,定义问题,并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框架。通常用纬度和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图示化来呈现。纬度主要指我们思考的广度,而要素则是思考问题的深度。

  其次,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以结构化出来。例如:过程中需要思考,思维一个维度;边想边干,实践一个维度。在思维这个维度,既要具象真实能够深入细节,还要结合理论能够抽象提炼形成原则概念。在实践这个维度,既要打开视角观察、收集分析,同时要不断深入思考和理论结合、抽象出概念和原则性的东西,对行动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并形成自己的体系不断去完善升级。

  第三就是,过程中两个维度四个板块不停循环深入,做到垂直高度和深度,提炼出来的“知”能够不断在“事”上炼,做到“知之真切笃实”和“行之明觉精察”,以接近事情的真相和本质。

  另外,遇到问题或探讨问题的时候,可以尝试着多几个视角,顾客的视角、竞争对手的视角、专家的视角、合作伙伴的视角等等;善于聆听,听到对方背后的真实意图,可直接针对对方的意图去思考。刚开始可尝试用二元对立的方法去拓宽自己的宽度、用多问自己“为什么”、“如何”等问题去探寻根源和关联性等要素,以此强化思维的深度。

  形象的比喻,就像庖丁解牛或是小时候我们写议论文采用“总—分—总”这样的写作方法。

  2、结构化思维的思考原则包含这四个方面

  结构化思维的思考原则形象的比喻,就像庖丁解牛或是小时候我们写议论文采用“总—分—总”这样的写作方法。

  -有结论(或者说有目标)。

  -分类。

  -排序。

  -MECE原则(亦即分类排序的结果相互独立且没有重复及遗漏)。

  1)有结论

  其实也就是你得去弄明白你究竟要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比如我今天的目的就是写一篇关于结构化思维的文章,而产品经理很多时候要去解决的问题是去实现一个功能。找到我们的目标(结论),然后就开始进行拆分吧。如何拆分?这个时候需要的可能不是结构化思维而是发散思维了,围绕着目标做个Brainstorm。比如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就围绕着结构化思维提出了一些关键词:结构化思维是什么?结构化思维有什么用?结构化思维跟其他的思维有什么区别?如何才能培养结构化思维呢?……当你把这些关键的节点提取出来以后,就该开始进行分类了。

  2)分类

  分类是件看起来简单,实则困难的过程。因为,在不同的标准下,我们对事物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在家里,爸妈可以按照辈分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性别进行分类。那怎么找到分类标准呢?关于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回到要解决的“问题”上来,比如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诉大家结构化思维的重要性,那么“结构化思维跟其他的思维有什么区别?”对于我要论述的点就不重要,把它划分到“不重要”的部分就是我们所做的分类。围绕着你的目标进行分类很重要。

  3)排序

  剔除掉不重要的论据。我现在剩下了“结构化思维是什么?”、“结构化思维有什么用?”、“如何才能培养结构化思维呢?”这三个论据。从表面上看来,这三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但基于人的认知过程是“这是什么——这对我有什么用——我该如何得到(掌握)这个”,所以这三个点之间是存在递进的逻辑关系的,所以得对这些论据进行排序以符合逻辑。

  4)MECE原则

  MECE原则遵循的是彼此独立,完全穷尽的方法。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地去实践起来,却是非常困难。因为结构化思维的应用更倾向于我们对于事物的定义,但是定义这件事情本身就挺难。我们无法真的对一个事物进行完备的定义。

  3、问题分解的维度

  MECE是对问题分解的方式,对问题的分解除了要有正确的方式,还需要有合适的维度,也可以说是合适的模式。在分解问题的模式,其实是指从哪些角度来来分解问题。通常而言,可以从时空维度,即问题按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进行分解。可以从成分维度,即问题在物理上或者社会意义上的构成进行分解。可以从要素维度,即问题的影响因素上进行分解,已经不再简单的考虑时空和关系。同时也可以从逻辑维度,即将问题中的逻辑连接进行分解。当然对问题的分解的问题不仅仅限于此,只要能够想到可以,进行分解。

  1)基于时空分解

  在问题的分解中,基于时空分解的落脚点在于时间和空间,其反应的是事物的结构和变化情况。

  (1)在时间维度上,就是把整体的时间,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不同的时间单位,并在时间轴上进行对比,体现出对象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个时间段比前一个时间段是增加还是减少,这个时间段的数据和其他时间段的数据相比,变化的幅度有多少。

  (2)在空间的维度上,就将对象从按照空间的组成进行分解成不同的单位。首先可以根据地域进行分解,全国可以分解成各个省,省再往下分解成县市区。同时,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根据地理位置的分布,划分为不同的网格,按照网络进行分解,在地图软件上我们常常的见到的热力图,就是把地图分成了若干的小单位,然后统计每个单位的数据,最终按照颜色的深浅,显示数据分布情况。

  地域和空间,都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分解,也可以按照空间进行分解,一个大楼可以分解成不同楼层,考察每层楼的人群分布和消费情况,天空可以分解成不同的高度,来对比每个高度上的飞机密度,同样水下也可以分解成不同的深度,来对比不同深度的水文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

  2)基于成分分解

  这基于成分的分解,是将分析对象按照其在物理和在社会关系的维度上,分解成各个子对象的方式,其中既包括了以人群为对象的分解,同时也包括了以事物为对象的分解。

  (1)以人群为对象,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大群人按照某种特征和相关的关系,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群体,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对比对象之间的数据分布。常用的方式有根据组织结构分解,人群网络分解,人口类别分解等等。

  (2)以事物为对象,是将事物根据按照更小的颗粒度进行分解。事物相对人群而言,构成更加丰富,成分之间的关联也变得多样化起来。因此围绕事物进行分解,也会呈现出多种形式。

  3)基于要素分解

  问题可以通过时空和成分关系进行拆分,然而并不是所有时时候都能单独按照时空和成分的模式进行拆分。很多时候,问题可以分解为不同的要素,可以在不同的维度上来将问题拆分为更小的对象。问题可以有多种多样,通常有一些对问题的拆分方法就是按照要素的模式对事物进行分解。

  4)基于逻辑分解

  在针对问题的拆分中,有种方式是基于逻辑进行拆分,当问题基于逻辑拆分后,分解出来的单位之间具有逻辑关联的关系,在逻辑关联中还伴随着数学运算。在逻辑联接中,计算包括了加减乘除,加权汇总甚至到微积分的关系,随着逻辑链接的丰富和深入,更多更高深的计算关系也会出现。

  四、结构化思维也有挠不到的痒处:缺乏创新的“平行联想” 的能力

  爱因斯坦有一句著名的口头禅:“创新不是由逻辑思维带来的,尽管最后的产物有赖于一个符合逻辑的结构”。依赖结构化思考的人,其 “平行联想” 的能力将越来越弱;这样有什么坏处呢?容易缺乏 “平行联想” 的能力,再通俗直白一点就是:“缺乏创意”。不相信?来看一个例子:怎样改进一台数码照相机?

  1、喜顺,高级机械结构工程师,高智商,典型的结构化思考者

  喜顺解释道:要改进一台相机,无非就是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向出发来思考,不会有第三个维度了。所以接下来就一个一个考虑就好。喜顺接着说:从软件开始。软件的性能主要体现在【反应速度】,【成像质量】以及【操作界面】三个层面。所以又可以对它们逐一分析,看看哪里可以着手优化。同样的,对于相机的硬件部分,主要体现在【外观手感】【耐用强度】和【机械结构】三个方面。所以我同样可以逐一分析,找到可以优化的地方。

  听喜顺一席话,我不禁感叹:瞧见没,这思路,这效率~;经过层层细化,贵哥给出数码相机的3个优化方向:

  - 用新材料来设计出更结实更轻薄的机身;

  - 优化能耗,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 改进散热结构让感光芯片高速运转,提升速度。

  2、同样挑战,另一位仁兄来福,要跟喜顺一较高下

  对于相机如何改进,来福是这样想的:

  -相机是给谁用的?

  -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

  -相对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对于相机他们有什么痛点?

  经过简单的研究,来福把相机的用户分成如下:

  - 爱自拍的女孩子;

  - 专业摄影玩家;

  - 偶尔用一下相机的人;

  - 老人和小孩;

  来福说:这样吧,每种人对相机的使用和需求都完全不同,我就选择其中一个深入分探索一下。于是他选择了:

  爱自拍的女孩子~;来福找来了几位典型的 “爱自拍女生” 。经过仔细交流,再加上阿甘的观察,他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实:

  - 相机太重了,女生端一会手就累;

  - 没带三脚架一个人就拍不到自己了;

  - 一般人拍的照片:脸好大。。肤色不够白。。。

  - 电脑盲每次看照片都折腾;

  来福说,这些信息叫做 “洞察”。也就是那些 “我不说你就想不到,我一说出来你就一拍大腿赞同” 的信息。根据这些 “洞察” 来福也提出了3个优化方向:

  - 如何减少不必要的功能减轻相机重量让女生单手使用?

  - 如何让女生在没人帮忙时给自己拍出漂亮的照片?

  - 如何不接电脑就能把拍好的照片上传到QQ空间?

  喜顺和来福的较量,至此已经告一段落。

  3、喜顺 VS 来福 区别在哪里

  如果顺着喜顺的思路,我们将得到一台功能更强大的相机:

  但如果顺着来福的思路,我们则有可能得到 “自拍神器”:

  这两个方案,对比一下:

  - 前者是已有产品的优化改良;

  - 后者是从无到有的产品革新;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1)结构化思考,容易培养垂直分析能力 -

  垂直分析能力的好处是,一切都有根有据,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稳打稳扎,步步为营。这种分析方式在面对问题时,有利于逐步改进:

  - 开发一台功能更强大的相机;

  - 设计出外观更好看的软件界面;

  - 创造出更加贴心的服务流程;

  这些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更......】。但也意味着有可能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难以突破式创新。

  2)结构化思考的人,面对问题是这样的

  这样做的问题在哪里呢?请看下面这张图:

  前面的拆分和分类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分解后各个击破再加总,就等于整体解决了吗?就等于大功告成了吗?

  喜顺的分析看似无懈可击,但他太习惯于 “垂直” 的思考方式,不假思索就进行了 “分类” 处理,从而忽略了重要的外部因素:人。喜顺真正的问题在于,他将自己限定在一个无比熟悉的领域,再无可能 Think Out Of Box,难以突破性的解决问题。而来福的思考方式,则正好相反,有利于找到那些看似不直接相关,但最终却能给带来 “突破式” 创新的解决方案。

  彩蛋:“真相”与“心相”;公众号:SFA-0002

  在电影故事中,当悟空打死白骨精后,被师傅赶走了!后来观音对悟空说:你拥有火眼金睛,所以你能看到事情的“真相”,但是你师傅他看到的是“心相”!“真相”与“心相”的,如何区别?

  “真相”是评判对与错的标准,而“心相”是事物在我们内心的呈现,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思维模式!悟空和唐僧两者的思维模式的有什么不同?

  悟空:评判事物的标准只有对与错,正邪势不两立,你是妖怪,我就要弄死你。

  唐僧:不管是人是妖,皆可渡化。在唐僧看来,白骨精虽然是妖怪,但悟空也不能以简单粗爆的方式去打死它!

  正因为两者思维模式的差别,所以对待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处理方法。在故事中,最核的关键在于悟空是看到了“真相”,所以打死了白骨精,但唐僧看到的是悟空没有成佛的“佛性”,所以要赶走悟空!

  所以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在于能力上的差别,而在于思维模式的差别,也即“心相”的差别!

  -End-

标签: 爱因斯坦的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