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9月4日消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投入5万元的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终于建起来了,想着儿子李庆胜以后终于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定安县公安局定城派出所民警李国超的心里乐开了花。然而,李国超脸上的笑容还没有退去,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他的眼前:由于筹措不到后续资金,眼看快要落成的康复训练中心无法封顶投入使用,李国超终日忧心如焚,夜不能寐。
儿子4岁时高烧成智障
红色绸缎覆盖着白色的牌匾,“定安县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几个大字在蔚蓝的天空映衬下,分外地醒目。500平米的院子里,小草、花儿在撒着欢儿地疯长。不锈钢做成的单杠、天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新落成的平房屋檐下,21岁的智障青年李庆胜正和几个朋友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什么话题。站在一旁的李庆胜的父亲李国超用怜爱的目光看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就在几个月前,这个小院,还曾是一块空地和废墟。短短几个月后,李国超却让它变成了现在这般模样。
“在我心里,总有一块大石头放不下去,因为我有一个智障的儿子李庆胜。”提起建造康复中心的初衷,定安县定城派出所一级警司、民警李国超一肚子的委屈。
1985年,刚刚从警的李国超有了儿子李庆胜。人少活多,李国超工作外的时间和精力,仍然放在了如何管好当地的治安工作上,他很少有时间待在家里,照顾出生不久的儿子。1989年秋天,4岁的李庆胜突然发起了高烧,妻子叫了好几遍,李国超还是抽不出时间将患病的儿子送往医院医治。不幸接着降临到了李庆胜的头上,看好病后,李庆胜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说话也吐字不清。成了智障的言语残疾人。李国超说,后来,满腹遗憾的他带着儿子跑遍了全国各地,寻名医找良方,多次上北京、上海、广州、太原,家中七八万元的积蓄几乎花光,但还是无济于事。
求职路上屡屡碰壁
孩子长大了怎么办,如何才能自食其力地融入社会。这个问题让李国超茶不思、饭不想,然而思考良久,却一直没能找到答案。无论如何治病最要紧,李国超继续领着儿子,开始了长达14年的奔波,继续锲而不舍地寻医问药,一直到了2001年初,情况还是不见好转,这时他才彻底死心。这条路走不通,必须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偶然的一次,李国超发现儿子李庆胜对电子游戏反应特别灵敏,随后他专门买回一台DVD,找了十几种游戏碟,让儿子李庆胜尝试着玩起来。两年时间里,李庆胜打坏了4台电视机,最终能娴熟自如地玩游戏。吐字不清的毛病有所扭转,也能独立地照顾自己的起居。
2003年,李庆胜已满18岁,如何康复并顺利地回归社会,李国超再次为儿子的未来发起愁来。此后,他又开始为儿子的工作问题四处奔走。
“每逢有了招工的机会,一般都是我第一个赶到现场,向招工的人索要求职表,然后开始认真地填写,粮油公司,自来水公司,副食品公司,渴望着好消息有一天突然能降临,但这种机会并没有眷顾到我们的头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国超在残联办公室的角落里,看到了一大堆残疾人康复器材堆放在那里,因为久不使用上面沾满了灰尘,有的已经开始生锈。此时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建立一个公益性质的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利用现有的器材,帮助儿子李庆胜康复,取得谋生的基本手段,最终融入社会。如果这个计划成功,肯定也能让更多的残疾人得以康复,最终走向社会。这将是一项有利于千百万人的意义重大的事业。
标签: 残疾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