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密码》总共发行了超过4000万册。前几周平装本在美国上市,发行量立即达到了众多排行榜的首位。这样炙手可热的书,就有人不读,而且是专靠读书评书为生的人。Jonathan Yardley是华盛顿邮报的书评家、普利策奖得主。我问他是否可以在镜头前谈谈这本书和围绕书的一些争议,看老头怎么回答:
Dear Suli:
Sorry, but I've never read The Da Vinci Code and never intend to.
Jonathan Yardley
他说,"我从来没有读过《达芬奇密码》,从来没想过要读。"怎么样?美国有骨气的人还是有吧,你这种书再热,我也不屑于评论。Yardley这样的专栏作家一般只关注纯文学作品。他有一句名言,“很多出了书的人其实根本不知道怎么用英语写作。”
有尖刻的评论说,作者丹布朗的语言沉闷,你会以为他在用肘部敲击键盘写作。虽说如此,《达芬奇密码》其实在书评界得分不算低。大家一般认为书的情节设计非常聪明,故事有娱乐性,悬念不断,适合在沙滩晒太阳的时候读。
比较而言,《廊桥遗梦》下场要惨多了。在类似Yardley的东岸评论家眼里,沃勒基本上属于不会用英语写作的。《纽约客》杂志的评论家Anthony Lane将《廊桥遗梦》贬得一文不值,他说小说中的语言堪称“洗练”,以“经典的方式”捕捉到了生活中的动作。他举了个例子,“她站了起来,将饺子下到了滚开的锅里。”
这还不足以显示Anthony Lane的尖刻。他认为电影比小说好,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伊斯特伍德(导演)以外科手术的方式去掉了小说中那些可怕的语言,但仍然保留了一些”,比如,金凯说的那些蠢话,“我是世界公民”,还有“我喜欢跟人打交道,我喜欢见到不同的人。”因为导演不敢失去喜欢小说的那些读者,1000万“suckers”。
美国华人记者易速利的博客
标签: 达芬奇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