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芬奇密码到失落的符号

大千世界 66 0

从达芬奇密码到失落的符号

  朱蓬蓬

  台湾作家杨照先生,对丹•布朗先生的《达芬奇密码》和《失落的符号》很有研究,他指出,第一,达芬奇的原来名字是叫Leonardo,因为意大利有很多人的名字都叫Leonardo,为了区分,就给Leonardo的名字前加上了他的出生地da Vince,指的是来自Vince这个地方。他16世纪活在意大利的时候,是没有人叫他达芬奇的。第二,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原来也不叫这个名字,一直到19世纪,这幅画才取得这样的昵称。布朗先生连这两个基本事实都没有弄对。

  于是,杨照先生就奇怪,这样的书,怎么就能成美国的头号畅销书呢?特别是当布什总统掀起宗教复兴潮流时代,美国有半数的人,竟然习惯了星期天上午去教堂礼拜,下午回家看《达芬奇密码》消遣。

  为什么会这样呢?杨照先生的研究结论认为,“美国人拒绝理性思考,宁可接受现成答案”。他们“懒得自己动脑筋分辨是非,宁可看到有坚决强势态度的人,领着他们走”。具体例子是:“布什攻打伊拉克,追求单边霸权的外交方针,是现成答案。”

  这样的结论似乎简单了一点。如果美国人真的是这样,就有点倾向于个人崇拜的味道了。

  想当年,毛泽东在人民中有极高的威望,他领着中国人搞文化革命,数千万红卫兵跟着走上造反的路。稍有点不同的是,布什领美国人打中东伊拉克的萨达姆,毛泽东领红卫兵在国内打走资派。难道中国人和美国人一个样,都是拒绝理性思考,宁可接受现成答案的“懒虫”?

  《达芬奇密码》究竟是本什么书?为什么畅销?杨照的研究认为,这是“一本不折不扣亵渎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的书,整本书要讲的就是——耶稣基督其实是人不是神,还生了小孩,可是,罗马教会为了掩饰这项事实,不惜派杀手到处谋杀拥有这项知识的人”。

  既如此,问题就出来了。也许,丹•布朗先生的《达芬奇密码》之所以畅销,就是因为美国人不接受现成答案,经过理性思考,赞赏丹•布朗“耶稣其实是人不是神”的观点,才认真阅读这本书的。至于当时美国众多人支持打伊拉克,应该同样是经过理性思考,才心切地要把美国式的民主旗帜,在中东的土地上飘扬起来。当发现这事并不那样简单,中东人心里有自己的上帝时,再经过理性思考,怎么办?岂能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呢?只有坚持老祖宗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把这场神圣事业进行到底了。

  正如过去的共产主义革命者,要把红旗插遍全球那样,只要美国式民主能让全世界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生活,这民主旗帜插遍全球又有什么不可以呢?问题是地球上人类心中都有各自的上帝,罗马教会是无能为力的,他最后也只能允许美国新教的存在。

  到底是什么样的符号失落了,又应该怎样去寻找,这是全世界人民都需要再思考的问题。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欣赏《达芬奇密码》,是痛定思痛之后,领会其“耶稣基督其实是人不是神”的警句。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双赢、共处,正是慎密理性思考,拒绝接受现成答案的表现。

   《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近日在《纽约时报》的专栏内写道:美国政府经过了七十年富裕的美好时光,如今从一个政府给予“人民”的时代,转变到了一个需要人民回报的时代;以往我们享有许多理所当然的免费,今天却连一个袋子都要付费。

  其实,弗里德曼所指的不光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心态和价值观的转变。当政府财政充裕,经济一片大好时,政府可以减税,可以派五花八门的糖或巧克力;但当经济形势逆转,强如美国,政府也不得不打人民荷包的主意了。弗里德曼指出,一个向人民收费取钱的时代,是任何政府的不幸,奥巴马不幸地刚好给摊上了这么一个坏时机,而此时此刻,人民便需要创新,需要振作,才能建设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美国。

  这还能再拒绝理性思考吗?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答案。不知杨照先生以为如何?

   2010年3月15日星期一

标签: 达芬奇是哪国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