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片之前已在媒体上看到不少关于此片的负面消息,评论的导向似乎都不是太好,不过作为看过原著的读者之一,我还是下定决心要走进电影院。在两个多小时之后从影院出来,我想我还是基本满意的,虽说影片没有带来过多的惊喜,不过朗霍华德执导的影片还是还原了小说的原貌。至于不少观众的失望,我想更多还是来自于现实与心理过高预期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是针对于阅读过原著的观众。读过原著的观众在欣赏这部影片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小说故事的一次重温,所以说这部忠于原著的影片不可能带来过多惊喜。另一部分没有阅读过原著的观众,可能更容易会对影片感到失望,毕竟这部以宗教为主题的影片让观众在理解上不免会感到生涩。
电影和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态,一部成功的小说未必就能够改编成一部成功的电影,记得塔可夫斯基曾经就认为电影应该独立创作,又如法国新浪潮时提倡的作者电影。有些小说适合改编成电影,而有些小说并不适合改编成电影,而《达芬奇密码》实际上属于后者。小说故事的发展虽然张驰有度、环环相扣,但这并不是这部小说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以此为卖点就好象将影片《达芬奇密码》定义为惊悚片一样无趣。小说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触及了天主教最敏感的要害,关于于耶稣的身份,极大的颠覆了几千年的天主教教义。以如此大胆的设想又怎么能不引起轰动畅销呢?而关于这个惊世骇俗的观点的推理一方面来自于罗伯特兰登教授与苏菲的大量对话,另一方面来自提彬爵士的分析,而这些大量蕴念着历史、宗教、美术鉴赏和艺术史知识的对话通过电影来表现实际上有些吃力。
由于电影篇幅所限,影片只能通过一些闪回来重现历史疑问,同样在对人物的处理时也只能是草草交代,而不能将背景说得透彻。毕竟原著中庞大的信息量无法通过短短两个多小时一一交代清楚,而阅读小说时则可以慢慢消化吸收,所以对那些没有阅读过原著的观众来说欣赏这样的电影在理解上未免有些累。虽然小说《达芬奇密码》并不是太适合改拍成电影,但也并非说视觉化的影像对于某些解密的理解上没有补益,虽然文字可以详尽地一一说明分析,但有时却不如画面来得直接,特别是影片中提彬爵士在演示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中圣杯的存在,用局部的凸现和移位非常清楚地进行了表达,就这点而言电影的优势是明显的。文字和画面这两种表现形式上的异殊也决定了彼此各自的局限性,所以并非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很适合转化为电影。
成功改编文学作品的电影往往是带有导演个人意识的再创造,导演在拍摄电影时添加了新的观点和意识,使电影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作品,而不仅仅是原著的翻版。而朗霍华德并没有对《达芬奇密码》再创作,而是最大化地遵循了原著的观点,或许他认为这样敏感的电影已不需要再改动什么了。不过朗霍华德从娱乐性考虑,他还是加快了影片的节奏,让追杀场面略显紧张些,好在他没有让这部影片变成枪战动作片。有人认为《达芬奇密码》近似于《国家的财富》,不过较之《国家的财富》纯娱乐片的定位,影片《达芬奇密码》还是相对偏重于历史解密和推理。事实上以这部影片涉及宗教的敏感题材的确就是票房的良好保证,朗霍华德不需要为此冒改编的风险。
受争议的宗教题材往往能刺激电影的票房,而以影片《达芬奇密码》所虚构出的耶稣非神论的观点必然会像1988年大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推出了《基督的最后诱惑》,片中因为大胆触及天主教教义而在上映后引起巨大争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2004年上映的梅尔•吉布森执导的低成本电影《耶稣受难记》成为了票房的黑马,以几千万的成本坐收几个亿的票房。不论争议多少,受到关注的程度却是不容置疑的。加之罗马教廷的反对声,一些宗教人士的示威等消息,反而为影片《达芬奇密码》起到了鼓吹的效果,因此影片的票房成绩应该不会差到哪儿去。
作为东方的观众在欣赏这样一部影片,实际上是抱有一种猎奇的心态。天主教在中国的影响没有在西方来得根深蒂固,同样这也影响了中国观众对天主教历史的了解,而这种猎奇心态提升的兴趣必须根植于对西方历史文化的根基,否则在欣赏这部影片时享受不到那份快乐。如果举个简单例子的话,《达芬奇密码》就像我们喜爱的金庸的武侠作品,故事讲得离奇动人,又煞有其事的溶合了历史,怎么都能引人入胜。我们之所以喜欢金庸武侠作品,是因为我们对中国历史了解,而《达芬奇密码》也需要观众了解天主教和西方的历史,不然就无法明白影片对话中的一些典故了。
而对于这样一部集合了汤姆汉克斯、奥黛丽塔图、让雷诺、伊恩麦克莲、保罗贝塔尼的明星阵容,似乎应该为影片增色不少,但很可惜这点也没有能够做到。汤姆汉克斯所饰的主角兰登教授似乎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由于原著中这个角色也并不十分鲜明,他更多是作为一个解密的陈述者存在,少有性格方面的闪光点,也只能让这位奥斯卡双料影帝无处发挥。奥黛丽塔图似乎也陷于汤姆汉克斯相同的境地,这位当年以《艾美丽》精灵古怪形象走红的法国女星也是同样的呆板。让雷诺这位一路追杀的探长除了一句:“金字塔是法国脸上的一道刀疤。”让人领会了法国人的一贯看法外也同样缺少亮点。倒是两位反派角色很讨巧,伊恩麦克莲所饰的瘸子提彬爵士所显露出那份偏执狂热、老谋深算的性格很是出彩,犹其是他在描绘隐修会历史和耶稣的真相时透出那份生动劲。而保罗贝塔尼一直就是我极喜爱的男演员,虽然他并非一线的明星级人物,但从《狗镇》、《怒海争锋》中一直看他的表演,的确有着非凡的功底,而影片中患有白化病的苦行僧更是在他演绎下与原著的形象达到了近似。演员的出彩有时依赖于角色,完美的角色其实是很难有光芒的,有缺陷的角色才能让演员有发挥的余地。
至于影片提出关于耶稣是人非神的观点,影片也认为这取决于你自己信与不信,仍何一种结果都并非绝对。有信仰者可以继续信耶稣是神,无信仰者也可以认为他是人,神或者人都不影响作为耶稣本身的光辉。
文:眉间尺
标签: 达芬奇密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