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个错误的决定
2006年5月19日全球公映美国畅销作家丹.布朗连续两年排名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冠军位置的小说《达芬奇的密码》所改编的同名电影,我这没来得及拜读大作的土人临时抱佛脚,从书店弄来一本充满图片解说的“精装本”要赶在电影上映前恶补一番。我紧赶慢赶,仍然没能把这本充斥了大量信息——科学的宗教的历史的——小说读完,只好带着朗顿教授与漂亮特工索菲进入Villette古堡后的未解迷题进入了电影院。
其实早在两年前,我就听说了丹.布朗最著名的这本《达芬奇密码》,不过受朋友影响,一直拒绝阅读文笔不好作家的作品。今年捱不过电影的诱惑,终于还是读了,结果朋友说的一点没错:书中故事虽然不错,可写作实在太差!大量的背景信息还有文中人物的回忆研究内容等等都十分生硬的插入故事的进程当中,几乎连个过渡都没有,简直象极了一篇写作糟糕的理工论文。想想大学时代期末抓狂写不出来论文,似乎也是这样东抓一家,西抄一段的,也没时间仔细的修改过渡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论据。这丹.布朗的写作水平也就停留在大学论文阶段,不过这个故事实在是好,他的奇思妙想还是要大大佩服一番的。
小说的毛病除了生硬过渡外,还有就是人物形象的苍白。不过根据情节小说的写作原理,人物本来就是为情节服务的,所以人物形象刻画的薄弱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小说改编电影,能够把主题突出,同时加强一下人物的厚度,那就应该非常成功了。
整场电影除了个别细节改动外,是非常忠实于原著的,几乎所有重要的迷题与解密过程都被完整的展现了出来。由于我看了半本书,电影对我也自动分成两半:进入Villette古堡之前与古堡之后。
前半段,我不由自主的对比电影与书中的情节,觉得这个电影简直就是坐着光速飞船在浏览啊。看之前如果对基督教对达芬奇的艺术作品没有一定了解的话,那还不听得云山雾罩莫名其妙!尤其是关于Priory of Sion的那个百合标志的保险柜钥匙,虽然也能明白,但没了书中那些详尽有趣的解释,囫囵吞枣的吃进去有些没滋落味,真不过瘾!
可到了后半段,我也没有书中情节作为参照了,完全专心致志的看电影,反而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虽然同样有不少解密的过程看个一知半解,但因为主要更沉浸在对中心谜团的思考重复感叹回味中,那些次重要的细节就先放在一边,倒也看得津津有味。尽管电影较书速度已是快得不能再快,情节删减得不能再减,可也整整2个半小时才看完。不知道几个月后是否也如《The Lord of Ring(指环王)》一般出版一个超长4-5个小时的详尽DVD版本?
同书比起来,电影可以说是非常平淡的。没有大失误,可也没有什么精彩之处,基本上就是把书本内容打了个压缩包,一口塞进人嘴里,不管消不消化,大家尝个味先。至于很多影评对主要演员Tom Hanks和Audrey Tautou的批评,我倒不太同意。前面说了,书中男女主人公的形象本来就很薄弱,偏激一点说简直就是为了情节发展而跑龙套的,换成别的性格/人品也不影响主要故事情节的进行。电影并没有把人物形象给改丰满起来,同样的单薄同样的人物为情节服务。相必换了哪个演员,演出来都差不多。两位超演技派的大牌接了这样没有挑战力的角色,本来就做不出什么无米之炊,纯粹是从声势与票房角度考虑罢了。倒是演Silas这个白化病杀手的Paul Bettany这次大出风头,即卖了帅又展示了他的舞台表现力,一颗偶像+实力派新星又冉冉升起啦。
想来想去,电影其实挑不出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想要在短短两、三个小时来解释一个本来需要长篇大论的复杂理论。为了时间,只好牺牲故事的细节;而没了细节没了环环相扣的解密与推导,故事本身的可信性就大大下降了。如果这本书改编的不是电影而是一部电视剧的话,相信其娱乐性精彩性可信性都会极大提高,那个时候,主流基督教会们才真要抓狂那!
说到这,不仅要再次鄙视一下丹.布朗这家伙,把人家的理论拿来就用,还说得如同真事一般;可又不得不大大赞叹这个家伙,就偏偏能拿这么多论据来把少数派的学术观点说成真事,这也是非常的才能。再说了,人家本来写得就是小说,从来没说自己是学术研究,你爱信不信呗!
标签: 达芬奇是哪个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