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的人并非漫无目的——写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后

大千世界 96 0

彷徨的人并非漫无目的

   ——写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后

   女性的角色一直被定位为“相夫教子”,在50年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学生们一直被这样教育着,而把这一教条俸为传统。校报上赞誉的是“一手给烤鸡抹油,一手拿笔写论文”的女学生。即使是“颠覆传统”的凯瑟琳也会为学生考虑在给丈夫做完晚饭之后,还可以读自己喜欢的法律。就是说,女人在扮演完女人的角色之后,才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一直和凯瑟琳作对的贝蒂,一个坚守传统的女学生,在忍受不了丈夫长期的“谎言”之后,慢慢明白到自我的真谛,最后也站到凯瑟琳一边,向丈夫提出了离婚。在这样一个以结婚为最终目的的女子教育背景下,算是把整个理念之塔彻底的摧毁了。凯瑟琳也被赞誉为来到卫斯理,仿佛就是为了颠覆传统,教导女孩子们寻找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被要求的自己。然而这样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却被一个风流的意大利语老师一语说破。

   凯瑟琳没拒绝也不接受男朋友给她戴的订婚戒指,在收到非常难得的续聘邀请之后,却离开了卫斯理。她其实一直很彷徨,在她拥有的独立的思维之下,其实是一颗非常彷徨的心。因为彷徨,所以她不能接受一层不变的生活,比如说结婚,一直在卫斯理教书,虽然可以有自由的发挥却被圈定在了一个隐含的大盒子里。如此彷徨的她怎么能决定自己的生活,照这样看来,她其实是不自由的,不能自主的。虽然她可以决定自己的去留,决定自己是否和男朋友结婚,但那只是事情的发生,却不是事情发展的本身。犹如贝蒂,在一切开始看来都那么美好的决定结婚,到“不要和琼斯一家比排场”的婚礼,到婚后的生活被作为典范的贝蒂,最终还是没能一直“典范”下去。并非她运气不好(她的作为按照传统来说,当然是完美得无可挑剔),亦或归罪于她丈夫的花心,而是他们结婚的决定是盲目的。他们没有彷徨过,就结婚了,没有彷徨过的决定注定是经不起推敲的。要孩子,要家庭,这是女人不可否认的归途,但如果你什么都没经历过,只是按照传统来接受这样的观念,那注定是不能真正得到的。只有在彷徨,犹豫,看不清方向之后,寻找到的出口才是真正该去的地方,真正不会后悔的决定。借过片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彷徨的人并非漫无目的。

彷徨的人并非漫无目的——写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之后-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标签: 蒙娜丽莎的微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