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都市爱情,我们还需要‘环卫’吗?(转载)

大千世界 91 0

  写城市的冷漠城市钢筋水泥生硬面孔的的帖子实在太多,它在叙述真实现实缺陷的同时,也给很多的‘城市人’制造了一种假象——失却内涵、虚华无实、冰冷生硬的生存环境中去创造和追随失却原则的人际关系,这似乎更可能的成为另一样准则。要具体去概括这样准则的话,我想到了两个很有代表性的词语(不管能代表多少),那就是‘利益’与‘消费’。

  而‘小资’,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种假象下的最大最深的一群‘受害者’;将无奈与妥协的情绪变相着去创造另一种自我的价值观,表面上是想在苍白的城市生活中‘独树一帜’或者是进行‘背叛’和‘反抗’,归根结底,无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努力摆出怎样的姿态,在没有‘力气’支撑下的挣扎,显然就是一种崩溃。

  这是年轻一代的‘城市心理’。绝不仅仅是所谓的‘小资’阶级。所谓‘通病’。

  迷惘,缺乏信仰,崇尚‘消费时代’和‘消费精神’,追求自我的表达方式,不信奉,不妥协也不反抗,忽略精神层次不说,单单是这样的一种生活的新姿态,就已经够我们晕头转向的了。

  当我们会反思的时候,我们赞美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让我们抱怨精神桎悎越来越重越来越无法撑破之心越加失去平衡。于是,大多数人选择了麻醉或麻木——在物质文化上,选择‘成功’并下意识地去强调了‘成功’的必要性,这无疑就造成了虚荣的再次膨胀和价值的反向倾向;在精神内容上,迷恋上虚幻的情感寄托和故事情节,在我们之间,确实是流行了一种病态的浪漫。

  曾几何时,信仰的缺失和情感的失衡在我们浑不自知的时候,城市就变成了一辆历史的火车,载着我们和我们思索依赖的都市文化以及镜花水月般的现代爱情,悄悄的就驶向了一个‘柏拉图式’的虚幻时代。

  其中最具有变幻色彩和最典型而敏感的相应点,莫过于‘爱情观’的意识形态到形而下的社会形态的转变。这一点很悲哀,也是‘爱情’的神圣性沉沦至‘具体体验’的重量元素(本来我想加上一个‘之一’,但我已经认为没有这种欲盖弥彰的必要了)。不管我们承不承认这样一来的转变和效果,我相信我们平时更多的,就是在看见在感受到这种‘形体化情感’带来的所谓心情的东西,这让我们越来越接近虚无。

  多年前,小资概念刚刚兴起之时,首当其冲的就是现代人的爱情观念,记得那时候是这样去进行表述和形象化的——“快餐爱情”。差不多十年过去了,从‘快餐爱情’建立起来的都市爱情观已经淡漠出了人们的思想层,但本质却还是一样的。以现在的都市小说为例,我想‘快餐爱情’所表述的精神层面、层次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在都市群体的姿态需要和精神理解了。

  这不是好事,因为这种‘需求’对比是向着负面求前的,也就意味着: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建立了比‘快餐爱情’更为肤浅更为脆弱更为不堪一击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含量,代之的是纯粹的叙述,纯粹的体验……纯粹的追求背后,更像是白痴一般的无限‘美化’——只为个人意志服务的美化。

  社会的转形造就了都市含义的转化,整体的都市文化促进了城市人的‘消费心理’,这种‘消费心理’包括了物质消费也包括了自我的‘精神消费’。加之选择性的日益自由和日益多样化,已经一团麻糊的‘都市爱情观’更可能会走向‘透支消费’的另一个‘绚丽’的火坑。

  看看如今‘都市小说体’的迅猛发展,看看这种‘消费思潮’的巨量传播和相应的受众,看看我们周围每天的爱情故事,真的可以和每天大量的城市垃圾作一个量比。城市脏了,我们有环卫工人,可要是我们遭遇的‘爱情’脏了,我们就只能自己打扫。让人悲观的是,在‘爱情的都市’里,我们失去了环卫工人的踪影,因为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把他们都透顶淹没了。

  我独眼看天,自取一半。不向左,不向右,就走在你们的中间无所适从。我想与你们成为整体,不管是积极的向上还是无意义的盲从,我都义无返顾。但我们的‘爱情’,我们还想去环卫吗?还是继续让它堆起一座虚无的堡垒,而我们就在里面乱转、呻吟?

  如果我们还相信童话是美的,如果我们还相信爱情是存在的,如果我们还向往爱情是平等的……就算我们无法做一个环卫工人,起码我们还有足够的力量和毅力让我们的爱情更美一些,让我们感情生活更幸福一些——只要我们对爱情的追求和美化不再是纯粹的为个体服务就够了。

  或者不够,但起码我们会少一点即兴的痛苦,多一点永恒的感觉。

标签: 都市情感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