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中国制造的《犯罪心理》

大千世界 90 0

  本来不打算看《制服》的,而且理由充分:一是主创里没有特大牌的,感觉底气不足,二是国产悬疑片实在叫我失望太多次了,不想再花钱受一次打击。但瞄了一眼简介,我的兴趣上来了。又是变装杀人又是连环凶案,脑子里第一时间想到美剧《犯罪心理》。说到《犯》剧,我饱含内疚,第五季短弃之后一直没补,如今都第九季了,也不知几位探员可还安好。也罢,就去影院支持一回“国产”《犯罪心理》吧。

  《制服》善解人意,充分预料到我的来意,和《犯罪心理》真不是一般的像。我猜想主创里一定有该剧的粉丝,而且细致钻研过。团队组合模式相同,老大年纪较长,既能分析断案,又能穷追猛打,还被一段阴暗过去萦绕不散,手下是少壮派,有阳光帅哥和秀气女汉子,再加上法医、鉴定科、技术科助阵,兜兜转转拼凑出案情。除了头脑风暴和证据说话,还穿插若干段激烈搏斗,真凶毕露后争分夺秒的并线推进,最后在惊险营救中结案。看完影片,我感觉就像看了一集加长的《犯罪心理》,就连几个关键逆转,都像扣着插播广告的时间点安置的。

  当然,《制服》里是没有《犯罪心理》那些行为侧写的,否则估计真凶一出现,就被戴上手铐,哪还能容他装模作样混到公安局里去。这当然不属于bug,也不是我大陆公安业务不熟,而是profile这种破案手段,会理所当然被许多观众斥为神棍的,远不如踏踏实实的刑侦手段容易接受。当舶来品嫁接到本土,需要一个精细的“汉化”过程,《制服》主创考虑到了观众的接受能力,不至于产生水土不服,比那些照着美剧一通乱抄的悬疑大片、谍战猛剧等,用心多了。

  影片很短,还不足90分钟,基本上是美剧靠场景推动情节的那套方式讲故事,台词少而精,绝大部分都紧扣案情,半句废话也没有,连那些看似抒情的谈天,都另有用意。人情味是淡薄了些,而且削弱了犯罪片的misdirection,但从讲故事角度看,节奏是很舒服的。每当你觉得,这个地方拍的真多余,要归之为尿点,后续发展都会告诉你,这是个少不了的铺垫。每当你觉得,这个细节好弱智,被侮辱到智商了,剧本总会显出它的技高一筹:嘿嘿,我早就想到了,别想挑我刺。

  徐若瑄在雨中那段“小清新台剧”风,我的邻座纷纷摇头,唉,太假太出戏了,我也觉得,真是典型的over-act,但看完了回头琢磨,此处居然也能自圆其说,over得挺有道理。当然,毛病还是有些,编剧仿佛有点强迫症,抛出的所有细枝末节都要执着的呼应到。其实有些不圆上也无所谓,高潮部分一一交代,结果是拖缓了节奏。营救应该是生死攸关的事,如果“叙旧”的话少说几句,变态的表情少做几个,更完美。

  年近六旬的任达华真敢打敢拼,去年看《大追捕》,他在里面死磕张家辉,就让我捏了一把汗,要知道那时候张已经练出一身恐怖的腱子肉了。《制服》里他一出场就是运动健将,和年轻人一起玩单车竞速,缉凶中几次狠打都亲自上阵,建筑工地的野蛮肉搏,高潮部分的玩命一跳,看着着实叫人不忍,反倒是几个后辈都坐了冷板凳。方友为的职务是队长,放美国就是captain级别,在美剧里踢门的活儿一般都不亲自干,方队的拼搏劲头,给大陆公安树立了榜样,让我肃然起敬。

  残酷之外,也有些逗人发笑的地方。陈思诚饰演的保险经理,精明老练,世故里带着谄媚,十足演活了业务界老鸟那种“橡皮糖”特质,前半段几次登场,都有让人舌头抵着腮帮子笑的冷嘲效果。他身份揭晓后我更是哭笑不得,这是专门来黑保险公司的吗?本片有多位编剧,保不齐哪一位被保险公司坑过。更有趣的是高群书,猛一亮相,那造型就把我笑抽了,影院里观众还没认出来,一片寂静,但等他摇头晃脑一开口,全场都乐坏了。高导实在太萌了,这么好的题材里不玩cosplay太可惜了。

  《制服》瞄准的是万圣节档期,这个时期吓人片扎堆,从宣发上看,《制服》也有借着鬼节捞一把金的盘算。其创作思路,颇能折射出国产惊悚片的某些现状。为了噱头,必须玩些超自然神秘,又不能真的出鬼出外星人,原创的概念稀缺,可借用的样板也少,鼓捣出来的东西,想不雷人都难。而侦破内核是个例外,有成千上万的影视和小说可资借鉴,也有大量真实案情供你参考,用心整合,编个让人满意的故事是不难的。像《制服》一样,把个跌宕的追凶故事装上异装、变态杀手、残酷折磨、暗夜捕杀等配件,既能叫人出出冷汗,又不至于出现“挖了大坑填不上”的尴尬,还能顺带俯视一下观众的智力,多有成就感。(文/方聿南)

标签: 美国恐怖故事第九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