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在西方文化中是一个很复杂的形象。外国人对小丑又爱又怕。在马戏团中,小丑是一个在正式表演前负责逗观众笑的角色,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小丑的感情很复杂。在1970年之前,只有一部恐怖片中出现过小丑,但就是这部电影让人们将“小丑”和“恐怖”联系起来,从此这种小丑担任恐怖片角色的电影越来越多,到2010年之后,全球发行的所有与小丑有关的影片,几乎一半以上是恐怖片。
如果你用Google搜索小丑(clown)的英文关键词,随之而来的高频词前三名分别是:creepy clown (毛骨悚然的小丑), scary clown (恐怖小丑) 和 killer clown (杀手小丑)。小丑的形象也在上个世纪就被文学家们描述为拥有“自杀倾向的举止、怪物一般的姿势和那疯狂的伪装”。
人们对小丑的害怕来源于“恐怖谷理论 (Uncanny Valley)”。这一理论来源于心理学上的一个著名现象,即:人类对跟他们有某程度上相似的机器人和非人类物体的排斥反应。小丑本身是由活生生的人扮演,但它的形象却又远远不是正常的人类,所以人们对小丑的排斥就是来自于这种“恐怖谷”现象。
当然,“恐怖谷理论”解释的是人们为何会对小丑反感,但让人们对小丑产生惧怕的则另有其因——最大原因应该是1978年全美最有名的连环杀手 John Wayne Gacy。他白天在儿童的欢乐派对上扮演小丑,夜间则强奸男性并且秘密杀人。到他被抓捕时为止,他已经杀害了33个人,全部是男性,号称“杀人小丑 (Killer Clown)”。最诡异的是,Gacy完全沉迷于他小丑的角色不能自拔。他被捕之后在监狱里画了一大堆画,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关于小丑以及他打扮成小丑的自画像。这让大家更进一步将“小丑”与“危险”以及“可怕”联系起来了。
随后小丑被引入恐怖片中,最有名的有三部:《小丑回魂》、《小丑屋》和《蝙蝠侠:黑暗骑士》
1986年,斯蒂芬·金创作了《死光/小丑回魂》,一个恐怖的邪恶魔鬼用小丑来伪装自己,侵害孩子们,这本书在1990年被翻拍成同名电视短剧。1989年,《小丑屋》这部疯狂的恐怖电影写了一群逃出来的精神病人伪装成马戏团小丑,让一个乡下小镇陷入恐怖的危机之中。2008年,《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将女主角抓到了教堂的钟楼顶上。
有些外国人对小丑有一种深深的情结,他们会在聚会或重要的时刻扮演小丑。在美剧《摩登家庭》中,卡梅隆非常喜欢扮演小丑。甚至有一集他扮成小丑睡觉,把睡在他旁边的人吓个半死。下图就是卡梅隆(左)和他的同性夫夫米契。
当然有喜欢小丑的就会有害怕小丑的。在同一部剧中,米契的姐夫菲尔就有“小丑恐惧症”。他自己扮成小丑走进游乐场的镜屋,看到四面八方的镜子中照出的全是小丑——尽管这小丑还是他自己扮演的——他恐惧症发作,马上呼吸不畅,脸色煞白,轰然倒地。
小丑在西方历史上一直是被侮辱和嘲笑的对象。最早的小丑起源于中世纪宫廷“弄臣”(the Fool),这个形象你可以从很多戏剧或文学作品中看到。无论是仁慈或残暴的君主都需要一个或几个“弄臣”,他们应该是小丑的前身。他们的存在就是负责逗国王笑。如果国王没有被逗笑,这些弄臣有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标签: 美国恐怖故事第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