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世界上发生的战事难以计数,就时间长短而言,发生在锡利群岛上的“335年战争”,无疑是世界上历时最长的战争。不过,这场战争并没有造成任何伤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锡利群岛位于英国康沃尔郡西南方,距地角40-58公里,四周被凯尔特海包围,约由50座小岛和许多礁石组成,陆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人口约3000人,首府为休镇。锡利群岛最早是海盗的巢穴,后来成为臭名昭著的走私场所,从1571年开始,相继成为戈多尔芬家族、史密斯家族的私人领地,直到1933年才划归英国王室。
英国内战期间(1642-1651年),以圆颅党首领克伦威尔为首的议会派,通过长达将近9年的战争,终于击溃拥护国王查理一世的保皇派,并建立起英国史上唯一的共和国-英格兰共和国,随即又自立为护国公。早在内战正式结束前2年(1649年),克伦威尔已经逮捕查理一世,并以“叛国罪”的名义将他推上断头台,令整个欧洲为之震动。
早在查理一世被处决前,其长子查理二世便潜逃至锡利群岛,并以此为根据地,指挥保王党军队抵抗议会派,直到1646年奉父命离开英国,到法国首都巴黎跟母亲相会。查理一世被处决后,溃散的保王党军队撤退到锡利群岛,以巴斯伯爵为首领,发誓效忠查理二世,并负隅顽抗克伦威尔政府。此后两年间,克伦威尔政府忙于清剿英伦三岛上的王党残余军队,由此给锡利群岛提供喘息机会。
为尽快完成反攻复国的目标,巴斯伯爵指挥的王党军队听从查理二世的命令,除了派军登陆作战外,还频频袭击、捣毁克伦威尔政府及其盟国的船只,以此保持制海权。由于荷兰在英国的帮助下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1648年),因此出于“报恩”的目的,自独立伊始便跟克伦威尔政府结盟。虽然荷、英缔结盟约,但并未派军参加英国内战,而克伦威尔政府也并未提出相应的请求。
虽则如此,保王党出于对克伦威尔政府的憎恨,还是将荷兰视为敌国。因此在1650年底,盘踞在锡利群岛的保王党军队,在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袭击途径凯尔特海域的荷兰商船,击伤、击沉数艘船只,令后者遭受巨大损失。事件发生后,荷兰派海军上将特罗姆来到锡利群岛,要求保王党赔偿荷兰船只和商品的损失,对此巴斯伯爵一口予以回绝。
巴斯伯爵的强硬态度惹恼了特罗姆,恼羞成怒的他便代表荷兰对锡利群岛宣战,时在1651年3月30日。特罗姆回国后,组织海军准备远征锡利群岛,然而远征军尚未到达前线,由罗伯特·布雷克率领的克伦威尔政府军便攻占锡利群岛,并迫使保王党军队投降,时在当年6月。由于失去作战目标,所以荷兰海军没发一枪一炮便折返回国。
由于这场“流产”的战争仅仅是荷兰对英国一个地区的宣战,其合法性值得质疑,因此荷兰政府一直没有正式宣布结束“战争状态”。由此,锡利群岛跟荷兰之间保持着一种极为奇葩的关系,即名义上处于战争状态,但实际上却无仗可打。渐渐地,荷兰与锡利群岛都开始淡忘此事,直到1985年才被人提起。
当时,身为锡利群岛议会议长的历史学家罗伊·邓肯,在阅读史料时得知锡利群岛与荷兰之间仍处于名义上的战争状态后,立刻写信给荷兰驻英国大使馆,向他们讲述了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并建议荷兰方面派使节到锡利群岛,跟后者签订正式和平条约。荷兰政府在确认事件的真实性后,果然派驻英大使瑞因·豪德寇波前往锡利群岛,与邓肯一起宣布结束双方间的战争状态,并签订和平条约。
荷兰与锡利群岛的和平条约签订于1986年4月17日,此时距离正式宣战的时间,已经过去整整335年时间,因此历史上称其为“三百三十五年战争”。条约签订后,豪德寇波大使跟邓肯等人开玩笑地说,幸亏签订了和平条约,否则当锡利群岛的居民得知荷兰可能在任何时候袭击群岛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感到寝食难安。这也算是一则趣闻了。
标签: 军事趣闻